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MP3深度解析蓝牙技术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809
蓝牙在随身听领域掀起的浪潮需要更多用户去体验,蓝牙所倡导的无线生活,也需要更多的厂家生产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去推动。在蓝牙技术即将在随身听领域普及的前夕,敬爱的读者,您对蓝牙技术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呢?如果您还不清楚什么是蓝牙技术,还不知道蓝牙到底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那么就请跟随笔者的笔触,去深入体验一番蓝牙的探秘之旅。
蓝牙形成的历史背景
“蓝牙”(bluetooth)这个名字来源于中世纪丹麦一位雄图大略的国王赫拉尔德·布鲁图斯(heraldbluetooth),他的姓氏译成汉语即为"蓝牙"。据史书记载,布鲁图斯国王在位期间统一了丹麦和挪威,使之成为当时欧洲北部一个有影响的统一王国。由此可见蓝牙包含了“统一”的含义,寓意要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
三星一直都非常热衷于将蓝牙技术引入mp3播放器当中
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公司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其宗旨是提供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还成立了蓝牙特别兴趣组织(sig),来负责该技术的开发和技术协议的制定,以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1999年下半年,著名的业界巨头微软、摩托罗拉、三康、朗讯与蓝牙特别小组的五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蓝牙技术推广组织,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蓝牙”热潮。全球产业巨头的联手推动,使蓝牙技术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并预示着21世纪初将迎来波澜壮阔的全球无线通信浪潮。
国产蓝牙2.0 mp3之一 蓝魔v150
国产蓝牙2.0 mp3之二 tmson d808
蓝牙技术解析
所谓蓝牙( bluetooth )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终端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为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sig组织于1999年 7月26日推出了蓝牙技术规范1.0版本,可以实现10米内设备之间的无线互联,传输速度大概为1mb/秒,利用2.4ghz的ism(工业、科学、医学)频带,在其上设立79个带宽为1mhz的信道,用每秒钟切换1600次的频率、滚齿方式的频谱扩散技术来实现电波的收发。
蓝牙技术的系统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底层硬件模块、中间协议层和高层应用,每一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分别如下:
底层硬件部分:
包括无线跳频(rf)、基带(bb)和链路管理(lm)。无线跳频层通过2.4ghz无需授权的ism频段的微波,实现数据位流的过滤和传输,本层协议主要定义了蓝牙收发器在此频带正常工作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基带负责跳频以及蓝牙数据和信息帧的传输。链路管理负责连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进行安全控制。
中间协议层:
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和适应协议、服务发现协议、串口仿真协议和电话通信协议。逻辑链路控制和适应协议具有完成数据拆装、控制服务质量和复用协议的功能,该层协议是其它各层协议实现的基础。服务发现协议层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一种机制来发现网络中可用的服务及其特性。串口仿真协议层具有仿真9针 rs232串口的功能。电话通信协议层则提供蓝牙设备间话音和数据的呼叫控制指令。
主机控制接口层(hci)是蓝牙协议中软硬件之间的接口,它提供了一个调用基带、链路管理、状态和控制寄存器等硬件的统一命令接口。蓝牙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hci以上的协议软件实体在主机上运行,而hci以下的功能由蓝牙设备来完成,二者之间通过一个对两端透明的传输层进行交互。
高层应用:各种高层应用框架是蓝牙协议栈的最上部。其中较典型的有拨号网络、耳机、局域网访问、文件传输等,它们分别对应
蓝牙在随身听领域掀起的浪潮需要更多用户去体验,蓝牙所倡导的无线生活,也需要更多的厂家生产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去推动。在蓝牙技术即将在随身听领域普及的前夕,敬爱的读者,您对蓝牙技术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呢?如果您还不清楚什么是蓝牙技术,还不知道蓝牙到底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那么就请跟随笔者的笔触,去深入体验一番蓝牙的探秘之旅。
蓝牙形成的历史背景
“蓝牙”(bluetooth)这个名字来源于中世纪丹麦一位雄图大略的国王赫拉尔德·布鲁图斯(heraldbluetooth),他的姓氏译成汉语即为"蓝牙"。据史书记载,布鲁图斯国王在位期间统一了丹麦和挪威,使之成为当时欧洲北部一个有影响的统一王国。由此可见蓝牙包含了“统一”的含义,寓意要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
三星一直都非常热衷于将蓝牙技术引入mp3播放器当中
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公司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其宗旨是提供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还成立了蓝牙特别兴趣组织(sig),来负责该技术的开发和技术协议的制定,以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1999年下半年,著名的业界巨头微软、摩托罗拉、三康、朗讯与蓝牙特别小组的五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蓝牙技术推广组织,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蓝牙”热潮。全球产业巨头的联手推动,使蓝牙技术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并预示着21世纪初将迎来波澜壮阔的全球无线通信浪潮。
国产蓝牙2.0 mp3之一 蓝魔v150
国产蓝牙2.0 mp3之二 tmson d808
蓝牙技术解析
所谓蓝牙( bluetooth )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终端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为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sig组织于1999年 7月26日推出了蓝牙技术规范1.0版本,可以实现10米内设备之间的无线互联,传输速度大概为1mb/秒,利用2.4ghz的ism(工业、科学、医学)频带,在其上设立79个带宽为1mhz的信道,用每秒钟切换1600次的频率、滚齿方式的频谱扩散技术来实现电波的收发。
蓝牙技术的系统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底层硬件模块、中间协议层和高层应用,每一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分别如下:
底层硬件部分:
包括无线跳频(rf)、基带(bb)和链路管理(lm)。无线跳频层通过2.4ghz无需授权的ism频段的微波,实现数据位流的过滤和传输,本层协议主要定义了蓝牙收发器在此频带正常工作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基带负责跳频以及蓝牙数据和信息帧的传输。链路管理负责连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进行安全控制。
中间协议层:
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和适应协议、服务发现协议、串口仿真协议和电话通信协议。逻辑链路控制和适应协议具有完成数据拆装、控制服务质量和复用协议的功能,该层协议是其它各层协议实现的基础。服务发现协议层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一种机制来发现网络中可用的服务及其特性。串口仿真协议层具有仿真9针 rs232串口的功能。电话通信协议层则提供蓝牙设备间话音和数据的呼叫控制指令。
主机控制接口层(hci)是蓝牙协议中软硬件之间的接口,它提供了一个调用基带、链路管理、状态和控制寄存器等硬件的统一命令接口。蓝牙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hci以上的协议软件实体在主机上运行,而hci以下的功能由蓝牙设备来完成,二者之间通过一个对两端透明的传输层进行交互。
高层应用:各种高层应用框架是蓝牙协议栈的最上部。其中较典型的有拨号网络、耳机、局域网访问、文件传输等,它们分别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