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HFC网上行信道传输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932

1 引言

  hfc网传输损耗小、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频带宽,成为多媒体综合业务接入的最佳途径,但是,从目前hfc网的运行情况分析,hfc网也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首先,hfc网上行信道的频谱资源有限,上行信道为5~65 mhz,下行信道可达到750 mhz甚至1 ghz,这种上窄下宽的特性将使交互式的语音、视频等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其次,hfc网的上行信道存处理响应客户端的点播要求,建立通信通道,一方面进行预读,一方面将视频压缩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进行视频压缩数据的解压,显示在显示器上或电视机上。

  在严重的噪声汇聚效应。因此,要实现hfc网络的双向通信,关键在于如何降低上行信道的噪声和增加信道容量。

2 hfc网上行信道性能指标分析

  hfc网提供的多媒体业务包括:internet接入、高速数据传输、远程教育、远程诊断、视频点播(vod)、ip电话、电话会议、网上购物及网上游戏等,这些业务对上行信道的要求随业务不同而变化很大,例如:网上购物、vod等业务在上行信道传输的信息量少,对信道的容量要求小,而且每个用户并不需要一直占用信道;但对于电视会议及一些交互图像类业务,则要求上下行信道速率对称,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对于ip电话 与可视电话,则允许上行信道有一定的误码,如误码率为10-3或10-4,而对于数据传输其误码率则要求小于10-8。因此,各种多媒体业务同时存在对上行信道的性能要求是:

(1)有一定的容量。由于上行信道用户较多,通常总容量应达到几十mb/s以上。

(2)高速。为使每个用户都可以传送宽带高速信息,用户可得到的最高传输速率应达到几 mb/s甚至几十mb/s。

(3)低误码率。误码率<10-8。

(4)可统计复用,以保证信道利用率高。

(5)时延小,支持实时信道传送。

(6)对下行信道影响小。

3 hfc上行信道传输方案

  目前,hfc网采用树—星型拓扑结构,上行信道带宽较小,是多对一的共享信道,即一个总前端对应多个用户接入点,这种特殊的结构决定上行信道不可避免地受到汇聚噪声的影响。基于网络结构变换的传输方案,使用户之间采用串行方式,能消除上行信道噪声的漏斗效应,传输速度高,可适应于宽带业务的要求。

3.1 串行网络结构传输方式

  在这种结构中,同一根电缆的用户设备之间相互串联,用户的通信设备对下行信道仍是并行,而对上行信道则相当于串联,共用同一个频带,采用时分复用方式。上行信号每经过一个用户设备,均进行一次再生,这样可消除噪声的积累,提高上行信道的传输质量。另外,采用串联方式,考虑到我国居民住房比较集中,用户之间距离较短的特点,两次再生之间的距离短,感应噪声小,调制方式采用64 qam,如果使用8 mhz的带宽,数据速率可达41.7 mb/s。下行信道仍采用64 qam或256 qam, 物理层采用docsis物理层标准,这种网络结构若使用atm(异步转移模式)协议,则更有利于实时信号的传送。其用户端的设备如图2所示。用户端除了完成调制、解调功能外,还要完成再生和中继功能。

3.2 cm功能设计

  cm的设计以docsis的协议分层为基础,分为物理层、mac层以及外围接口部分。其中物理层设计分为调谐部分和收发部分。

3.2.1 物理层设计

  物理层的调谐部分采用broadcom公司的bcm3415数字调谐器,具有低功耗、线性宽等特点,专用于cm和机顶盒上的cmos调谐。物理层收发部分又分为上行发射机和下行接收机两个模块。上行发射机采用级联编码、scdma等技术,以克服恶劣的汇聚噪声影响。上行信道采用tdma/scdma多址接入方式,即同一微时隙内允许有多个cm同时传输数据,但cm必须在cmts为其分配了时隙后才能传输。其上行发射机的框图如图4所示。从mac层交给物理层的分组数据分块后,输入rs编码器,rs编码方法简单,叠代译码快速和纠错能力强,在此,主要用来克服hfc网络中脉冲噪声的影响。rs编码后的数据送入扰码器,扰码器将反馈序列与输入比特流模相加,起加密作用。扰码后的比特流输入交织器中,交织后进行截短卷积编码,然后加上同步头,再映射成16/64 qam的符号。这里,将截短卷积编码和qam调制结合成特殊的ptcm编码调制,编译码简单,抗噪性能好。同步头cmts上行接收机在处理同步头的过程中,快速地获取载波同步、位同步、扩频同步以及载波相位的

  跟踪。经符号映射的信号送入同步直扩模块,直接序列扩频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且由于hfc网上行延时相对稳定,扩频问题容易解决,因此,本方案采用scdma方式。直扩后的信号输入预均衡器中,其作用主要是抵消由信道的微反射等引起的码间串扰(isi)。预均衡以后的信号,通过nyquist滤波和16/64 qam调制,输出中频信号,经射频放大,输入调谐部分的双工滤波而传入电缆中。

