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控制技术

LCoS彩色时序控制器的ASIC设计

发布时间:2007/8/24 0:00:00 访问次数:1790

作者: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武玉华 李艳俊 路而红 李莉


摘要:本文介绍了LCoS彩色时序控制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采用全定制设计技术进行了该控制器电路的ASIC芯片设计,该芯片功能正确,功耗较低,可靠性强。


引言


基于头盔显示器对便携性的要求,要实现微型化和低功耗,将彩色时序控制器设计为单片的ASIC是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正是针对应用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微型显示器的HMD,进行其中彩色时序控制器的ASIC设计。
  
彩色时序原理


彩色时序方法的原理是:首先把每场图像中的红绿蓝信息分离出来,然后在每一场的时间内分3个子场分别把红绿蓝图像写入显示屏,在每个子场的扫描过程结束以及液晶反应之后依次点亮红绿蓝3色光源,从而在一场的时间内依次显示红绿蓝3幅图像,利用人眼睛的特性合成彩色。



图1  LCoS器件结构截面图和光路图


彩色时序法的优点是不使用彩色滤色片,一个物理像素也就是实际的一个像素,有利于在同样尺寸的显示屏上实现更高的分辨率。与空间滤色器的方法相比,使用彩色时序的方法使分辨率提高为原来的3倍,即如果在相同的分辨率下,其显示屏尺寸仅为原来的1/3。由于彩色时序是将每场的信息分3个子场在一场时间内写入显示屏,这就使场频提高为原来的3倍,相应的,点时钟频率也提高为原来的3倍。减小显示屏的面积也需要提高频率,这是基于单晶硅的高迁移性能而实现的。同时,场频和点时钟频率的提高也给显示器的视频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CoS微型显示技术


LCoS微型液晶显示技术是采用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兼容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将硅基显示矩阵和相关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所构成的微型显示芯片。LCoS属于反射式微型液晶显示技术,其结构是在单晶硅衬底上,利用CMOS工艺把显示矩阵和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 LCoS的像素电极是用铝制作的反射镜面,在像素电极下面设置有金属挡光层,可以防止像素驱动晶体管受强光照射。LCoS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层的一侧是具有反射电极的LCoS芯片基板,另一侧是ITO玻璃,中间的液晶层厚度一般为2~3mm。


LCoS器件中光的传播路线同样如图1所示:当光源发出的光到达PBS(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偏振分光镜)时P极的光透过, S极光被反射到达铝反射镜,此时加在铝反射镜电极和ITO电极之间的电压将使S极光转换为P极光,所以被铝反射镜反射的光为P极光,可以透过PBS投射到人的瞳孔(NTE近眼显示)或者大屏幕(投影显示)。



图2  LCoS彩色时序控制器电路方案



图3  时序信号产生电路框图


LCoS芯片不仅解决了显示矩阵与驱动电路之间的连接问题,而且与穿透式LCD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光利用效率和更成熟的制造技术。


LCoS彩色时序控制器的电路设计


总体结构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LCoS彩色时序控制器ASIC可以驱动分辨率最高为1280×1024的LCoS微型显示屏,其功能是:输入24位的数据信号(R:G:B=8:8:8)以及时序信号VS、HS、CLK等,将数据信号R、G、B按照一定的数据变换格式分别写入一组存储器的3个区,而同时读另一组存储器,按顺序将R、G、B三个子场的数据送入LCoS屏实现彩色时序的显示。另外,还要提供LCoS屏所需要的同步信号以及点时钟信号等。要完整地实现该过程,彩色时序控制器必须包括数据变换电路、时序信号产生电路和存储控制电路等3部分。其总体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下面将介绍各部分电路的具体功能和设计。


数据变换电路的设计


由于LCoS屏的数据驱动电路采用了4组移位寄存器,2组从屏的上方写入数据,另2组从屏的下方写入数据,所以需要每次写入4个各8位的像素数据。这种驱动方式使得LCoS屏所需要的点时钟频率降为只采用1组移位寄存器作数据驱动时的1/4。但是由于写入方式的改变,要求对原来每个像素24位(R:G:B=8:8:8)的数据格式进行变换,需要变换为4个像素各32位的R、G、B分别写入LCoS屏。8位移位寄存器的思路很好地实现了数据从24位到32位的变换。


这种移位寄存器的方法实现了R、G、B从8位到32位的变换,还需要分别在每4个时钟周期的第1、2、3个周期取第一、第二、第三组移位寄存器的数据,而在第4个周期不取数据。为了实现这种取数方式,本文设计了一个能够产生3个标志信号的flag电路,通过3个标志信号来控制取走3组移位寄存器的数据。


时序信号产生电路的设计


时序信号产生电路的主要功能是产生LCoS屏所需要的一些接口时序信号,其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在这里,通过两个分频电路对CLOCK信号进行合适的分频,分别产生子

