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测试测量

51单片机边沿触发中断响应时刻的测量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700

         mcs-5l单片机系列属于8位单片机,它是intel公司继mcs-48系列的成功设计之后,于1980年推出的产品。由于mcs-51系列具有很强的片内功能和指令系统,因而使单片机的应用发生了一个飞跃,这个系列的产品也很快成为世界上第二代的标准控制器。5l系列单片机有5个中断源,其中有2个是外部输入巾断源into和intl。可由中断控制寄存器tcon的itl(tcon.2)和ito(tcon.1)分别控制外部输入中断l和中断0的中断触发方式。若为o,则外部输入中断控制为电平触发方式;若为1,则控制为边沿触发方式。这里足下降沿触发中断。     1 问题的引出

    几乎国内所有的单片机资料对单片机边沿触发中断的响应时刻方面的定义都是不明确的或者是错误的。例如文献中关于边沿触发中断响应时刻的描述为“对于脉冲触发方式(即边沿触发方式)要检测两次电平,若前一次为高电平,后一次为低电平。则表示检测到了负跳变的有效中断请求信号”,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单片机外部输入的中断触发电平是ttl电平。对于ttl电平,ttl逻辑门输出高电平的允许范围为2.4~5 v,其标称值为3.6 v;输出低电平的允许范围为o~o.7 v,其标称值为0.3 v,在0.7 v与2.4 v之间的是非高非低的中间电平。    这样.在实际用中,假设单片机外部中断引脚int0输入一路由 5v下降到0v的下降沿信号,单片机在某个时钟周期采样int0引脚得到2.4 v的高电平;而在下一个时钟周期到来进行采样时,由于实际的外部输入中断触发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检测到的可能并非真正的低电平(小于0.7v),而是处于低电平与高电平之间的某一中闸电平,即0.7~2.4v的某一电平。对于这种情况.单片机是否会依然置位中断触发标志从而引发中断呢?关于这一点,国内的绝大部分教材以及单片机生产商提供的器件资料都没有给予准确的定义,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情况确实会碰到。    以美国analog公司生产的运算放大器芯片ad708为例,其转换速率(slew rate)为0,3v/μs,在由ad708芯片组成的比较器电路中,其输出方波的下降沿由2.4 v下降到0.7 v,所需时间约为:(2.4 v-0.7 v)/0.3v·μs-1=4.67μs。即需要约4.67μs的过渡时间,下降沿才真正地由高电平下降为低电平,在实际应用电路中,这个下降时间往往可达10μs以上。对于精密的测量系统,这么长的不确定时间是无法接受的,因此,有必要对单片机边沿中断触发时刻进行精确的测定。    2 测试波形的设计与分析

    为了测定mcs-51单片机下降沿触发的实际时刻,使用agilcnt公司生产的型号为33250a的80mhz函数/任意波形发牛器(function/arbitrary waveform genera-tor),产生出如图l所示的周期为20ms的周期波形。

        

    将该波形通过单片机的外部中断0输入,可以测出下降沿中断触发的实际时刻,下面对该波形进行具体分析。建立如图2所示的直角坐标。

        

    设图2所示波形的周期为t,单片机在电压下降到y=y′时刻触发中断,t1′、t2′、t3′分别为前后周期的中断触发时刻,则有:

        将以上波形由单片机外部中断o输入,选择边沿触发方式,通过中断服务程序测取t1或者t2的值,从而可求出中断发生时刻的电平值y′,即边沿触发中断的实际时刻。    在使用单片机对中断时刻进行测量时,使用两个计数器,均设为方式l(16位计数方式)。其中,第一个计数器用于记录从程序开始执行到第一个下降沿到来所经历的时间,第二个计数器用来记录程序开始执行到第二个下降沿到来所经历的时间,将两个计数器的计数值相减便可以得到两个下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该时间间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t1时间,即t1′与t2′之间的时间间隔;另一种是t2时间,即t2′与t3′之间的时间间隔。其中,t1 t2=t,t1时间要小于t2时间。通过测量得到t1或者t2时间,利用式(4)便可求得下降沿触发中断时刻的实际电平。    

