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WiMAX发展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285

 1、wimax存在的问题

  1.1 频率问题

  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相对较新的标准,wimax在频谱安排方面面临不利和被动局面,因为大多数比较适合移动通信的频段已经分配,wimax至今没有获得全球一致的频率。有些国家为wimax分配了2.3 ghz或者2.5 ghz的频段,但频谱容量仍不能满足大规模组网的要求。因此,频率问题将影响wimax的商用化应用和产品化发展,进而对wimax产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我国,频率问题尤为突出,因为wimax与3g、3g扩充及演进频段、wi-fi等已规划的使用频段及即将规划的4g频段存在冲突。2300~2400 mhz己在我国的3g频率规划中划分给3g tdd作为补充频段。2400~2483.5 mhz己经划给了开放频段,用于wi-fi、无线接入系统、蓝牙技术设备、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通信设备的共用频段,也是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共用频段。2500~2690 mhz被itu作为3g的扩充频段,为我国发展3g提供了频谱资源保障。

  1.2 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由于目前3g产业及lte技术的发展是主流,因此如何协调与3g的发展 成为运营商选择wimax技术时需要面临的问题。wimax产品还不够成熟,也没有商用方面的成功案例,是否能够寻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仍成为wimax发展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wimax 802.16e与lte性能基本相同,应用模式也类似,并且成本方面难占优势。虽然802.16e的商用化时间比lte、aie早,但是在与3g的结合方面处于劣势。在lte、release c商用化之前大约2~3年时间的空档,将成为wimax进入市场获得发展的机遇。当然,wimax是否能够在这个空档进入和发展,一是取决于市场能否产生需求,二是wimax自身能否取得成熟性和经济性的突破。

  l.3 产品开发进度

  802.16d认证产品是在2006年下半年开始销售的。wimax商用设备并不支持sofdma、mimo、aas 等具有802.16e特点的技术。802.16d由于未能在有利的时间实现成熟商用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极有可能错过进入市场的时机。802.16e的发展也远未达到人们之前预期。截至2007年4月,量产版的802.16e商用化终端芯片仍然不能面市。据估计,802.16e的成熟产品最早在2008年下半年才能上市。

  2、wimax定位

  定位问题不仅是wimax商业策略的讨论,也将对wimax的技术、标准、产品发展方向和商用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由于3g成为大多数运营商主选的技术,考虑wimax的定位,必然涉及到与3g的关系,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有“3g互补说”和“3g替代说”两种说法。“3g互补说”认为,wimax业务的侧重点应与3g不同,应提供与3g互补的业务;“3g替代说”认为,wimax将提供与3g类似的业务,与3g全面展开竞争。wimax论坛在推广这种技术的初期,采用了全面替代3g的说法,结果遭到3g阵营全面的抵制,之后他们改变策略,“3g互补说”逐渐成为业界的主流。

  从技术上讲,wimax采用了ofdm、mimo 技术,而3g则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引入相同的技术,形成了3g标准的演进版本lte和release c。因此,在技术、系统和产品方面,两者没有实质差别。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频率方面,并由不同的产业集团推动,wimax的机会主要体现在其商用化有可能比lte、release c更早一些。

  在对原有系统的衔接和兼容性方面,与3g相比,wimax处于劣势,因此在业务定位方面,wimax应避免与3g进行正面竞争,应该提供与3g有区别的互补性业务,或者作为lte、release c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在性能(覆盖和移动性)和价格方面,wimax应采取适当的折衷,那样才会更具竞争力。从wimax在国内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行业、企业信息化市场也是推动wimax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天津和湖北的wimax应用中,政府成为推动wimax发展的主导力量。

  3、运营商发展建议

  3.1 wimax发展策略

  只有把握了wimax的定位,才能与运营商的自身情况相结合,进一步确定现阶段wimax的发展策略。目前处于3g牌照发放前夕,3g牌照的发放有可能带来运营商的重组,并实现全业务运营。对于将要获得3g牌照的运营商,需要协调好wimax与3g的关系。估计到2008年下半年,wimax 802.16e才能商用化,因此现阶段的wimax商用化部署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当前有实际意义的工作重点应是了解(测试)、评估以及策略和方案的研究。