作者: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武玉华 李艳俊 路而红 李莉


摘要:本文介绍了LCoS彩色时序控制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采用全定制设计技术进行了该控制器电路的ASIC芯片设计,该芯片功能正确,功耗较低,可靠性强。


引言


基于头盔显示器对便携性的要求,要实现微型化和低功耗,将彩色时序控制器设计为单片的ASIC是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正是针对应用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微型显示器的HMD,进行其中彩色时序控制器的ASIC设计。
  
彩色时序原理


彩色时序方法的原理是:首先把每场图像中的红绿蓝信息分离出来,然后在每一场的时间内分3个子场分别把红绿蓝图像写入显示屏,在每个子场的扫描过程结束以及液晶反应之后依次点亮红绿蓝3色光源,从而在一场的时间内依次显示红绿蓝3幅图像,利用人眼睛的特性合成彩色。



图1  LCoS器件结构截面图和光路图


彩色时序法的优点是不使用彩色滤色片,一个物理像素也就是实际的一个像素,有利于在同样尺寸的显示屏上实现更高的分辨率。与空间滤色器的方法相比,使用彩色时序的方法使分辨率提高为原来的3倍,即如果在相同的分辨率下,其显示屏尺寸仅为原来的1/3。由于彩色时序是将每场的信息分3个子场在一场时间内写入显示屏,这就使场频提高为原来的3倍,相应的,点时钟频率也提高为原来的3倍。减小显示屏的面积也需要提高频率,这是基于单晶硅的高迁移性能而实现的。同时,场频和点时钟频率的提高也给显示器的视频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CoS微型显示技术


LCoS微型液晶显示技术是采用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兼容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将硅基显示矩阵和相关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所构成的微型显示芯片。LCoS属于反射式微型液晶显示技术,其结构是在单晶硅衬底上,利用CMOS工艺把显示矩阵和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 LCoS的像素电极是用铝制作的反射镜面,在像素电极下面设置有金属挡光层,可以防止像素驱动晶体管受强光照射。LCoS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层的一侧是具有反射电极的LCoS芯片基板,另一侧是ITO玻璃,中间的液晶层厚度一般为2~3mm。


LCoS器件中光的传播路线同样如图1所示:当光源发出的光到达PBS(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偏振分光镜)时P极的光透过, S极光被反射到达铝反射镜,此时加在铝反射镜电极和ITO电极之间的电压将使S极光转换为P极光,所以被铝反射镜反射的光为P极光,可以透过PBS投射到人的瞳孔(NTE近眼显示)或者大屏幕(投影显示)。



图2  LCoS彩色时序控制器电路方案



图3  时序信号产生电路框图


LCoS芯片不仅解决了显示矩阵与驱动电路之间的连接问题,而且与穿透式LCD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光利用效率和更成熟的制造技术。


LCoS彩色时序控制器的电路设计


总体结构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LCoS彩色时序控制器ASIC可以驱动分辨率最高为1280×1024的LCoS微型显示屏,其功能是:输入24位的数据信号(R:G:B=8:8:8)以及时序信号VS、HS、CLK等,将数据信号R、G、B按照一定的数据变换格式分别写入一组存储器的3个区,而同时读另一组存储器,按顺序将R、G、B三个子场的数据送入LCoS屏实现彩色时序的显示。另外,还要提供LCoS屏所需要的同步信号以及点时钟信号等。要完整地实现该过程,彩色时序控制器必须包括数据变换电路、时序信号产生电路和存储控制电路等3部分。其总体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下面将介绍各部分电路的具体功能和设计。


数据变换电路的设计


由于LCoS屏的数据驱动电路采用了4组移位寄存器,2组从屏的上方写入数据,另2组从屏的下方写入数据,所以需要每次写入4个各8位的像素数据。这种驱动方式使得LCoS屏所需要的点时钟频率降为只采用1组移位寄存器作数据驱动时的1/4。但是由于写入方式的改变,要求对原来每个像素24位(R:G:B=8:8:8)的数据格式进行变换,需要变换为4个像素各32位的R、G、B分别写入LCoS屏。8位移位寄存器的思路很好地实现了数据从24位到32位的变换。


这种移位寄存器的方法实现了R、G、B从8位到32位的变换,还需要分别在每4个时钟周期的第1、2、3个周期取第一、第二、第三组移位寄存器的数据,而在第4个周期不取数据。为了实现这种取数方式,本文设计了一个能够产生3个标志信号的flag电路,通过3个标志信号来控制取走3组移位寄存器的数据。


时序信号产生电路的设计


时序信号产生电路的主要功能是产生LCoS屏所需要的一些接口时序信号,其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在这里,通过两个分频电路对CLOCK信号进行合适的分频,分别产生子

相关IC型号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stockkeys in G:\website_51dzw\www.51dzw.com\code\tech\view.php on line 152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经典的1875功放
    平时我也经常逛一些音响DIY论坛,发现有很多人喜欢LM...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