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托盘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电子信息化管理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866
托盘是在物流业中作为集装单元化的器具,它能将零散的货物归置成规格统一、具有一定体积和重量的货物单元。在物流系统中要处理的绝大部分对象是件杂货,它们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难以适应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把件杂货堆码在托盘上形成的托盘货物单元形状规则,具有足够的体积和重量,可以用叉车进行装卸、搬运,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可以利用单元货格式货架进行保管、存储,提高仓库的容积效率。
1、提高托盘利用率已成为推动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托盘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使用量十分巨大。据了解,日本每年生产托盘约5,000多万个,美国每年生产1亿个左右。日本和美国的社会托盘保有量分别为7-8亿个和15-20亿个。根据我国的生产总量和货物运输规模以及托盘的利用率低等状况,我国托盘的保有量估计在1亿个以上。在物流中,大量使用托盘和叉车,改变"肩背人扛",提高机械化程度,是物流业进步的象征。因此,从"量"上来讲,一个国家的托盘保有量是衡量该国物流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从"质"上来讲,托盘的利用率同样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我国托盘利用率低下的现状表明,托盘是我国物流现代化发展中的"瓶颈"。
2、利用rfid技术对托盘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托盘必须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其效能。在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中,托盘货物单元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如果在中途反复倒盘就会造成人力浪费,而且货物容易受到伤损。在运送中,将货物从发货地送到最终用户手中,不倒盘,实行托盘作业一贯化。这样,托盘和货物作为一个单元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始终作为一个整体,这是最理想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的实施难点是必须解决空托盘的回收和往复利用的问题。发达国家通常通过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对托盘资源实行社会型的管理、回收与往复利用,从而使托盘作业一贯化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所谓托盘共用系统指的是由那些专业托盘运营公司在一定地域或范围内建立托盘回收网点,运作经营统一规格的托盘,负责托盘的管理、回收与维护的经营管理体系。货主企业通过租赁的方式,租用托盘公司的托盘,把货物送达目的地后,将空托盘返还到就近的回收网点,并支付租金。
在供应链管理时代,通过利用rfid技术这一托盘电子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托盘电子信息化是对供应链物流系统进行及时、便捷、准确管理和有效监督与控制的重要手段。托盘上的电子标签虽然只是记载着托盘的物品编码,但是通过网络可以把托盘所载货物的品名、数量、体积、重量、受托人、收货人、地址等有关货物运输的重要信息都存入数据库。从发货地开始直至运送目的地,托盘与物品同步配送。在这个过程中,凡是需要检查托盘或物品信息时,都可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托盘标签的id,再从网络中检索商品信息。显然,这对于货物的正确、安全运送和提高物流效率与降低成本都具有极大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可以防止托盘丢失;有助于解决物流管理中信息采集的自动化问题;有助于物流可视化的实施,与gps等技术结合可更方便追踪产品的流通过程,加强监控以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可以对集装箱、货架、仓库、运载车船甚至货物的包装都产生巨大的波及效应,促进物流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因此,利用rfid技术对托盘电子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在现阶段,实现托盘电子信息化管理主要通过条形码和rfid两种技术加以实施。条形码的应用比较广泛,已为大家所熟知,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rfid技术。
rfid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用无线电波的方式将标签或者卡片中供纪录的介质里写入或读出数据来进行被标示个体的识别方法。就物流领域内托盘而言,rfid技术是将一种电子标签设置在需要运送的货品、容器或其他运载工具上,通过读写装置随时将标示物品的id写入或读出电子标签,从而登记和把握货品及运载工具的信息。rfid在一些物流领域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
这种电子标签与当前国内在流通领域内较广泛使用的条码、二维码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电子标签运用射频技术可进行远距离读写,一般频率下的双天线读取距离可达1、2米,利用uhf频段读取范围将更宽,不用像条码那样需要依赖人的视觉并必须进入设备的可视范围内才起作用;二是它不受环境影响,在一般恶劣环境如尘埃、潮湿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其工作性能;三是可以进行信息的存储和修改,而条码不能进行信息的修改;四是可以反复使用,数据存储可保存10年,重复读写大于10万次。这种信息识别方式是在非接触情况下自动进行的。电子标签为供应链物流所要求的安全、准确、快速、低耗等基本要素提供了理想的信息载体,通过读写器,可以在最少的人工干预下告诉人们想知道的信息。所以rfid对于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准确、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rfid电子标签在托盘和载货管理中的应用
