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其它综合

高速PCB设计中的串扰分析与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548

  当今飞速发展的电子设计领域,高速化和小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在缩小电子系统体积的同时,保持并提高系统的速度与性能成为摆在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eda技术已经研发出一整套高速pcb和电路板级系统的设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学,这些技术涵盖高速电路设计分析的方方面面:静态时序分析、信号完整性分析、emi/emc设计、地弹反射分析、功率分析以及高速布线器。同时还包括信号完整性验证和sign-off,设计空间探测、互联规划、电气规则约束的互联综合,以及专家系统等技术方法的提出也为高效率更好地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提供了可能。这里将讨论分析信号完整性问题中的信号串扰及其控制的方法。

  串扰信号产生的机理

  串扰是指一个信号在传输通道上传输时,因电磁耦合而对相邻的传输线产生不期望的影响,在被干扰信号表现为被注入了一定的耦合电压和耦合电流。过大的串扰可能引起电路的误触发,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如图1的电路,ab之间的门电路称为干扰源网络(aggressor line),cd之间的门电路称为被干扰源网络(victim line)。只要干扰源一改变状态,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受害源处的脉冲串扰。

  

  图1 串扰的干扰源网络和被干扰网络

  信号在传输通道上传输对相邻的传输线上引起两类不同的噪声信号:容性耦合信号与感性耦合信号,如图2、图3所示。容性耦合是由于干扰源(aggressor)上的电压(vs)变化在被干扰对象(victim)上引起感应电流(i)通过互容cm而导致的电磁干扰,而感性耦合则是由于干扰源上的电流(is)变化产生的磁场在被干扰对象上引起感应电压(v)通过互感(lm)而导致的电磁干扰。

  

  图2 电容耦合示意图

  

  图3 电感耦合示意图

  串扰的几个重要特性分析

  电流流向对串扰的影响

  串扰是具有方向的,其波形是电流方向的函数,这里我们来看两种情况下的信号仿真。第一种情况是干扰源线网与被干扰对象线网的电流流向相同,第二种情况是干扰源线网与被干扰对象线网的电流流向相反(即位于b点的为驱动源,而位于a点的为负载)。ab和cd线网都加入20mhz的信号,表1给出了远端d点的串扰峰值,串扰的波形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表1 电流流向不同时的串扰峰值

  

  由仿真结果可知,电流流向为反向时的远端串扰峰值(357.6mm)要大于电流流向为同向时的远端口串扰峰值(260.5)。同时由图4可以看到,当干扰源的电流流向改变后,被干扰源的串扰极性也改变了。这说明串扰的大小和极性与相应干扰源上信号的电流流向有关的。

  

  (a)电流为同向时的串扰波形

  

  (b)电流为反向时的串扰波形

  图4 电流流向对峰值的影响

  远端d点串扰一般大于近端c点串扰,因此在串扰抑制中,d点的远端串扰通常被作为考察线网峰值串扰电压大小的重点考虑的因素。

  信号源频率与边缘翻转速率

  干扰源信号频率越高,被干扰对象上的串扰幅值越大,我们对图1中干扰源网络ab上的信号频率f1分别取不同频率值时,对被干扰对象上的串扰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见表2,信号频率不同时的串扰波形见图5,标记为“1”、“2”箭头所指的波形频率分别为“500mhz”、“100mhz”。

  表2 干扰源频率取不同值时的串扰峰值

  

  当今飞速发展的电子设计领域,高速化和小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在缩小电子系统体积的同时,保持并提高系统的速度与性能成为摆在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eda技术已经研发出一整套高速pcb和电路板级系统的设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学,这些技术涵盖高速电路设计分析的方方面面:静态时序分析、信号完整性分析、emi/emc设计、地弹反射分析、功率分析以及高速布线器。同时还包括信号完整性验证和sign-off,设计空间探测、互联规划、电气规则约束的互联综合,以及专家系统等技术方法的提出也为高效率更好地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提供了可能。这里将讨论分析信号完整性问题中的信号串扰及其控制的方法。

  串扰信号产生的机理

  串扰是指一个信号在传输通道上传输时,因电磁耦合而对相邻的传输线产生不期望的影响,在被干扰信号表现为被注入了一定的耦合电压和耦合电流。过大的串扰可能引起电路的误触发,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如图1的电路,ab之间的门电路称为干扰源网络(aggressor line),cd之间的门电路称为被干扰源网络(victim line)。只要干扰源一改变状态,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受害源处的脉冲串扰。

  

  图1 串扰的干扰源网络和被干扰网络

  信号在传输通道上传输对相邻的传输线上引起两类不同的噪声信号:容性耦合信号与感性耦合信号,如图2、图3所示。容性耦合是由于干扰源(aggressor)上的电压(vs)变化在被干扰对象(victim)上引起感应电流(i)通过互容cm而导致的电磁干扰,而感性耦合则是由于干扰源上的电流(is)变化产生的磁场在被干扰对象上引起感应电压(v)通过互感(lm)而导致的电磁干扰。

  

  图2 电容耦合示意图

  

  图3 电感耦合示意图

  串扰的几个重要特性分析

  电流流向对串扰的影响

  串扰是具有方向的,其波形是电流方向的函数,这里我们来看两种情况下的信号仿真。第一种情况是干扰源线网与被干扰对象线网的电流流向相同,第二种情况是干扰源线网与被干扰对象线网的电流流向相反(即位于b点的为驱动源,而位于a点的为负载)。ab和cd线网都加入20mhz的信号,表1给出了远端d点的串扰峰值,串扰的波形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表1 电流流向不同时的串扰峰值

  

  由仿真结果可知,电流流向为反向时的远端串扰峰值(357.6mm)要大于电流流向为同向时的远端口串扰峰值(260.5)。同时由图4可以看到,当干扰源的电流流向改变后,被干扰源的串扰极性也改变了。这说明串扰的大小和极性与相应干扰源上信号的电流流向有关的。

  

  (a)电流为同向时的串扰波形

  

  (b)电流为反向时的串扰波形

  图4 电流流向对峰值的影响

  远端d点串扰一般大于近端c点串扰,因此在串扰抑制中,d点的远端串扰通常被作为考察线网峰值串扰电压大小的重点考虑的因素。

  信号源频率与边缘翻转速率

  干扰源信号频率越高,被干扰对象上的串扰幅值越大,我们对图1中干扰源网络ab上的信号频率f1分别取不同频率值时,对被干扰对象上的串扰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见表2,信号频率不同时的串扰波形见图5,标记为“1”、“2”箭头所指的波形频率分别为“500mhz”、“100mhz”。

  表2 干扰源频率取不同值时的串扰峰值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