 1、wimax存在的问题

  1.1 频率问题

  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相对较新的标准,wimax在频谱安排方面面临不利和被动局面,因为大多数比较适合移动通信的频段已经分配,wimax至今没有获得全球一致的频率。有些国家为wimax分配了2.3 ghz或者2.5 ghz的频段,但频谱容量仍不能满足大规模组网的要求。因此,频率问题将影响wimax的商用化应用和产品化发展,进而对wimax产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我国,频率问题尤为突出,因为wimax与3g、3g扩充及演进频段、wi-fi等已规划的使用频段及即将规划的4g频段存在冲突。2300~2400 mhz己在我国的3g频率规划中划分给3g tdd作为补充频段。2400~2483.5 mhz己经划给了开放频段,用于wi-fi、无线接入系统、蓝牙技术设备、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通信设备的共用频段,也是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共用频段。2500~2690 mhz被itu作为3g的扩充频段,为我国发展3g提供了频谱资源保障。

  1.2 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由于目前3g产业及lte技术的发展是主流,因此如何协调与3g的发展 成为运营商选择wimax技术时需要面临的问题。wimax产品还不够成熟,也没有商用方面的成功案例,是否能够寻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仍成为wimax发展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wimax 802.16e与lte性能基本相同,应用模式也类似,并且成本方面难占优势。虽然802.16e的商用化时间比lte、aie早,但是在与3g的结合方面处于劣势。在lte、release c商用化之前大约2~3年时间的空档,将成为wimax进入市场获得发展的机遇。当然,wimax是否能够在这个空档进入和发展,一是取决于市场能否产生需求,二是wimax自身能否取得成熟性和经济性的突破。

  l.3 产品开发进度

  802.16d认证产品是在2006年下半年开始销售的。wimax商用设备并不支持sofdma、mimo、aas 等具有802.16e特点的技术。802.16d由于未能在有利的时间实现成熟商用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极有可能错过进入市场的时机。802.16e的发展也远未达到人们之前预期。截至2007年4月,量产版的802.16e商用化终端芯片仍然不能面市。据估计,802.16e的成熟产品最早在2008年下半年才能上市。

  2、wimax定位

  定位问题不仅是wimax商业策略的讨论,也将对wimax的技术、标准、产品发展方向和商用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由于3g成为大多数运营商主选的技术,考虑wimax的定位,必然涉及到与3g的关系,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有“3g互补说”和“3g替代说”两种说法。“3g互补说”认为,wimax业务的侧重点应与3g不同,应提供与3g互补的业务;“3g替代说”认为,wimax将提供与3g类似的业务,与3g全面展开竞争。wimax论坛在推广这种技术的初期,采用了全面替代3g的说法,结果遭到3g阵营全面的抵制,之后他们改变策略,“3g互补说”逐渐成为业界的主流。

  从技术上讲,wimax采用了ofdm、mimo 技术,而3g则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引入相同的技术,形成了3g标准的演进版本lte和release c。因此,在技术、系统和产品方面,两者没有实质差别。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频率方面,并由不同的产业集团推动,wimax的机会主要体现在其商用化有可能比lte、release c更早一些。

  在对原有系统的衔接和兼容性方面,与3g相比,wimax处于劣势,因此在业务定位方面,wimax应避免与3g进行正面竞争,应该提供与3g有区别的互补性业务,或者作为lte、release c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在性能(覆盖和移动性)和价格方面,wimax应采取适当的折衷,那样才会更具竞争力。从wimax在国内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行业、企业信息化市场也是推动wimax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天津和湖北的wimax应用中,政府成为推动wimax发展的主导力量。

  3、运营商发展建议

  3.1 wimax发展策略

  只有把握了wimax的定位,才能与运营商的自身情况相结合,进一步确定现阶段wimax的发展策略。目前处于3g牌照发放前夕,3g牌照的发放有可能带来运营商的重组,并实现全业务运营。对于将要获得3g牌照的运营商,需要协调好wimax与3g的关系。估计到2008年下半年,wimax 802.16e才能商用化,因此现阶段的wimax商用化部署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当前有实际意义的工作重点应是了解(测试)、评估以及策略和方案的研究。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