托盘是在物流业中作为集装单元化的器具,它能将零散的货物归置成规格统一、具有一定体积和重量的货物单元。在物流系统中要处理的绝大部分对象是件杂货,它们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难以适应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把件杂货堆码在托盘上形成的托盘货物单元形状规则,具有足够的体积和重量,可以用叉车进行装卸、搬运,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可以利用单元货格式货架进行保管、存储,提高仓库的容积效率。
1、提高托盘利用率已成为推动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托盘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使用量十分巨大。据了解,日本每年生产托盘约5,000多万个,美国每年生产1亿个左右。日本和美国的社会托盘保有量分别为7-8亿个和15-20亿个。根据我国的生产总量和货物运输规模以及托盘的利用率低等状况,我国托盘的保有量估计在1亿个以上。在物流中,大量使用托盘和叉车,改变"肩背人扛",提高机械化程度,是物流业进步的象征。因此,从"量"上来讲,一个国家的托盘保有量是衡量该国物流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从"质"上来讲,托盘的利用率同样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我国托盘利用率低下的现状表明,托盘是我国物流现代化发展中的"瓶颈"。
2、利用rfid技术对托盘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托盘必须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其效能。在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中,托盘货物单元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如果在中途反复倒盘就会造成人力浪费,而且货物容易受到伤损。在运送中,将货物从发货地送到最终用户手中,不倒盘,实行托盘作业一贯化。这样,托盘和货物作为一个单元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始终作为一个整体,这是最理想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的实施难点是必须解决空托盘的回收和往复利用的问题。发达国家通常通过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对托盘资源实行社会型的管理、回收与往复利用,从而使托盘作业一贯化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所谓托盘共用系统指的是由那些专业托盘运营公司在一定地域或范围内建立托盘回收网点,运作经营统一规格的托盘,负责托盘的管理、回收与维护的经营管理体系。货主企业通过租赁的方式,租用托盘公司的托盘,把货物送达目的地后,将空托盘返还到就近的回收网点,并支付租金。
在供应链管理时代,通过利用rfid技术这一托盘电子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托盘电子信息化是对供应链物流系统进行及时、便捷、准确管理和有效监督与控制的重要手段。托盘上的电子标签虽然只是记载着托盘的物品编码,但是通过网络可以把托盘所载货物的品名、数量、体积、重量、受托人、收货人、地址等有关货物运输的重要信息都存入数据库。从发货地开始直至运送目的地,托盘与物品同步配送。在这个过程中,凡是需要检查托盘或物品信息时,都可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托盘标签的id,再从网络中检索商品信息。显然,这对于货物的正确、安全运送和提高物流效率与降低成本都具有极大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可以防止托盘丢失;有助于解决物流管理中信息采集的自动化问题;有助于物流可视化的实施,与gps等技术结合可更方便追踪产品的流通过程,加强监控以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可以对集装箱、货架、仓库、运载车船甚至货物的包装都产生巨大的波及效应,促进物流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因此,利用rfid技术对托盘电子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在现阶段,实现托盘电子信息化管理主要通过条形码和rfid两种技术加以实施。条形码的应用比较广泛,已为大家所熟知,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rfid技术。
rfid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用无线电波的方式将标签或者卡片中供纪录的介质里写入或读出数据来进行被标示个体的识别方法。就物流领域内托盘而言,rfid技术是将一种电子标签设置在需要运送的货品、容器或其他运载工具上,通过读写装置随时将标示物品的id写入或读出电子标签,从而登记和把握货品及运载工具的信息。rfid在一些物流领域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
这种电子标签与当前国内在流通领域内较广泛使用的条码、二维码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电子标签运用射频技术可进行远距离读写,一般频率下的双天线读取距离可达1、2米,利用uhf频段读取范围将更宽,不用像条码那样需要依赖人的视觉并必须进入设备的可视范围内才起作用;二是它不受环境影响,在一般恶劣环境如尘埃、潮湿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其工作性能;三是可以进行信息的存储和修改,而条码不能进行信息的修改;四是可以反复使用,数据存储可保存10年,重复读写大于10万次。这种信息识别方式是在非接触情况下自动进行的。电子标签为供应链物流所要求的安全、准确、快速、低耗等基本要素提供了理想的信息载体,通过读写器,可以在最少的人工干预下告诉人们想知道的信息。所以rfid对于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准确、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rfid电子标签在托盘和载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