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个人通信技术在20多年中不断发展成熟,人们在生活中对无线通信的依赖越来越强,目前,全球的移动语音用户已超过了18亿户[1]。同时,众多的使用者也对个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信设备的微型化、低功耗、高带宽、快速接入和多媒体化。而最关键的是能被广大用户负担得起的廉价终端设备和网络服务。
虽然3g网络的无线性能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ipr的制约,在应对市场挑战和满足用户需求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局限性;同时,昂贵的授权费用也制约了3g技术的发展,因而受到了技术简单、价格低廉的wifi和wimax的强烈挑战。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挑战迫切需要传输速率更快、时延更短、频带更宽以及运营成本更少的网络诞生。
二、lte项目内容介绍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 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 mbit/s与上行50 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1.lte
的主要技术特征
3gpp从系统性能要求、网络的部署场景、网络架构、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对lt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2,3]: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 mbit/s、上行为50 mbit/s;
(2)提高了频谱效率;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20 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 ms和0.675 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 ms,c-plan<100 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2.lte的网络结构和核心技术
3gpp对lte项目的工作大体分为两个时间段: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为si(study item)阶段,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为wi(work item)阶段,完成核心技术的规范工作。在2007年中期完成lte相关标准制定(3gpp r7),在2008年或2009年推出商用产品。就目前的进展来看,发展比计划滞后了大概3个月[1],但经过3gpp组织的努力,lte的系统框架大部分已经完成。
(1)lte网络结构和空中接口协议 lte采用由node 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减少了rnc节点。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
3gpp初步确定lte的架构如图1所示,也叫演进型utran结构(e-utran)[3]。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 node b(en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agw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则接入网主要由enb一层构成。enb不仅具有原来 node b的功能外,还能完成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rrm 等。node b之间将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这也是对原有utran结构的重大修改。
图1 lte网络结构与协议结构
引入一个rrm server进行集中式管理(图1中结构1),还是采用完全分散的管理结构(图1中结构2)来解决小区间干扰协调、负载控制等功能,目前还未确定[3]。另外,在空中接入技术方面,lte的信道数量将比wcdma系统有所减少。并取消了专用信道,不再保留广播媒体控制层和utran的公共业务信道,减少了 mac层的实体类型。
(2)lte核心技术 lte不仅通过简化结构,还采用以下几个关键技术来实现其优异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