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VHDL设计实现的有线电视机顶盒信源发生方案
发布时间:2008/5/28 0:00:00 访问次数:508
vhdl是随着可编辑逻辑器件(pld)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它是1980年美国国防部vhsic(超高速集成电路)计划的一部分,并于1986年和1987年分别成为美国国防部和ieee的工业标准。作为一种硬件设计时采用的标准语言,vhdl具有极强的描述能力,能支持系统行为级、寄存器传输级和门级三个不同层次的设计,这样设计师将在top-down设计的全过程中均可方便地使用同一种语言。而且,vhdl设计是一种“概念驱动式”的高层设计技术,设计人员毋需通过门级原理图描述电路,而是针对目标进行功能描述,由于摆脱了电路细节的束缚,设计人员可以专心于设计方案和构思上,因此设计工作省时省力,加快了设计周期,并且工艺转换变得轻松。vhdl设计技术对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从微软提出“维纳斯”计划后,机顶盒便成为信息产业追逐的主要目标,也是信息家电中的主流产品。各国都在加紧对机顶盒的开发,我国也提出了相应的“女娲”计划,全国许多科研单位与生产厂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我国有线电视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很大,因而对有线电视机顶盒的研究也就格外引人注目。然而,由于我国还未完全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因而在机顶盒的调试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信号源是很不容易的,不得不采用通过计算机输出标准视频码流的方式来实现。可大多数计算机eisa总线并行输出的数据速率都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虽然eisa总线可以一次输出16位并行数据,但这对于一次只能处理8位并行数据的器件来说,仍需要一个转换过程。本文介绍了一种数据格式转换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vhdl对一块cpld芯片进行编程,使其实现从16位并行数据到8位并行数据的转换,并将eisa口的数据输出速率提高一倍,达到信源要求。
1 vhdl的特点
vhdl是一种面向设计的、多层次、多领域且得一致认同的、标准的硬件描述语言。它主要有如下特点:
·能形式化地抽象表示电路的结构和行为,降低了硬件电路设计的难度。
·采用自上到下(top-down)的设计方法,支持逻辑设计中层次与领域的描述;它支持三个层次的描述:行为描述、rtl方式描述、门级描述(逻辑综合)。
·可进行系统的早期仿真以保证设计的正确性。
·主要设计文件是vhdl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便于文档管理。
·硬件描述与实现工艺无关。
由于vhdl语言已作为一种ieee的工业标准,因而其语言标准、规范、语法比较严格,易于共享和复用。而且,vhdl设计技术齐全、方法灵活、支持广泛。目前大多数eda工具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支持vhdl语言。
2 cpld外部引脚说明
该方案中所用的芯片是xilinx公司的cpld 9500系列芯片,其类型为xc95108-7 pc84。这种芯片共有84个外部引脚,其中5个引脚接地,6个引脚接电源,4个引脚用于jtag,剩下的引脚为i/o引脚。根据eisa总线的信号特征和信源的要求,该芯片所使用的外部引脚为如图1所示。
图1中输入信号:
data_in 15~0 输入的数据信号
address 15~0 输入的地址信号
reset 复位信号
aen 地址允许信号
clk 输入时钟信号
iow i/o写信号
输出信号:
io_cs 16位i/o片选信号
data_out 7~0 输出的数据信号
den 输出数据使能信号
dclk 输出数据时钟信号
3 系统整体设计
系统启动后,主机向i/o口发出地址信号。aen为低电平时,系统进行地址译码。译码成功后,产生一使能信号enable打开数据暂存单元。数据到来后,数据暂存单元将总线上的16位并行数据锁存在暂存器中,同时产生一允许信号permit,允许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接下来系统根据当前所处的状态进行选择输出,完成格式的转换,并产生相应的输出数据使能信号den和输出数据时钟信号dclk。整个过程结束后,将各信号复位,开始新的转换周期。因此,整个系统应包括五个逻辑部分:地址译码、数据暂存、状态控制、复位控制、转换输出。
