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电源技术

用于Pipeline ADC参考电压/电流的电路系统

发布时间:2008/5/28 0:00:00 访问次数:500

简介

当前,许多通讯系统中需要高速、高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相比较其他结构的adc,流水线结构(pipeline)的adc具有速度和功耗优势。每一级量化器和余量增益放大器都需要精密的参考电压。尤其是在多级并带有很大电容负载的高分辨率adc上,增加了参考电压的负载。因此对于高速、高分辨率的流水线adc,精密的参考电压必须要有缓冲器来保证一定的精度和建立时间,对于高速系统,需要参考电压保持精度和速度的情况下对电容进行充放电,这对电路设计工程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也是很多高速adc一般都采用外部参考电压或参考电流的原因。本文着重于在此工作条件下参考电压和参考电流的设计,同时也贯穿了系统设计的方法。文章从设计目标到芯片测试,描述了整个设计流程。这种设计方法对模拟电路设计自动化也很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对模拟电路的拓扑选择和产生。本文所描述的参考系统在实际的adc电路中实现,测试结果显示电源抑制比和温度特性比较好,非常成功的集成在10bit采样率40msps的pipeline adc中。

本文第二节描述系统的架构,第三节详细介绍系统的电路实现,第四节给出了测试结果,最后总结了本文的论述。


电路架构设计

整个电路系统设计是使pipeline adc产生对工作电源电压、生产工艺和工作温度都不敏感的参考电压和电流。带隙基准源(bandgap)是在cmos工艺中常用的对温度不敏感的结构,系统中还需有电压电流转换电路(v/i converter)。一般流水线adc需要正负两个参考电平,因此需要电平移位电路(voltage shifter)产生所需的电压。为了保证高速高精度地对电容充放电,参考电压必须采用缓冲器来(reference buffer)得到必需的精度和建立时间。最后还需要低通滤波器(lpf)来达到系统输出的低噪声。整个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首先,带隙结构(模块1)产生一个基本的对电源电压、生产工艺和工作温度都不敏感参考电压,后面是一个低通滤波器(模块2),再通过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得到参考电流(模块3),电平移位电路(模块4)用来产生所需要的电压,最后采用两个缓冲器(模块5)作为电压驱动。电压电流转换的最简单办法是采用电阻,但是由于芯片上的集成电阻的工艺偏差可以达到 20%,转而采用外部精密低温漂的电阻。


电路实现

模块1 - 带隙基准源

图2是cmos工艺下带隙参考电压的电路图,主要是利用双极性晶体管基极、发射极的负温度系数和热电压(kt/q)的正温度系数进行工作。
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是:由于运算放大器具有很高的直流电压增益,使通过r1、r2的电压相同,通过的电流反比于电阻值的大小,因此e-b结的电压差就是:

vt 是热电压(kt/q, ~26 mv at 300 k),a1、a2分别是q1、q2发射极的面积。同时,这个电压也是通过r3的电压。
因此,通过r2上的电压是:

由于r1、r2上的电压相同,所以

从上面的推导可以看出,输出电压是由负温度系数的基极集电极电压和正温度系数的热电压决定的。如果选定合适的r2、r3的大小,就可以得到零温漂的电压输出。

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

从上面电路可以看出,带隙电路中最关键的是保证r1、r2上的电压相同,这也就要求电路中放大器要有很高的直流增益和较大的输出驱动能力,而对信号带宽并没有较高的要求。图3所示就是放大器的结构图。放大器具有两级结构,第一级保证具有较高的增益,第二极具有较大的驱动能力。

直流增益为:

a0=gm1.rom9.gm10.rout(4)

其中,gm1是输入管m1的跨导,rom9是m9的输出阻抗,rout是输出节点的等效输出阻抗。因此为了得到较高的直流增益,就需要增加四个参数,

简介

当前,许多通讯系统中需要高速、高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相比较其他结构的adc,流水线结构(pipeline)的adc具有速度和功耗优势。每一级量化器和余量增益放大器都需要精密的参考电压。尤其是在多级并带有很大电容负载的高分辨率adc上,增加了参考电压的负载。因此对于高速、高分辨率的流水线adc,精密的参考电压必须要有缓冲器来保证一定的精度和建立时间,对于高速系统,需要参考电压保持精度和速度的情况下对电容进行充放电,这对电路设计工程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也是很多高速adc一般都采用外部参考电压或参考电流的原因。本文着重于在此工作条件下参考电压和参考电流的设计,同时也贯穿了系统设计的方法。文章从设计目标到芯片测试,描述了整个设计流程。这种设计方法对模拟电路设计自动化也很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对模拟电路的拓扑选择和产生。本文所描述的参考系统在实际的adc电路中实现,测试结果显示电源抑制比和温度特性比较好,非常成功的集成在10bit采样率40msps的pipeline adc中。

本文第二节描述系统的架构,第三节详细介绍系统的电路实现,第四节给出了测试结果,最后总结了本文的论述。


电路架构设计

整个电路系统设计是使pipeline adc产生对工作电源电压、生产工艺和工作温度都不敏感的参考电压和电流。带隙基准源(bandgap)是在cmos工艺中常用的对温度不敏感的结构,系统中还需有电压电流转换电路(v/i converter)。一般流水线adc需要正负两个参考电平,因此需要电平移位电路(voltage shifter)产生所需的电压。为了保证高速高精度地对电容充放电,参考电压必须采用缓冲器来(reference buffer)得到必需的精度和建立时间。最后还需要低通滤波器(lpf)来达到系统输出的低噪声。整个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首先,带隙结构(模块1)产生一个基本的对电源电压、生产工艺和工作温度都不敏感参考电压,后面是一个低通滤波器(模块2),再通过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得到参考电流(模块3),电平移位电路(模块4)用来产生所需要的电压,最后采用两个缓冲器(模块5)作为电压驱动。电压电流转换的最简单办法是采用电阻,但是由于芯片上的集成电阻的工艺偏差可以达到 20%,转而采用外部精密低温漂的电阻。


电路实现

模块1 - 带隙基准源

图2是cmos工艺下带隙参考电压的电路图,主要是利用双极性晶体管基极、发射极的负温度系数和热电压(kt/q)的正温度系数进行工作。
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是:由于运算放大器具有很高的直流电压增益,使通过r1、r2的电压相同,通过的电流反比于电阻值的大小,因此e-b结的电压差就是:

vt 是热电压(kt/q, ~26 mv at 300 k),a1、a2分别是q1、q2发射极的面积。同时,这个电压也是通过r3的电压。
因此,通过r2上的电压是:

由于r1、r2上的电压相同,所以

从上面的推导可以看出,输出电压是由负温度系数的基极集电极电压和正温度系数的热电压决定的。如果选定合适的r2、r3的大小,就可以得到零温漂的电压输出。

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

从上面电路可以看出,带隙电路中最关键的是保证r1、r2上的电压相同,这也就要求电路中放大器要有很高的直流增益和较大的输出驱动能力,而对信号带宽并没有较高的要求。图3所示就是放大器的结构图。放大器具有两级结构,第一级保证具有较高的增益,第二极具有较大的驱动能力。

直流增益为:

a0=gm1.rom9.gm10.rout(4)

其中,gm1是输入管m1的跨导,rom9是m9的输出阻抗,rout是输出节点的等效输出阻抗。因此为了得到较高的直流增益,就需要增加四个参数,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Seeed Studio
    Seeed Studio绐我们的印象总是和绘画脱离不了...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