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变换器AVP控制方法的分析
发布时间:2008/5/28 0:00:00 访问次数:379
摘要:随着电压调整模块(vrm)输入容量的越来越大和动态要求的越来越严格,适应降压(avp)控制在vrm中的应用被人们重新认识。本文对avr控制策略的有源法和无源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一种新式检测方法实现avp控制,并通过比较实验证实了avp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关键词:电压调整模块 降压控制 有源法 无源法
cpu和dsp对数据处理速度和容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源模块的供电要求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主要体现在电源的输出电流大小及其变化率和输出电压峰-峰值上。采取的措施有多通道buck电路拓扑和良好的控制方法,如v2控制法和滞回控制法等,这样可以改善电源的稳态和动态性能、提高电源效率。但是对于更低的输出电压、更大的电流动态变化率,不可避免地要采用更大容量、更低esr的电容以减少瞬态电压峰-峰值。而大容量、低esr电容增加了模块的成本,占用更大的空间,不利于提高功率密度。基于以上种种问题,采用avp方法(如图1所示)使电源在满载时电压比所要求的最低电压高,在空载或轻载时输出电压比所要求的最高电压低,这样不仅有利于电源模块的热设计,而且动态过程电压工作在窗口电压内,输出电压峰-峰值小、恢复时间短。但是文献提出的方法较为复杂,使用专用的控制芯片导致开发成本增加,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电路效率较低。本文对avp控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出各种avp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控制方法,用实验证明avp方法的优越性。
1 avp控制有源法的分析
avp有源控制为双环控制,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通过检测电感电流,根据降压要求相应调节输出电压的基准。输出电压跟随基准电压而实现avp控制。图3为avp有源控制的方块图,假设电流环增益为ti,电压环增益为tv,则:
ti=av×fm×gid×ai (1)
tv=av×fm×gvd (2)
由(2)/(1)可得:
wesr=1/(rc×co),wr.0=1/ro×c0)
此处rc为输出电容co的等效电阻值,ro为输出负载。当w>>wesr且ai=rc时,则(3)式值为1。这说明了在此情况下电流环、电压环有相同的截止频率,而av的设计对电流环、电压环的比值没有影响,其零极点的设计则依据电流环的设计方法进行。
其中,l为等效输出电感,fs为开关频率,wz用于补偿功率双极点,wp用于消除开关噪声,wi保证电流环的截止频率高于输出电容引入的esr零点频率。基于以上原则,设计固定输出阻抗值为输出电容的esr值。实现方法?眼2?演分别为检测开关管导通电阻、续流管导通电阻或串联阻值小的检测电阻。前两种方法受温度的影响不宜采用,而串联阻值小的检测电阻有助于改善温度变化引起的精度变化,但是在主电路中串联电阻必然引起电源模块效率的下降。
2 avp控制无源法的实现
采用无源法增加检测电阻,如图4所示。通过检测va使之等于vref,实现vo=vref-io×rs,使电源在满载时电压比所要求的最低电压高,在空载或轻载时输出电压比所要求的最高电压低。从而使得输出电压在负载动态跳变时能够较快地达到稳定,提高动态响应,以改善电压大电流所引起的动态响应与电路成本的矛盾关系。
3 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检测输出电感电阻的阻值,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有效地实现avp控制(如图5所示),避免了在电感与输出端增加电阻所引起的效率下降问题
摘要:随着电压调整模块(vrm)输入容量的越来越大和动态要求的越来越严格,适应降压(avp)控制在vrm中的应用被人们重新认识。本文对avr控制策略的有源法和无源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一种新式检测方法实现avp控制,并通过比较实验证实了avp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关键词:电压调整模块 降压控制 有源法 无源法
cpu和dsp对数据处理速度和容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源模块的供电要求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主要体现在电源的输出电流大小及其变化率和输出电压峰-峰值上。采取的措施有多通道buck电路拓扑和良好的控制方法,如v2控制法和滞回控制法等,这样可以改善电源的稳态和动态性能、提高电源效率。但是对于更低的输出电压、更大的电流动态变化率,不可避免地要采用更大容量、更低esr的电容以减少瞬态电压峰-峰值。而大容量、低esr电容增加了模块的成本,占用更大的空间,不利于提高功率密度。基于以上种种问题,采用avp方法(如图1所示)使电源在满载时电压比所要求的最低电压高,在空载或轻载时输出电压比所要求的最高电压低,这样不仅有利于电源模块的热设计,而且动态过程电压工作在窗口电压内,输出电压峰-峰值小、恢复时间短。但是文献提出的方法较为复杂,使用专用的控制芯片导致开发成本增加,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电路效率较低。本文对avp控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出各种avp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控制方法,用实验证明avp方法的优越性。
1 avp控制有源法的分析
avp有源控制为双环控制,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通过检测电感电流,根据降压要求相应调节输出电压的基准。输出电压跟随基准电压而实现avp控制。图3为avp有源控制的方块图,假设电流环增益为ti,电压环增益为tv,则:
ti=av×fm×gid×ai (1)
tv=av×fm×gvd (2)
由(2)/(1)可得:
wesr=1/(rc×co),wr.0=1/ro×c0)
此处rc为输出电容co的等效电阻值,ro为输出负载。当w>>wesr且ai=rc时,则(3)式值为1。这说明了在此情况下电流环、电压环有相同的截止频率,而av的设计对电流环、电压环的比值没有影响,其零极点的设计则依据电流环的设计方法进行。
其中,l为等效输出电感,fs为开关频率,wz用于补偿功率双极点,wp用于消除开关噪声,wi保证电流环的截止频率高于输出电容引入的esr零点频率。基于以上原则,设计固定输出阻抗值为输出电容的esr值。实现方法?眼2?演分别为检测开关管导通电阻、续流管导通电阻或串联阻值小的检测电阻。前两种方法受温度的影响不宜采用,而串联阻值小的检测电阻有助于改善温度变化引起的精度变化,但是在主电路中串联电阻必然引起电源模块效率的下降。
2 avp控制无源法的实现
采用无源法增加检测电阻,如图4所示。通过检测va使之等于vref,实现vo=vref-io×rs,使电源在满载时电压比所要求的最低电压高,在空载或轻载时输出电压比所要求的最高电压低。从而使得输出电压在负载动态跳变时能够较快地达到稳定,提高动态响应,以改善电压大电流所引起的动态响应与电路成本的矛盾关系。
3 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检测输出电感电阻的阻值,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有效地实现avp控制(如图5所示),避免了在电感与输出端增加电阻所引起的效率下降问题
上一篇:基于先验预知的动态电源管理技术
热门点击
- 10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方法初探
- 用LM324等设计的低成本高精度温度测量电路
- 电池低电压指示及控制电路设计
- LM2907频率/电压转换器原理及应用
- 集成电路中的MOS晶体管模型
- MOS管的阈值电压探讨
- 电流、磁力线方向演示器
- PN结耗尽区研究
- MOS晶体管的平方律转移特性
- 镍氢电池充电器(三)
推荐技术资料
- Seeed Studio
- Seeed Studio绐我们的印象总是和绘画脱离不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