    3 测试流程和相应的单片机程序

  &nb

         mcs-5l单片机系列属于8位单片机,它是intel公司继mcs-48系列的成功设计之后,于1980年推出的产品。由于mcs-51系列具有很强的片内功能和指令系统,因而使单片机的应用发生了一个飞跃,这个系列的产品也很快成为世界上第二代的标准控制器。5l系列单片机有5个中断源,其中有2个是外部输入巾断源into和intl。可由中断控制寄存器tcon的itl(tcon.2)和ito(tcon.1)分别控制外部输入中断l和中断0的中断触发方式。若为o,则外部输入中断控制为电平触发方式;若为1,则控制为边沿触发方式。这里足下降沿触发中断。     1 问题的引出

    几乎国内所有的单片机资料对单片机边沿触发中断的响应时刻方面的定义都是不明确的或者是错误的。例如文献中关于边沿触发中断响应时刻的描述为“对于脉冲触发方式(即边沿触发方式)要检测两次电平,若前一次为高电平,后一次为低电平。则表示检测到了负跳变的有效中断请求信号”,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单片机外部输入的中断触发电平是ttl电平。对于ttl电平,ttl逻辑门输出高电平的允许范围为2.4~5 v,其标称值为3.6 v;输出低电平的允许范围为o~o.7 v,其标称值为0.3 v,在0.7 v与2.4 v之间的是非高非低的中间电平。    这样.在实际用中,假设单片机外部中断引脚int0输入一路由 5v下降到0v的下降沿信号,单片机在某个时钟周期采样int0引脚得到2.4 v的高电平;而在下一个时钟周期到来进行采样时,由于实际的外部输入中断触发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检测到的可能并非真正的低电平(小于0.7v),而是处于低电平与高电平之间的某一中闸电平,即0.7~2.4v的某一电平。对于这种情况.单片机是否会依然置位中断触发标志从而引发中断呢?关于这一点,国内的绝大部分教材以及单片机生产商提供的器件资料都没有给予准确的定义,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情况确实会碰到。    以美国analog公司生产的运算放大器芯片ad708为例,其转换速率(slew rate)为0,3v/μs,在由ad708芯片组成的比较器电路中,其输出方波的下降沿由2.4 v下降到0.7 v,所需时间约为:(2.4 v-0.7 v)/0.3v·μs-1=4.67μs。即需要约4.67μs的过渡时间,下降沿才真正地由高电平下降为低电平,在实际应用电路中,这个下降时间往往可达10μs以上。对于精密的测量系统,这么长的不确定时间是无法接受的,因此,有必要对单片机边沿中断触发时刻进行精确的测定。    2 测试波形的设计与分析

    为了测定mcs-51单片机下降沿触发的实际时刻,使用agilcnt公司生产的型号为33250a的80mhz函数/任意波形发牛器(function/arbitrary waveform genera-tor),产生出如图l所示的周期为20ms的周期波形。

        

    将该波形通过单片机的外部中断0输入,可以测出下降沿中断触发的实际时刻,下面对该波形进行具体分析。建立如图2所示的直角坐标。

        

    设图2所示波形的周期为t,单片机在电压下降到y=y′时刻触发中断,t1′、t2′、t3′分别为前后周期的中断触发时刻,则有:

        将以上波形由单片机外部中断o输入,选择边沿触发方式,通过中断服务程序测取t1或者t2的值,从而可求出中断发生时刻的电平值y′,即边沿触发中断的实际时刻。    在使用单片机对中断时刻进行测量时,使用两个计数器,均设为方式l(16位计数方式)。其中,第一个计数器用于记录从程序开始执行到第一个下降沿到来所经历的时间,第二个计数器用来记录程序开始执行到第二个下降沿到来所经历的时间,将两个计数器的计数值相减便可以得到两个下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该时间间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t1时间,即t1′与t2′之间的时间间隔;另一种是t2时间,即t2′与t3′之间的时间间隔。其中,t1 t2=t,t1时间要小于t2时间。通过测量得到t1或者t2时间,利用式(4)便可求得下降沿触发中断时刻的实际电平。    

    3 测试流程和相应的单片机程序

  &nb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音频变压器DIY
    笔者在本刊今年第六期上着重介绍了“四夹三”音频变压器的...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