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调谐器架构的演进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693
来源:silicon laboratories 作者:silicon laboratories广播产品经理lawrence der博士过去十年里,射频通讯电路设计已有长足进展。这些进展来自于全新的射频架构,也是我们一度因为集成度过低、耗电太高和不佳的工艺技术而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架构。除此之外,高效能和高密度亚微米cmos技术的出现还将数字技术带入射频领域,大幅改变射频通讯电路的设计方式。设计人员已将这些技术用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网络和移动电话等许多无线通讯标准,同时发展出强大可靠的高集成芯片组解决方案来提高整体系统效能与可靠性。集成外部元器件以及射频电路和数字基带会带来许多好处,包括减少元器件用料(bom)、缩小电路板面积、简化电路板层级应用设计和提高可制造性。
把全部系统集成到芯片可以减少所需测试的外部元器件数目,进而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许多现代通讯应用都能看到功能整合的例子,但调频无线电广播标准直到最近都没有太大技术进展。就算进入今日数字时代,许多便携式调频无线电仍需超过15颗外部元器件。无线电制造商仍以早期模拟技术为其设计基础,这些模拟技术多半采用昂贵和低集成度的双极性(bipolar)或bi-cmos工艺。
尽管fm调谐器(tuner)相关产品市场持续成长,其无线电架构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完全集成式100%cmos数字低中频架构的出现是fm调谐器无线电架构过去十年来的第一次重大进步。在此之前,设计人员已将数种射频架构用于fm调谐器,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了讨论方便起见,我们将分析传统的调频发射机和调频接收机架构以便了解调频系统的共同架构。我们还将介绍fm调谐器的多种演进结果,它们最后为调频接收器带来全新的数字低中频架构。另外,我们也将解释这套架构如何实现全面性高效能整合,使得整个fm调谐器只需一颗外部旁路电容。
图1:(a)调频发射机和(b)调频接收机方块图
图1显示传统的调频发射机和接收机。调频发射机先让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预加重滤波器(pre-emphasisfilter),然后将信号与rds(radiodatasystem)数据结合在一起产生复合信息信号m(t)。发射机接着调变信息信号频率并将结果送到射频发射机,由它将信号升频转换至无线电频率并产生输出信号xfm(t)。设计人员可以使用电压控制振荡器(vco)实作调频调变器和射频发射机功能。就理论而言,这种直接调频调变法应能正常工作,但设计人员实际上会利用锁相回路(pll)稳定载波频率以避免频率漂移,同时利用功率放大器驱动天线。
调频接收机使用射频接收机把射频信号xfm(t)降转至基带。在理想情形下,调频解调器可藉由反向执行调变程序取回原始信息。接收机接着把信息信号m(t)送给mpx解调器以便将音频和rds数据分离,再让左右声道音频通过去加重(de-emphasis)电路以消除预加重滤波器引进的线性失真。预加重和去加重滤波器的串联不会影响左右声道音频,但能大幅衰减高频噪声与干扰,理论上可将信号杂波比(snr)提高13db左右[1,2]。
fm调谐器效能主要由射频接收机与调频解调器决定。最基本的调频解调器架构就是一个由时域差分器和包络检测器组成的鉴频器(frequencydiscriminator)。采用这种解调器时,差分器会把利用相位存储信息的调频信号转换成利用振幅存储信息的调幅信号,然后由包络检测器从振幅中取回信息。调频载波的振幅变动可能会破坏鉴频器的解调输出,因此鉴频器的前面通常会增加一级限幅器以便除去载波的振幅变动。其它常用的调频鉴频器包括foster-seeley鉴别器和比例检测器[1,2]。制造商过去大都利用分立元器件组成的鉴频器设计调频解调器,例如变压器、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今天,多数设计都已采用ic解决方案。
图2:典型的锁相回路方块图及其线性模型
锁相回路是目前很受欢迎的一种调频调变架构,图2就是典型的锁相回路方块图及其线性模型。其中pd代表相位检测器(phasedetector),kpd是相位检测器增益,hlf(s)是回路滤波器转移函数,kvco/s则是压控振荡器转移函数。锁相回路是一种负反馈系统,它会根据输入信号xfm(t)锁定反馈信号xvco(t)的相位。调频信号xfm(t)可表示为下列方程式:
其中ac是载波振幅,fc是载波频率,kvco是电压/频率转换常数,m(t)则代表信息或信息信号。回路锁定后,相位误差fe将保持不变。反馈信号xvco(t)可表示为下列方程式:
在回路锁定时为常数,所以送到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将等于m(t)。锁相回路的负反馈动作会迫使压控振荡器频率等于输入信号频率;为了做到此点,它会调整压控振荡器