3.2.2 mac层设计

  对于下行接收机解调输出的比特流,若是数据,则输入下行数据处理单元,经数据解密

1 引言

  hfc网传输损耗小、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频带宽,成为多媒体综合业务接入的最佳途径,但是,从目前hfc网的运行情况分析,hfc网也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首先,hfc网上行信道的频谱资源有限,上行信道为5~65 mhz,下行信道可达到750 mhz甚至1 ghz,这种上窄下宽的特性将使交互式的语音、视频等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其次,hfc网的上行信道存处理响应客户端的点播要求,建立通信通道,一方面进行预读,一方面将视频压缩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进行视频压缩数据的解压,显示在显示器上或电视机上。

  在严重的噪声汇聚效应。因此,要实现hfc网络的双向通信,关键在于如何降低上行信道的噪声和增加信道容量。

2 hfc网上行信道性能指标分析

  hfc网提供的多媒体业务包括:internet接入、高速数据传输、远程教育、远程诊断、视频点播(vod)、ip电话、电话会议、网上购物及网上游戏等,这些业务对上行信道的要求随业务不同而变化很大,例如:网上购物、vod等业务在上行信道传输的信息量少,对信道的容量要求小,而且每个用户并不需要一直占用信道;但对于电视会议及一些交互图像类业务,则要求上下行信道速率对称,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对于ip电话 与可视电话,则允许上行信道有一定的误码,如误码率为10-3或10-4,而对于数据传输其误码率则要求小于10-8。因此,各种多媒体业务同时存在对上行信道的性能要求是:

(1)有一定的容量。由于上行信道用户较多,通常总容量应达到几十mb/s以上。

(2)高速。为使每个用户都可以传送宽带高速信息,用户可得到的最高传输速率应达到几 mb/s甚至几十mb/s。

(3)低误码率。误码率<10-8。

(4)可统计复用,以保证信道利用率高。

(5)时延小,支持实时信道传送。

(6)对下行信道影响小。

3 hfc上行信道传输方案

  目前,hfc网采用树—星型拓扑结构,上行信道带宽较小,是多对一的共享信道,即一个总前端对应多个用户接入点,这种特殊的结构决定上行信道不可避免地受到汇聚噪声的影响。基于网络结构变换的传输方案,使用户之间采用串行方式,能消除上行信道噪声的漏斗效应,传输速度高,可适应于宽带业务的要求。

3.1 串行网络结构传输方式

  在这种结构中,同一根电缆的用户设备之间相互串联,用户的通信设备对下行信道仍是并行,而对上行信道则相当于串联,共用同一个频带,采用时分复用方式。上行信号每经过一个用户设备,均进行一次再生,这样可消除噪声的积累,提高上行信道的传输质量。另外,采用串联方式,考虑到我国居民住房比较集中,用户之间距离较短的特点,两次再生之间的距离短,感应噪声小,调制方式采用64 qam,如果使用8 mhz的带宽,数据速率可达41.7 mb/s。下行信道仍采用64 qam或256 qam, 物理层采用docsis物理层标准,这种网络结构若使用atm(异步转移模式)协议,则更有利于实时信号的传送。其用户端的设备如图2所示。用户端除了完成调制、解调功能外,还要完成再生和中继功能。

3.2 cm功能设计

  cm的设计以docsis的协议分层为基础,分为物理层、mac层以及外围接口部分。其中物理层设计分为调谐部分和收发部分。

3.2.1 物理层设计

  物理层的调谐部分采用broadcom公司的bcm3415数字调谐器,具有低功耗、线性宽等特点,专用于cm和机顶盒上的cmos调谐。物理层收发部分又分为上行发射机和下行接收机两个模块。上行发射机采用级联编码、scdma等技术,以克服恶劣的汇聚噪声影响。上行信道采用tdma/scdma多址接入方式,即同一微时隙内允许有多个cm同时传输数据,但cm必须在cmts为其分配了时隙后才能传输。其上行发射机的框图如图4所示。从mac层交给物理层的分组数据分块后,输入rs编码器,rs编码方法简单,叠代译码快速和纠错能力强,在此,主要用来克服hfc网络中脉冲噪声的影响。rs编码后的数据送入扰码器,扰码器将反馈序列与输入比特流模相加,起加密作用。扰码后的比特流输入交织器中,交织后进行截短卷积编码,然后加上同步头,再映射成16/64 qam的符号。这里,将截短卷积编码和qam调制结合成特殊的ptcm编码调制,编译码简单,抗噪性能好。同步头cmts上行接收机在处理同步头的过程中,快速地获取载波同步、位同步、扩频同步以及载波相位的

  跟踪。经符号映射的信号送入同步直扩模块,直接序列扩频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且由于hfc网上行延时相对稳定,扩频问题容易解决,因此,本方案采用scdma方式。直扩后的信号输入预均衡器中,其作用主要是抵消由信道的微反射等引起的码间串扰(isi)。预均衡以后的信号,通过nyquist滤波和16/64 qam调制,输出中频信号,经射频放大,输入调谐部分的双工滤波而传入电缆中。

3.2.2 mac层设计

  对于下行接收机解调输出的比特流,若是数据,则输入下行数据处理单元,经数据解密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