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测试测量

装了避雷针还须防雷吗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706

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少惨重的灾难,尤其是近些年来,雷电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雷电这一自然现象已逐步被人们了解,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雷电的形成过程、传播途径、破坏渠道等知识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易被普通人群所掌握。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认为只要装上了避雷针,就可以高枕无优了。殊不知,不合规范的避雷装置不但无法避雷,甚至可能“引雷人室”,如何正确解决避雷针防雷的局限性和副作用等技术问题,有效地防止雷击,是我们防雷避雷工作的重要任务。

1.避雷针应确保入地回路畅通

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器,它将周围的雷电引向自身并提前放电,将雷电流通过接地导体传向大地,避免保护对象直接遭雷击。由于直击雷的过电压可达数百万伏,雷电流数达万乃至数十万安。因此,安装的避雷针和接地导体要有良好的导电性,同时保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载流能力,以满足通过雷电流时动稳定和热稳定的要求。不但要正确设计、规范安装,还要经常保养,避免“有形无用”,要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2.重视避雷针下的感应雷击

感应雷击是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的作用。避雷针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它是直击雷的克星,但对感应雷(含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侵人是无能为力的。

静电感应是指雷云(多带负电荷)在接近建筑物顶部、线路、设备或金属导线上感应出异号束缚电荷,当雷云对其它地面目标放电或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负电荷在一瞬间消失了,上述物体上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电荷也就在一瞬间失去了束缚而成为自由电荷,并以电磁波的形式沿导体两端高速传播,这种雷电波(称为行波)会在线路上产生过电压,并沿线路侵人电气设备,使其绝缘受过电压的威胁。虽然安装了避雷针,显然它对静电感应是无所作为的。

当雷击线路或地面的某目标时,极大的雷电流对地泄放,在周围空间要产生变化率很高的电磁场,使其附近的金属导体上产生过大的感应脉冲过电压,即电磁感应雷。其幅值与雷电流的大小及变化速度成正比,与落雷点的距离成反比。由于雷电流的幅值和频率都很高,金属导体上感应出的脉冲过电压可能达到很大的数值。避雷针不仅不能阻止电磁感应雷的产生,而且由于避雷针的引雷效应,落雷机会反倒增加,避雷针附近的设备遭雷害的机会和程度都会增加,使被保护区内的弱电设备因感应过电压而损坏。同时,雷击电磁脉冲是一种强烈的干扰源,会造成无线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闪电时,高压冲击波(瞬间高电位)通过架空的输电电缆、通信线路、电话线、无线电天线和金属管道等引人室内,造成高电位引人。雷电波引人的同时,还可能在附近导体上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造成连锁的雷害。而避雷针对上述感应的侵人是无能为力的。

3.感应雷击、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

感应雷击、雷电波侵人不像直击雷那样有强烈的闪光和雷鸣,常常是悄然发生,但其危害面甚广,在总雷害事故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微电子产品等弱电设备对雷电极为敏感,防御能力很差,是雷电波侵人的主要对象。

防护感应雷击的主要措施是,在雷云发生云内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对进人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所产生雷电脉冲波“限”和“泄”,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子设备的安全。一是守好雷电脉冲波的侵入口,最大限度削弱脉冲幅度。采取的具体措施应根据各种设备的具体情况而异。为防止它们通过供电线路破坏设备,防雷保护首先是在总电源、机房配电柜和"ups"前端及设备插座端合理地加装电源避雷器。信号线、通信线、天馈线等应在信号电缆终端设备的输人口装设信号线路和天馈线避雷器。二是接好电子设备工作接地线,将经避雷器衰减后的残留雷电脉冲泄人大地。电子设备工作接地线与建筑物防雷接地线,最好各自独立可靠接地,两者间应有足够的安全绝缘距离,如果受条件限制,无法使两者保持安全距离,可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即工作接地线与建筑物防雷接地线接到一个统一的地网上,此时接地电阻最好小于in。工作接地线也可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40。对于高新、精密电子设备,还应采用屏蔽措施。这样,避雷针、避雷器、接地网形成综合防雷体系,弥补了避雷针无法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的不足。

普通家庭应做好个人防雷。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打雷时,最好不要看电视,尽可能关闭电脑、电视、宽带网络等各类电子电器,必要时,拔掉有可能引人雷电的电源线、电话线、电视馈线及网络线等金属线。

4.谨防避雷针引起的反击雷

避雷针吸引雷电而先行导电,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在避雷击的同时,也导致反击现象的发生。雷电的反击现象,通常指遭受直击雷的金属体(包括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在接闪瞬间,它与大地间存在着很高的电位差,对较近的与大地连接的其