来源:silicon laboratories 作者:silicon laboratories广播产品经理lawrence der博士过去十年里,射频通讯电路设计已有长足进展。这些进展来自于全新的射频架构,也是我们一度因为集成度过低、耗电太高和不佳的工艺技术而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架构。除此之外,高效能和高密度亚微米cmos技术的出现还将数字技术带入射频领域,大幅改变射频通讯电路的设计方式。设计人员已将这些技术用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网络和移动电话等许多无线通讯标准,同时发展出强大可靠的高集成芯片组解决方案来提高整体系统效能与可靠性。集成外部元器件以及射频电路和数字基带会带来许多好处,包括减少元器件用料(bom)、缩小电路板面积、简化电路板层级应用设计和提高可制造性。
把全部系统集成到芯片可以减少所需测试的外部元器件数目,进而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许多现代通讯应用都能看到功能整合的例子,但调频无线电广播标准直到最近都没有太大技术进展。就算进入今日数字时代,许多便携式调频无线电仍需超过15颗外部元器件。无线电制造商仍以早期模拟技术为其设计基础,这些模拟技术多半采用昂贵和低集成度的双极性(bipolar)或bi-cmos工艺。
尽管fm调谐器(tuner)相关产品市场持续成长,其无线电架构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完全集成式100%cmos数字低中频架构的出现是fm调谐器无线电架构过去十年来的第一次重大进步。在此之前,设计人员已将数种射频架构用于fm调谐器,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了讨论方便起见,我们将分析传统的调频发射机和调频接收机架构以便了解调频系统的共同架构。我们还将介绍fm调谐器的多种演进结果,它们最后为调频接收器带来全新的数字低中频架构。另外,我们也将解释这套架构如何实现全面性高效能整合,使得整个fm调谐器只需一颗外部旁路电容。
图1:(a)调频发射机和(b)调频接收机方块图
图1显示传统的调频发射机和接收机。调频发射机先让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预加重滤波器(pre-emphasisfilter),然后将信号与rds(radiodatasystem)数据结合在一起产生复合信息信号m(t)。发射机接着调变信息信号频率并将结果送到射频发射机,由它将信号升频转换至无线电频率并产生输出信号xfm(t)。设计人员可以使用电压控制振荡器(vco)实作调频调变器和射频发射机功能。就理论而言,这种直接调频调变法应能正常工作,但设计人员实际上会利用锁相回路(pll)稳定载波频率以避免频率漂移,同时利用功率放大器驱动天线。
调频接收机使用射频接收机把射频信号xfm(t)降转至基带。在理想情形下,调频解调器可藉由反向执行调变程序取回原始信息。接收机接着把信息信号m(t)送给m解调器以便将音频和rds数据分离,再让左右声道音频通过去加重(de-emphasis)电路以消除预加重滤波器引进的线性失真。预加重和去加重滤波器的串联不会影响左右声道音频,但能大幅衰减高频噪声与干扰,理论上可将信号杂波比(snr)提高13db左右[1,2]。
fm调谐器效能主要由射频接收机与调频解调器决定。最基本的调频解调器架构就是一个由时域差分器和包络检测器组成的鉴频器(frequencydiscriminator)。采用这种解调器时,差分器会把利用相位存储信息的调频信号转换成利用振幅存储信息的调幅信号,然后由包络检测器从振幅中取回信息。调频载波的振幅变动可能会破坏鉴频器的解调输出,因此鉴频器的前面通常会增加一级限幅器以便除去载波的振幅变动。其它常用的调频鉴频器包括foster-seeley鉴别器和比例检测器[1,2]。制造商过去大都利用分立元器件组成的鉴频器设计调频解调器,例如变压器、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今天,多数设计都已采用ic解决方案。
图2:典型的锁相回路方块图及其线性模型
锁相回路是目前很受欢迎的一种调频调变架构,图2就是典型的锁相回路方块图及其线性模型。其中pd代表相位检测器(phasedetector),kpd是相位检测器增益,hlf(s)是回路滤波器转移函数,kvco/s则是压控振荡器转移函数。锁相回路是一种负反馈系统,它会根据输入信号xfm(t)锁定反馈信号xvco(t)的相位。调频信号xfm(t)可表示为下列方程式:
其中ac是载波振幅,fc是载波频率,kvco是电压/频率转换常数,m(t)则代表信息或信息信号。回路锁定后,相位误差fe将保持不变。反馈信号xvco(t)可表示为下列方程式:
在回路锁定时为常数,所以送到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将等于m(t)。锁相回路的负反馈动作会迫使压控振荡器频率等于输入信号频率;为了做到此点,它会调整压控振荡器
上一篇:笔记型计算机逐渐成为PC主流
上一篇:基于DVP-M的LCDTV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