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443
    
     综观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于新的观测手段的发明而开展起来的。以物理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为例,百分之五十的工作是得益于新的仪器或测试手段的发明创造。仪器仪表也是实现信息的获取、转换、存贮、处理和揭示物质运动的必备工具,仪器仪表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水平。
    一、 仪器仪表发展概况
     50年代初期,仪器仪表取得了重大突破,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各种数字仪器得以问世,把模拟仪器的精度、分辨力与测量速度提高了几个量级,为实现测试自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0年代中期,测量技术又一次取得了进展,计算机的引入,使仪器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个别电量的测量转变成测量整个系统的特征参数,从单纯的接收、显示转变为控制、分析、处理、计算与显示输出,从用单个仪器进行测量转变成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进一步渗透,使电子仪器在传统的时域与频域之外,又出现了数据域(data domain)测试。
     80年代,由于微处理器被用到仪器中,仪器前面板开始朝键盘化方向发展,过去直观的用于调节时基或幅度的旋转度盘,选择电压电流等量程或功能的滑动开关,通、断开关键已经消失。测量系统的主要模式,是采用机柜形式,全部通过ieee-488总线送到一个控制器上。测试时,可用丰富的basic语言程序来高速测试。不同于传统独立仪器模式的个人仪器(personal instrument)已经得到了发展。
    90年代,仪器仪表与测量科学进一步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个进展的主要标志是仪器仪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将更深刻地影响仪器仪表的设计;
    2. dsp芯片的大量问世,使仪器仪表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大大加强;
    3. 微型机的发展,使仪器仪表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4. 图像处理功能的增加十分普遍;
    5. vxi总线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 国外仪器仪表发展特点
    1. 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普遍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dsp(数字信号处理)、asic(专用集成电路)及smt(表面贴装技术)等。
    2. 产品结构变化
     注重性能价格比。在重视高档仪器开发的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和量大面广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注重系统集成,不仅着眼于单机,更注重系统、产品软化,随着各类仪器装上了cpu,实现了数字化后,软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今后的仪器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软件,ad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软件处理变换后用da输出。
    3. 产品开发准则发生了变化
     从技术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从一味追求高精尖转为"恰到好处"。开发一项成功产品的准则是,用户有明确的需求;能用最短的开发时间投放市场;功能与性能要恰到好处;产品开发准则的另一变化是收缩方向,集中优势。
    4. 生产技术注重专业生产,不搞大而全
     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测试系统。目前多以gp-ib仪器组建自动测试系统。生产线上尽是一个个大的测试柜,快速地进行自动测试、统计、分析、打印出结果。
    三、 国外仪器仪表发展趋势
    1. 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
     工业自动化控制仪表主要包括变送器、调节器、调节阀等设备,,控制仪表从基地式调节器(变送、指示、调节一体化的仪表)开始,经历了气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到计算机控制系统(ddc),直至今日的分散控制系统dcs。dcs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里程,dcs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强大而易于扩充的功能、漂亮的图形界面、方便的组态软件、丰富的控制算法、开放的联网能力等优点,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计算机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plc以其结构紧凑、功能简单、速度快、可靠性高、价格低等优点,迅速获得广泛应用,已成为与dcs并驾齐驱的另一种主流工业控制系统。目前以plc为基础的dcs发展很快,plc与dcs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竞争,已成为当前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 开放化
    
     综观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于新的观测手段的发明而开展起来的。以物理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为例,百分之五十的工作是得益于新的仪器或测试手段的发明创造。仪器仪表也是实现信息的获取、转换、存贮、处理和揭示物质运动的必备工具,仪器仪表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水平。
    一、 仪器仪表发展概况
     50年代初期,仪器仪表取得了重大突破,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各种数字仪器得以问世,把模拟仪器的精度、分辨力与测量速度提高了几个量级,为实现测试自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0年代中期,测量技术又一次取得了进展,计算机的引入,使仪器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个别电量的测量转变成测量整个系统的特征参数,从单纯的接收、显示转变为控制、分析、处理、计算与显示输出,从用单个仪器进行测量转变成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进一步渗透,使电子仪器在传统的时域与频域之外,又出现了数据域(data domain)测试。
     80年代,由于微处理器被用到仪器中,仪器前面板开始朝键盘化方向发展,过去直观的用于调节时基或幅度的旋转度盘,选择电压电流等量程或功能的滑动开关,通、断开关键已经消失。测量系统的主要模式,是采用机柜形式,全部通过ieee-488总线送到一个控制器上。测试时,可用丰富的basic语言程序来高速测试。不同于传统独立仪器模式的个人仪器(personal instrument)已经得到了发展。
    90年代,仪器仪表与测量科学进一步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个进展的主要标志是仪器仪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将更深刻地影响仪器仪表的设计;
    2. dsp芯片的大量问世,使仪器仪表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大大加强;
    3. 微型机的发展,使仪器仪表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4. 图像处理功能的增加十分普遍;
    5. vxi总线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 国外仪器仪表发展特点
    1. 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普遍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dsp(数字信号处理)、asic(专用集成电路)及smt(表面贴装技术)等。
    2. 产品结构变化
     注重性能价格比。在重视高档仪器开发的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和量大面广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注重系统集成,不仅着眼于单机,更注重系统、产品软化,随着各类仪器装上了cpu,实现了数字化后,软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今后的仪器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软件,ad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软件处理变换后用da输出。
    3. 产品开发准则发生了变化
     从技术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从一味追求高精尖转为"恰到好处"。开发一项成功产品的准则是,用户有明确的需求;能用最短的开发时间投放市场;功能与性能要恰到好处;产品开发准则的另一变化是收缩方向,集中优势。
    4. 生产技术注重专业生产,不搞大而全
     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测试系统。目前多以gp-ib仪器组建自动测试系统。生产线上尽是一个个大的测试柜,快速地进行自动测试、统计、分析、打印出结果。
    三、 国外仪器仪表发展趋势
    1. 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
     工业自动化控制仪表主要包括变送器、调节器、调节阀等设备,,控制仪表从基地式调节器(变送、指示、调节一体化的仪表)开始,经历了气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到计算机控制系统(ddc),直至今日的分散控制系统dcs。dcs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里程,dcs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强大而易于扩充的功能、漂亮的图形界面、方便的组态软件、丰富的控制算法、开放的联网能力等优点,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计算机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plc以其结构紧凑、功能简单、速度快、可靠性高、价格低等优点,迅速获得广泛应用,已成为与dcs并驾齐驱的另一种主流工业控制系统。目前以plc为基础的dcs发展很快,plc与dcs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竞争,已成为当前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 开放化
上一篇:新一代温度仪表自动检定装置
上一篇: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及其应用知识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