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VoIP技术与分布式VoIP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352
与所有通信系统一样,参与voip业务的设备也可以被划分为网络侧设备(如服务器、各种网关)和用户侧设备(如终端)两类。从voip终端侧设备是否参与为其他voip提供服务的角度看,可以把voip的拓扑结构大致划分为集中式(只由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终端只是voip服务的消费者)和分布式(由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协同提供voip服务)两类。
1.集中式voip技术
(1)第一阶段:h.323协议
目前全球大多数商用voip网络都是基于h.323协议构建的。h.323协议是itu-t为包交换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设计的(目前主要用于voip),主要由网关、网守以及后台认证和计费等支撑系统组成。网关是完成协议转换和媒体编解码的主要设备,而网守则是完成网关之间的路由交换、用户认证和计费的控制层设备。
基于h.323协议的voip系统本身就是从电信级网络的角度出发设计的,有着传统电信网的多种优点,如易于构建大规模网络、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性较好、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通性较好等。然而在实际部署和实施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协议设计过于复杂、设备成本高、投资建设成本高和协议
|
(2)第二阶段:h.248/mgcp协议
在下一代网络(ngn)的研究过程中,几年前出现了所谓的“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说法。所谓软交换,其核心思想是控制、承载和业务分离,采用软交换做控制,不同媒体网关做媒体处理来提供话音、数据、视讯等多媒体业务(甚至支持移动性)的实现方式。其核心协议是与媒体相关的控制协议,主流的协议是itu-t制定的h.248和ietf制定的mgcp。
软交换的主要作用是逐步把传统电话网络ip化(到目前为止仍然只能提供话音业务),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当用户都以ip方式连接在网络上的时候,软交换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因此软交换属于一种voip的过渡技术。
(3)第三阶段:sip/ims
在向ngn的演进过程中,会话初始协议(sip)越来越引起业务的关注,基于该协议开发的系统,用户终端无论在何处接入互联网,都可以通过域名找到其归属服务器来进行语音和视频等的通信。自3gpp在r5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中宣布以sip为核心协议以来,etsi和itu-t又在其ngn体系中采用了ims,使得sip协议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sip协议本身在消息发送和处理机制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用sip协议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一些voip的补充业务,比如各种情况下的呼叫前转、呼叫转接、呼叫保持、呈现(presence)、即时消息等业务。
现在业界一些企业和组织,又宣扬所谓的“以ims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说法,这非常值得商榷。ngn是一种融合的网络,它有没有“核心”都需要研究和实践,更何况说什么是“核心”了。
2.分布式voip
近两年来,以skype为代表的分布式voip开始快速兴起,给传统电信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skype主要提供voip及其增值业务,其推出的软件和应用包括skype、skypein、skypeout、即时消息、电话会议以及skypevoice-mail等。但skype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为了让通话费变得更加低廉,未来还将提供视频和其他许多尚未被开发出来的通信服务。
skype具有很多特点,比如使用端到端(p2p)技术对全部用户的计算机资源进行连接和管理(共享),良好的移动性支持,网络地址翻译/防火墙穿越能力和优异的语音编解码质量等。这些优点在pc2pc工作方式的skype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但在skypeout提供的skype到固定电话或者skype 到手机的通话中音质失真严重,影响了skype到固定电话或手机的通话质量。
当然,skype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其他skype用户占用个人计算机上的资源,包括网络带宽等,这将使得用户计算在接收呼叫时发生延迟。另外,可以利用skype发送蠕虫病毒和其他网络病毒。这些不可管理性使得skype只能通过这种免费的方式走向市场。但是无论如
与所有通信系统一样,参与voip业务的设备也可以被划分为网络侧设备(如服务器、各种网关)和用户侧设备(如终端)两类。从voip终端侧设备是否参与为其他voip提供服务的角度看,可以把voip的拓扑结构大致划分为集中式(只由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终端只是voip服务的消费者)和分布式(由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协同提供voip服务)两类。
1.集中式voip技术
(1)第一阶段:h.323协议
目前全球大多数商用voip网络都是基于h.323协议构建的。h.323协议是itu-t为包交换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设计的(目前主要用于voip),主要由网关、网守以及后台认证和计费等支撑系统组成。网关是完成协议转换和媒体编解码的主要设备,而网守则是完成网关之间的路由交换、用户认证和计费的控制层设备。
基于h.323协议的voip系统本身就是从电信级网络的角度出发设计的,有着传统电信网的多种优点,如易于构建大规模网络、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性较好、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通性较好等。然而在实际部署和实施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协议设计过于复杂、设备成本高、投资建设成本高和协议
|
(2)第二阶段:h.248/mgcp协议
在下一代网络(ngn)的研究过程中,几年前出现了所谓的“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说法。所谓软交换,其核心思想是控制、承载和业务分离,采用软交换做控制,不同媒体网关做媒体处理来提供话音、数据、视讯等多媒体业务(甚至支持移动性)的实现方式。其核心协议是与媒体相关的控制协议,主流的协议是itu-t制定的h.248和ietf制定的mgcp。
软交换的主要作用是逐步把传统电话网络ip化(到目前为止仍然只能提供话音业务),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当用户都以ip方式连接在网络上的时候,软交换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因此软交换属于一种voip的过渡技术。
(3)第三阶段:sip/ims
在向ngn的演进过程中,会话初始协议(sip)越来越引起业务的关注,基于该协议开发的系统,用户终端无论在何处接入互联网,都可以通过域名找到其归属服务器来进行语音和视频等的通信。自3gpp在r5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中宣布以sip为核心协议以来,etsi和itu-t又在其ngn体系中采用了ims,使得sip协议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sip协议本身在消息发送和处理机制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用sip协议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一些voip的补充业务,比如各种情况下的呼叫前转、呼叫转接、呼叫保持、呈现(presence)、即时消息等业务。
现在业界一些企业和组织,又宣扬所谓的“以ims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说法,这非常值得商榷。ngn是一种融合的网络,它有没有“核心”都需要研究和实践,更何况说什么是“核心”了。
2.分布式voip
近两年来,以skype为代表的分布式voip开始快速兴起,给传统电信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skype主要提供voip及其增值业务,其推出的软件和应用包括skype、skypein、skypeout、即时消息、电话会议以及skypevoice-mail等。但skype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为了让通话费变得更加低廉,未来还将提供视频和其他许多尚未被开发出来的通信服务。
skype具有很多特点,比如使用端到端(p2p)技术对全部用户的计算机资源进行连接和管理(共享),良好的移动性支持,网络地址翻译/防火墙穿越能力和优异的语音编解码质量等。这些优点在pc2pc工作方式的skype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但在skypeout提供的skype到固定电话或者skype 到手机的通话中音质失真严重,影响了skype到固定电话或手机的通话质量。
当然,skype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其他skype用户占用个人计算机上的资源,包括网络带宽等,这将使得用户计算在接收呼叫时发生延迟。另外,可以利用skype发送蠕虫病毒和其他网络病毒。这些不可管理性使得skype只能通过这种免费的方式走向市场。但是无论如
上一篇:3G基站与覆盖增强技术
上一篇:TD-SCDMA标准及技术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