3.1 系统的整体框图
系统的整体框图如图2所示。
3.2 系统的工作时序
转换过程的时序如图3所示。
4 vhdl语言描述
4.1 各单元模块的描述
·地址译码单元
计算机与i/o设备间的正确通信是通过对i/o空间的寻址操作来完成的。每个i/o端口都分配了一个地址。在该方案中,将端口的地址设定为0280h,采用完全译码的方式。同时为了避免dma操作控制总线,设计时让aen亦参与译码,并由时钟
自从微软提出“维纳斯”计划后,机顶盒便成为信息产业追逐的主要目标,也是信息家电中的主流产品。各国都在加紧对机顶盒的开发,我国也提出了相应的“女娲”计划,全国许多科研单位与生产厂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我国有线电视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很大,因而对有线电视机顶盒的研究也就格外引人注目。然而,由于我国还未完全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因而在机顶盒的调试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信号源是很不容易的,不得不采用通过计算机输出标准视频码流的方式来实现。可大多数计算机eisa总线并行输出的数据速率都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虽然eisa总线可以一次输出16位并行数据,但这对于一次只能处理8位并行数据的器件来说,仍需要一个转换过程。本文介绍了一种数据格式转换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vhdl对一块cpld芯片进行编程,使其实现从16位并行数据到8位并行数据的转换,并将eisa口的数据输出速率提高一倍,达到信源要求。
1 vhdl的特点
vhdl是一种面向设计的、多层次、多领域且得一致认同的、标准的硬件描述语言。它主要有如下特点:
·能形式化地抽象表示电路的结构和行为,降低了硬件电路设计的难度。
·采用自上到下(top-down)的设计方法,支持逻辑设计中层次与领域的描述;它支持三个层次的描述:行为描述、rtl方式描述、门级描述(逻辑综合)。
·可进行系统的早期仿真以保证设计的正确性。
·主要设计文件是vhdl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便于文档管理。
·硬件描述与实现工艺无关。
由于vhdl语言已作为一种ieee的工业标准,因而其语言标准、规范、语法比较严格,易于共享和复用。而且,vhdl设计技术齐全、方法灵活、支持广泛。目前大多数eda工具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支持vhdl语言。
2 cpld外部引脚说明
该方案中所用的芯片是xilinx公司的cpld 9500系列芯片,其类型为xc95108-7 pc84。这种芯片共有84个外部引脚,其中5个引脚接地,6个引脚接电源,4个引脚用于jtag,剩下的引脚为i/o引脚。根据eisa总线的信号特征和信源的要求,该芯片所使用的外部引脚为如图1所示。
图1中输入信号:
data_in 15~0 输入的数据信号
address 15~0 输入的地址信号
reset 复位信号
aen 地址允许信号
clk 输入时钟信号
iow i/o写信号
输出信号:
io_cs 16位i/o片选信号
data_out 7~0 输出的数据信号
den 输出数据使能信号
dclk 输出数据时钟信号
3 系统整体设计
系统启动后,主机向i/o口发出地址信号。aen为低电平时,系统进行地址译码。译码成功后,产生一使能信号enable打开数据暂存单元。数据到来后,数据暂存单元将总线上的16位并行数据锁存在暂存器中,同时产生一允许信号permit,允许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接下来系统根据当前所处的状态进行选择输出,完成格式的转换,并产生相应的输出数据使能信号den和输出数据时钟信号dclk。整个过程结束后,将各信号复位,开始新的转换周期。因此,整个系统应包括五个逻辑部分:地址译码、数据暂存、状态控制、复位控制、转换输出。
3.1 系统的整体框图
系统的整体框图如图2所示。
3.2 系统的工作时序
转换过程的时序如图3所示。
4 vhdl语言描述
4.1 各单元模块的描述
·地址译码单元
计算机与i/o设备间的正确通信是通过对i/o空间的寻址操作来完成的。每个i/o端口都分配了一个地址。在该方案中,将端口的地址设定为0280h,采用完全译码的方式。同时为了避免dma操作控制总线,设计时让aen亦参与译码,并由时钟
