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嵌入式系统

汇编延时程序算法详解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1065

  摘要 计算机反复执行一段程序以达到延时的目的称为软件延时,单片机应用程序中经常需要短时间延时,有时要求很高的精度,网上或书中虽然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但在部分算法讲解中发现有错误之处,而且延时的具体算法讲得并不清楚,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仍很模糊,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文将以12mhz晶振为例,详细讲解mcs-51单片机中汇编程序延时的精确算法。

  关键词 51单片机 汇编 延时算法

  指令周期、机器周期与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它是以机器周期为单位的,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一个时钟周期 =晶振的倒数。
  mcs-51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mcs-51单片机的指令有单字节、双字节和三字节的,它们的指令周期不尽相同,一个单周期指令包含一个机器周期,即12个时钟周期,所以一条单周期指令被执行所占时间为12*(1/12000000)=1µs。
  程序分析
  例1 50ms 延时子程序:
del:mov r7,#200 ①
del1:mov r6,#125 ②
del2:djnz r6,del2 ③
djnz r7,del1 ④
ret ⑤
  精确延时时间为:1+(1*200)+(2*125*200)+(2*200)+2
=(2*125+3)*200+3 ⑥
=50603µs
≈50ms
  由⑥整理出公式(只限上述写法)延时时间=(2*内循环+3)*外循环+3 ⑦
  详解:del这个子程序共有五条指令,现在分别就 每一条指令 被执行的次数和所耗时间进行分析。
  第一句:mov r7,#200 在整个子程序中只被执行一次,且为单周期指令,所以耗时1µs
  第二句:mov r6,#125 从②看到④只要r7-1不为0,就会返回到这句,共执行了r7次,共耗时200µs
  第三句:djnz r6,del2 只要r6-1不为0,就反复执行此句(内循环r6次),又受外循环r7控制,所以共执行r6*r7次,因是双周期指令,所以耗时2*r6*r7µs。
  例2 1秒延时子程序:
  del:mov r7,#10 ①
  del1:mov r6,#200 ②
  del2:mov r5,#248 ③
  djnz r5,$ ④
  djnz r6,del2 ⑤
  djnz r7,del1 ⑥
  ret ⑦
  对每条指令进行计算得出精确延时时间为:
  1+(1*10)+(1*200*10)+(2*248*200*10)+(2*200*10)+(2*10)+2
=[(2*248+3)*200+3]*10+3 ⑧
=998033µs≈1s
  由⑧整理得:延时时间=[(2*第一层循环+3)*第二层循环+3]*第三层循环+3 ⑨此式适用三层循环以内的程序,也验证了例1中式⑦(第三层循环相当于1)的成立。
  注意,要实现较长时间的延时,一般采用多重循环,有时会在程式序里加入nop指令,这时公式⑨不再适用,下面举例分析。
  例3仍以1秒延时为例
  del:mov r7,#10 1指令周期1
  del1:mov r6,#0ffh 1指令周期10
  del2:mov r5,#80h 1指令周期255*10=2550
  kong:nop 1指令周期128*255*10=326400
  djnz r5,$ 2指令周期2*128*255*10=652800
  djnz r6,del2 2指令周期2*255*10=5110
  djnz r7,del1 2指令周期2*10=20
  ret 2
  延时时间=1+10+2550+326400+652800+5110+20+2 =986893µs约为1s
  整理得:延时时间=[(3*第一层循环+3)*第二层循环+3]*第三层循环+3 ⑩
  结论:论文针对初学者的困惑,对汇编程序的延时算法进行了分步讲解,并就几种不同写法分别总结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只要仔细阅读例1中的详解,并用例2、例3来加深理解,一定会掌握各种类型程序的算法并加以运用。



  摘要 计算机反复执行一段程序以达到延时的目的称为软件延时,单片机应用程序中经常需要短时间延时,有时要求很高的精度,网上或书中虽然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但在部分算法讲解中发现有错误之处,而且延时的具体算法讲得并不清楚,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仍很模糊,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文将以12mhz晶振为例,详细讲解mcs-51单片机中汇编程序延时的精确算法。

  关键词 51单片机 汇编 延时算法

  指令周期、机器周期与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它是以机器周期为单位的,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一个时钟周期 =晶振的倒数。
  mcs-51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mcs-51单片机的指令有单字节、双字节和三字节的,它们的指令周期不尽相同,一个单周期指令包含一个机器周期,即12个时钟周期,所以一条单周期指令被执行所占时间为12*(1/12000000)=1µs。
  程序分析
  例1 50ms 延时子程序:
del:mov r7,#200 ①
del1:mov r6,#125 ②
del2:djnz r6,del2 ③
djnz r7,del1 ④
ret ⑤
  精确延时时间为:1+(1*200)+(2*125*200)+(2*200)+2
=(2*125+3)*200+3 ⑥
=50603µs
≈50ms
  由⑥整理出公式(只限上述写法)延时时间=(2*内循环+3)*外循环+3 ⑦
  详解:del这个子程序共有五条指令,现在分别就 每一条指令 被执行的次数和所耗时间进行分析。
  第一句:mov r7,#200 在整个子程序中只被执行一次,且为单周期指令,所以耗时1µs
  第二句:mov r6,#125 从②看到④只要r7-1不为0,就会返回到这句,共执行了r7次,共耗时200µs
  第三句:djnz r6,del2 只要r6-1不为0,就反复执行此句(内循环r6次),又受外循环r7控制,所以共执行r6*r7次,因是双周期指令,所以耗时2*r6*r7µs。
  例2 1秒延时子程序:
  del:mov r7,#10 ①
  del1:mov r6,#200 ②
  del2:mov r5,#248 ③
  djnz r5,$ ④
  djnz r6,del2 ⑤
  djnz r7,del1 ⑥
  ret ⑦
  对每条指令进行计算得出精确延时时间为:
  1+(1*10)+(1*200*10)+(2*248*200*10)+(2*200*10)+(2*10)+2
=[(2*248+3)*200+3]*10+3 ⑧
=998033µs≈1s
  由⑧整理得:延时时间=[(2*第一层循环+3)*第二层循环+3]*第三层循环+3 ⑨此式适用三层循环以内的程序,也验证了例1中式⑦(第三层循环相当于1)的成立。
  注意,要实现较长时间的延时,一般采用多重循环,有时会在程式序里加入nop指令,这时公式⑨不再适用,下面举例分析。
  例3仍以1秒延时为例
  del:mov r7,#10 1指令周期1
  del1:mov r6,#0ffh 1指令周期10
  del2:mov r5,#80h 1指令周期255*10=2550
  kong:nop 1指令周期128*255*10=326400
  djnz r5,$ 2指令周期2*128*255*10=652800
  djnz r6,del2 2指令周期2*255*10=5110
  djnz r7,del1 2指令周期2*10=20
  ret 2
  延时时间=1+10+2550+326400+652800+5110+20+2 =986893µs约为1s
  整理得:延时时间=[(3*第一层循环+3)*第二层循环+3]*第三层循环+3 ⑩
  结论:论文针对初学者的困惑,对汇编程序的延时算法进行了分步讲解,并就几种不同写法分别总结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只要仔细阅读例1中的详解,并用例2、例3来加深理解,一定会掌握各种类型程序的算法并加以运用。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DFRobot—玩的就是
    如果说新车间的特点是“灵动”,FQPF12N60C那么...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