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少惨重的灾难,尤其是近些年来,雷电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雷电这一自然现象已逐步被人们了解,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雷电的形成过程、传播途径、破坏渠道等知识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易被普通人群所掌握。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认为只要装上了避雷针,就可以高枕无优了。殊不知,不合规范的避雷装置不但无法避雷,甚至可能“引雷人室”,如何正确解决避雷针防雷的局限性和副作用等技术问题,有效地防止雷击,是我们防雷避雷工作的重要任务。

1.避雷针应确保入地回路畅通

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器,它将周围的雷电引向自身并提前放电,将雷电流通过接地导体传向大地,避免保护对象直接遭雷击。由于直击雷的过电压可达数百万伏,雷电流数达万乃至数十万安。因此,安装的避雷针和接地导体要有良好的导电性,同时保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载流能力,以满足通过雷电流时动稳定和热稳定的要求。不但要正确设计、规范安装,还要经常保养,避免“有形无用”,要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2.重视避雷针下的感应雷击

感应雷击是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的作用。避雷针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它是直击雷的克星,但对感应雷(含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侵人是无能为力的。

静电感应是指雷云(多带负电荷)在接近建筑物顶部、线路、设备或金属导线上感应出异号束缚电荷,当雷云对其它地面目标放电或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负电荷在一瞬间消失了,上述物体上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电荷也就在一瞬间失去了束缚而成为自由电荷,并以电磁波的形式沿导体两端高速传播,这种雷电波(称为行波)会在线路上产生过电压,并沿线路侵人电气设备,使其绝缘受过电压的威胁。虽然安装了避雷针,显然它对静电感应是无所作为的。

当雷击线路或地面的某目标时,极大的雷电流对地泄放,在周围空间要产生变化率很高的电磁场,使其附近的金属导体上产生过大的感应脉冲过电压,即电磁感应雷。其幅值与雷电流的大小及变化速度成正比,与落雷点的距离成反比。由于雷电流的幅值和频率都很高,金属导体上感应出的脉冲过电压可能达到很大的数值。避雷针不仅不能阻止电磁感应雷的产生,而且由于避雷针的引雷效应,落雷机会反倒增加,避雷针附近的设备遭雷害的机会和程度都会增加,使被保护区内的弱电设备因感应过电压而损坏。同时,雷击电磁脉冲是一种强烈的干扰源,会造成无线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闪电时,高压冲击波(瞬间高电位)通过架空的输电电缆、通信线路、电话线、无线电天线和金属管道等引人室内,造成高电位引人。雷电波引人的同时,还可能在附近导体上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造成连锁的雷害。而避雷针对上述感应的侵人是无能为力的。

3.感应雷击、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

感应雷击、雷电波侵人不像直击雷那样有强烈的闪光和雷鸣,常常是悄然发生,但其危害面甚广,在总雷害事故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微电子产品等弱电设备对雷电极为敏感,防御能力很差,是雷电波侵人的主要对象。

防护感应雷击的主要措施是,在雷云发生云内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对进人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所产生雷电脉冲波“限”和“泄”,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子设备的安全。一是守好雷电脉冲波的侵入口,最大限度削弱脉冲幅度。采取的具体措施应根据各种设备的具体情况而异。为防止它们通过供电线路破坏设备,防雷保护首先是在总电源、机房配电柜和"ups"前端及设备插座端合理地加装电源避雷器。信号线、通信线、天馈线等应在信号电缆终端设备的输人口装设信号线路和天馈线避雷器。二是接好电子设备工作接地线,将经避雷器衰减后的残留雷电脉冲泄人大地。电子设备工作接地线与建筑物防雷接地线,最好各自独立可靠接地,两者间应有足够的安全绝缘距离,如果受条件限制,无法使两者保持安全距离,可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即工作接地线与建筑物防雷接地线接到一个统一的地网上,此时接地电阻最好小于in。工作接地线也可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40。对于高新、精密电子设备,还应采用屏蔽措施。这样,避雷针、避雷器、接地网形成综合防雷体系,弥补了避雷针无法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的不足。

普通家庭应做好个人防雷。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打雷时,最好不要看电视,尽可能关闭电脑、电视、宽带网络等各类电子电器,必要时,拔掉有可能引人雷电的电源线、电话线、电视馈线及网络线等金属线。

4.谨防避雷针引起的反击雷

避雷针吸引雷电而先行导电,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在避雷击的同时,也导致反击现象的发生。雷电的反击现象,通常指遭受直击雷的金属体(包括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在接闪瞬间,它与大地间存在着很高的电位差,对较近的与大地连接的其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音频变压器DIY
    笔者在本刊今年第六期上着重介绍了“四夹三”音频变压器的...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