vhdl是随着可编辑逻辑器件(pld)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它是1980年美国国防部vhsic(超高速集成电路)计划的一部分,并于1986年和1987年分别成为美国国防部和ieee的工业标准。作为一种硬件设计时采用的标准语言,vhdl具有极强的描述能力,能支持系统行为级、寄存器传输级和门级三个不同层次的设计,这样设计师将在top-down设计的全过程中均可方便地使用同一种语言。而且,vhdl设计是一种“概念驱动式”的高层设计技术,设计人员毋需通过门级原理图描述电路,而是针对目标进行功能描述,由于摆脱了电路细节的束缚,设计人员可以专心于设计方案和构思上,因此设计工作省时省力,加快了设计周期,并且工艺转换变得轻松。vhdl设计技术对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从微软提出“维纳斯”计划后,机顶盒便成为信息产业追逐的主要目标,也是信息家电中的主流产品。各国都在加紧对机顶盒的开发,我国也提出了相应的“女娲”计划,全国许多科研单位与生产厂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我国有线电视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很大,因而对有线电视机顶盒的研究也就格外引人注目。然而,由于我国还未完全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因而在机顶盒的调试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信号源是很不容易的,不得不采用通过计算机输出标准视频码流的方式来实现。可大多数计算机eisa总线并行输出的数据速率都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虽然eisa总线可以一次输出16位并行数据,但这对于一次只能处理8位并行数据的器件来说,仍需要一个转换过程。本文介绍了一种数据格式转换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vhdl对一块cpld芯片进行编程,使其实现从16位并行数据到8位并行数据的转换,并将eisa口的数据输出速率提高一倍,达到信源要求。
1 vhdl的特点
vhdl是一种面向设计的、多层次、多领域且得一致认同的、标准的硬件描述语言。它主要有如下特点:
·能形式化地抽象表示电路的结构和行为,降低了硬件电路设计的难度。
·采用自上到下(top-down)的设计方法,支持逻辑设计中层次与领域的描述;它支持三个层次的描述:行为描述、rtl方式描述、门级描述(逻辑综合)。
·可进行系统的早期仿真以保证设计的正确性。
·主要设计文件是vhdl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便于文档管理。
·硬件描述与实现工艺无关。
由于vhdl语言已作为一种ieee的工业标准,因而其语言标准、规范、语法比较严格,易于共享和复用。而且,vhdl设计技术齐全、方法灵活、支持广泛。目前大多数eda工具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支持vhdl语言。
2 cpld外部引脚说明
该方案中所用的芯片是xilinx公司的cpld 9500系列芯片,其类型为xc95108-7 pc84。这种芯片共有84个外部引脚,其中5个引脚接地,6个引脚接电源,4个引脚用于jtag,剩下的引脚为i/o引脚。根据eisa总线的信号特征和信源的要求,该芯片所使用的外部引脚为如图1所示。
图1中输入信号:
data_in 15~0 输入的数据信号
address 15~0 输入的地址信号
reset 复位信号
aen 地址允许信号
clk 输入时钟信号
iow i/o写信号
输出信号:
io_cs 16位i/o片选信号
data_out 7~0 输出的数据信号
den 输出数据使能信号
dclk 输出数据时钟信号
3 系统整体设计
系统启动后,主机向i/o口发出地址信号。aen为低电平时,系统进行地址译码。译码成功后,产生一使能信号enable打开数据暂存单元。数据到来后,数据暂存单元将总线上的16位并行数据锁存在暂存器中,同时产生一允许信号permit,允许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接下来系统根据当前所处的状态进行选择输出,完成格式的转换,并产生相应的输出数据使能信号den和输出数据时钟信号dclk。整个过程结束后,将各信号复位,开始新的转换周期。因此,整个系统应包括五个逻辑部分:地址译码、数据暂存、状态控制、复位控制、转换输出。
