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其它综合

smt表面贴装技术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397

  表面安装技术,英文称之为“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它是将表面贴装元器件贴、焊到印制电路板表面规定位置上的电路装联技术,所用的负责制电路板无无原则钻孔。具体地说,就是首先在印制板电路盘上涂布焊锡膏,再将表面贴装元器件准确地放到涂有焊锡膏的焊盘上,通过加热印制电路板直至焊锡膏熔化,冷却后便实现了元器与印制板之间的互联。20世纪80年代,smt生产技术日趋完善,用于表面安装技术的元器件大量生产,价格大幅度下降,各种技术性能好,价格低的设备纷纷面世,用smt组装的电子产品具有体积小,性能好、功能全、价位低的优势,故smt作为新一代电子装联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通信、计算机、医疗电子、汽车、办公自动化、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的电子产品装联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smt关产业更是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片式阻容元件自20世纪70年代工业人生产以来,尺寸从最初的3.2mm×1.6mm×1.2mm已以展到现在的0.6mm×0.3mm×0.3mm,体积从最初的6.014mm3,其体积缩到原来的0.88%.片式元器的发展还可以从ic外形封装尺寸的演变过程看,ic端子中心距已从最初的1. 27mm快速过渡到0.65mm、0.5mm和0.4mm。如今ic封装形式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继plcc(plastic leadless chip carrier)和qfp(quad flat package)之后出现了bga、(ball grid array)、csp(chip scale package)等,令人目不暇接。与元件相匹配的印制电路板从早期的双面板发展为多层板,最多可达50多,板面上线宽已从0.2~0.3mm,缩小到0.15mm甚至到0.05mm。

  用于smt大生产的主要设备-----贴片机也从早期的低速(1s/片)、机械对中,发展为高速(0.06s/片)、光学对中,并向多功能,柔性连接模块化发展,再流焊炉也由最初的热板式加热发展为氮气热风红外式加热,能适应通孔元件再流且带局部强制冷却的再流焊炉也已实现用化,再流焊的不良焊点率已下降到百分之十发下,几乎接近无缺陷焊接。

  smt技术作为新一代装联技术,仅有40年的历史,但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以非凡的速度,走完了从诞生,完善直到成熟的路程,迈入了大范围工业应用的旺盛期。

  表面安装技术,英文称之为“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它是将表面贴装元器件贴、焊到印制电路板表面规定位置上的电路装联技术,所用的负责制电路板无无原则钻孔。具体地说,就是首先在印制板电路盘上涂布焊锡膏,再将表面贴装元器件准确地放到涂有焊锡膏的焊盘上,通过加热印制电路板直至焊锡膏熔化,冷却后便实现了元器与印制板之间的互联。20世纪80年代,smt生产技术日趋完善,用于表面安装技术的元器件大量生产,价格大幅度下降,各种技术性能好,价格低的设备纷纷面世,用smt组装的电子产品具有体积小,性能好、功能全、价位低的优势,故smt作为新一代电子装联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通信、计算机、医疗电子、汽车、办公自动化、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的电子产品装联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smt关产业更是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片式阻容元件自20世纪70年代工业人生产以来,尺寸从最初的3.2mm×1.6mm×1.2mm已以展到现在的0.6mm×0.3mm×0.3mm,体积从最初的6.014mm3,其体积缩到原来的0.88%.片式元器的发展还可以从ic外形封装尺寸的演变过程看,ic端子中心距已从最初的1. 27mm快速过渡到0.65mm、0.5mm和0.4mm。如今ic封装形式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继plcc(plastic leadless chip carrier)和qfp(quad flat package)之后出现了bga、(ball grid array)、csp(chip scale package)等,令人目不暇接。与元件相匹配的印制电路板从早期的双面板发展为多层板,最多可达50多,板面上线宽已从0.2~0.3mm,缩小到0.15mm甚至到0.05mm。

  用于smt大生产的主要设备-----贴片机也从早期的低速(1s/片)、机械对中,发展为高速(0.06s/片)、光学对中,并向多功能,柔性连接模块化发展,再流焊炉也由最初的热板式加热发展为氮气热风红外式加热,能适应通孔元件再流且带局部强制冷却的再流焊炉也已实现用化,再流焊的不良焊点率已下降到百分之十发下,几乎接近无缺陷焊接。

  smt技术作为新一代装联技术,仅有40年的历史,但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以非凡的速度,走完了从诞生,完善直到成熟的路程,迈入了大范围工业应用的旺盛期。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罗盘误差及补偿
    造成罗盘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传感器误差、其他磁材料干扰等。...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