3.1 系统的整体框图
系统的整体框图如图2所示。
3.2 系统的工作时序
转换过程的时序如图3所示。
4 vhdl语言描述
4.1 各单元模块的描述
·地址译码单元
计算机与i/o设备间的正确通信是通过对i/o空间的寻址操作来完成的。每个i/o端口都分配了一个地址。在该方案中,将端口的地址设定为0280h,采用完全译码的方式。同时为了避免dma操作控制总线,设计时让aen亦参与译码,并由时钟
自从微软提出“维纳斯”计划后,机顶盒便成为信息产业追逐的主要目标,也是信息家电中的主流产品。各国都在加紧对机顶盒的开发,我国也提出了相应的“女娲”计划,全国许多科研单位与生产厂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我国有线电视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很大,因而对有线电视机顶盒的研究也就格外引人注目。然而,由于我国还未完全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因而在机顶盒的调试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信号源是很不容易的,不得不采用通过计算机输出标准视频码流的方式来实现。可大多数计算机eisa总线并行输出的数据速率都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虽然eisa总线可以一次输出16位并行数据,但这对于一次只能处理8位并行数据的器件来说,仍需要一个转换过程。本文介绍了一种数据格式转换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vhdl对一块cpld芯片进行编程,使其实现从16位并行数据到8位并行数据的转换,并将eisa口的数据输出速率提高一倍,达到信源要求。
1 vhdl的特点
vhdl是一种面向设计的、多层次、多领域且得一致认同的、标准的硬件描述语言。它主要有如下特点:
·能形式化地抽象表示电路的结构和行为,降低了硬件电路设计的难度。
·采用自上到下(top-down)的设计方法,支持逻辑设计中层次与领域的描述;它支持三个层次的描述:行为描述、rtl方式描述、门级描述(逻辑综合)。
·可进行系统的早期仿真以保证设计的正确性。
·主要设计文件是vhdl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便于文档管理。
·硬件描述与实现工艺无关。
由于vhdl语言已作为一种ieee的工业标准,因而其语言标准、规范、语法比较严格,易于共享和复用。而且,vhdl设计技术齐全、方法灵活、支持广泛。目前大多数eda工具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支持vhdl语言。
2 cpld外部引脚说明
该方案中所用的芯片是xilinx公司的cpld 9500系列芯片,其类型为xc95108-7 pc84。这种芯片共有84个外部引脚,其中5个引脚接地,6个引脚接电源,4个引脚用于jtag,剩下的引脚为i/o引脚。根据eisa总线的信号特征和信源的要求,该芯片所使用的外部引脚为如图1所示。
图1中输入信号:
data_in 15~0 输入的数据信号
address 15~0 输入的地址信号
reset 复位信号
aen 地址允许信号
clk 输入时钟信号
iow i/o写信号
输出信号:
io_cs 16位i/o片选信号
data_out 7~0 输出的数据信号
den 输出数据使能信号
dclk 输出数据时钟信号
3 系统整体设计
系统启动后,主机向i/o口发出地址信号。aen为低电平时,系统进行地址译码。译码成功后,产生一使能信号enable打开数据暂存单元。数据到来后,数据暂存单元将总线上的16位并行数据锁存在暂存器中,同时产生一允许信号permit,允许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接下来系统根据当前所处的状态进行选择输出,完成格式的转换,并产生相应的输出数据使能信号den和输出数据时钟信号dclk。整个过程结束后,将各信号复位,开始新的转换周期。因此,整个系统应包括五个逻辑部分:地址译码、数据暂存、状态控制、复位控制、转换输出。
3.1 系统的整体框图
系统的整体框图如图2所示。
3.2 系统的工作时序
转换过程的时序如图3所示。
4 vhdl语言描述
4.1 各单元模块的描述
·地址译码单元
计算机与i/o设备间的正确通信是通过对i/o空间的寻址操作来完成的。每个i/o端口都分配了一个地址。在该方案中,将端口的地址设定为0280h,采用完全译码的方式。同时为了避免dma操作控制总线,设计时让aen亦参与译码,并由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