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电源技术

电池组双向无损均衡充放电模块的设计

发布时间:2007/9/11 0:00:00 访问次数:1988

来源:微计算机信息   作者:刘春梅 朱世宁


摘要:由于串联电池组充电时的不均衡,导致电池循环寿命缩短,均衡充电成为了串联电池组充电技术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为改善串联电池组充电时的不平衡,应保证电池组中所有电池的电压都处在同一水平状态。本文设计一种用单片机控制的双向无损均衡充、放电模块,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块的效果。
关键词:电池组;均衡充放电;单片机


0 前言


研究表明,安全有效的蓄电池充电方式是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主要因素之一,要给电动汽车提供足够的动力,往往需要将多个蓄电池串连起来才能达到所需的电压值,该电压值要比单个电池的电压值要高出许多。为了使用方便,电池组在充电时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采用一个电源进行充电的。


由于单个电池的特性总存在差异,因此在充电过程中各电池的电压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有的电池已经完全满充而有的电池则还没有充满电。在充电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电池发生过充电,输入的多余电量不仅不会储存在电池里,而是消耗在电解液中并致使电池发生过热,同时,由于电解作用产生的气泡会附着在电极上,从而减少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降低充电的效率。另一方面,当充电终止时,各电池荷电未达均衡,又会导致放电的不均衡,甚至使得个别电池因深度放电引起极性颠倒,缩短了电池组的寿命。为了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必须使所有的电池均保持在同样的充放电深度,即需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放电。


1电池组的均衡充电方案分析


过去已经有许多对于电池组均衡充电技术的相关研究【1.2】,其中有的技术未能实现能量无损,有的则是通过一套电能转换装置来实现均衡充电,有的则是采用电能的多路输出方式,将多余的能量传送给总回路或者传递给相邻的电池。因此有的方案其电路组成和控制结构非常复杂,有的则需设专门的能量装换装置,因而使用面较窄。并且这些方案大都是以组为对象的集中控制方案,有的方案虽然解决了能量损耗问题,却存在结构复杂不易实现和维护不便等不足。


2.双向无损均衡原理


双向无损均衡充放电方案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每个电池均衡分流电路均由两个场效应管Q、两个二极管D和一个储能元件电感 L 组成。(B)图画出的是三块电池串连时的电路连接情形。以充电为例,假设在均衡电路1中两电池电压出现不均衡,如V B1>V B2 ,则 Q11导通,电池B1向电感L1充电,当Q11截止时, L1为了续流,与B2、D12构成回路,电感中储存的能量就转移到B2中,实现了能量从B1到B2的转移。同理当V B1<V B2时,则通过Q12的通断来实现能量从B2到B1的转移,即该电路是一种能量双向传递的均衡装置。尽管能量只在相邻电池间传递,由于能量的传递趋势总是由电压高的电池传递到电压低的电池上,因而最终实现整组电池的均衡。放电时,原理与充电时基本相同。


由于所有的均衡电路结构都是相同的,所以容易实现模块化的设计。




3.单片机控制双向均衡模块的设计【3】


欲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充放电时应使所有的单个电池均保持在同样的荷电状态,而蓄电池的电压是电池不一致性最为直观也最容易测量的表现形式,所以,均衡充电的思想要旨是充放电过程中尽量使各电池保持在同一电平。


基于上述的原因,本设计采用的是以电压为比较参数,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实现电压高的电池把能量直接传递给电压低的电池。双向均衡模块的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单片机控制双向均衡模块结构组成


其中,均衡电路用于实现相邻两电池间的能量平衡;参数采集电路对电池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主要采集的参数是电池端电压和温度,通过A/D转换后送给单片机,以便对电池进行实时监控;单片机在监测电池状态的同时还对均衡电路进行控制,一旦发现电池间电压差异达一定值,即给相应的场效应管送出触发脉冲,使其导通,电压高的电池给电感充电,场效应管截止时,电感储存的能量给电压低的电池补充充电。


4.

来源:微计算机信息   作者:刘春梅 朱世宁


摘要:由于串联电池组充电时的不均衡,导致电池循环寿命缩短,均衡充电成为了串联电池组充电技术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为改善串联电池组充电时的不平衡,应保证电池组中所有电池的电压都处在同一水平状态。本文设计一种用单片机控制的双向无损均衡充、放电模块,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块的效果。
关键词:电池组;均衡充放电;单片机


0 前言


研究表明,安全有效的蓄电池充电方式是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主要因素之一,要给电动汽车提供足够的动力,往往需要将多个蓄电池串连起来才能达到所需的电压值,该电压值要比单个电池的电压值要高出许多。为了使用方便,电池组在充电时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采用一个电源进行充电的。


由于单个电池的特性总存在差异,因此在充电过程中各电池的电压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有的电池已经完全满充而有的电池则还没有充满电。在充电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电池发生过充电,输入的多余电量不仅不会储存在电池里,而是消耗在电解液中并致使电池发生过热,同时,由于电解作用产生的气泡会附着在电极上,从而减少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降低充电的效率。另一方面,当充电终止时,各电池荷电未达均衡,又会导致放电的不均衡,甚至使得个别电池因深度放电引起极性颠倒,缩短了电池组的寿命。为了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必须使所有的电池均保持在同样的充放电深度,即需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放电。


1电池组的均衡充电方案分析


过去已经有许多对于电池组均衡充电技术的相关研究【1.2】,其中有的技术未能实现能量无损,有的则是通过一套电能转换装置来实现均衡充电,有的则是采用电能的多路输出方式,将多余的能量传送给总回路或者传递给相邻的电池。因此有的方案其电路组成和控制结构非常复杂,有的则需设专门的能量装换装置,因而使用面较窄。并且这些方案大都是以组为对象的集中控制方案,有的方案虽然解决了能量损耗问题,却存在结构复杂不易实现和维护不便等不足。


2.双向无损均衡原理


双向无损均衡充放电方案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每个电池均衡分流电路均由两个场效应管Q、两个二极管D和一个储能元件电感 L 组成。(B)图画出的是三块电池串连时的电路连接情形。以充电为例,假设在均衡电路1中两电池电压出现不均衡,如V B1>V B2 ,则 Q11导通,电池B1向电感L1充电,当Q11截止时, L1为了续流,与B2、D12构成回路,电感中储存的能量就转移到B2中,实现了能量从B1到B2的转移。同理当V B1<V B2时,则通过Q12的通断来实现能量从B2到B1的转移,即该电路是一种能量双向传递的均衡装置。尽管能量只在相邻电池间传递,由于能量的传递趋势总是由电压高的电池传递到电压低的电池上,因而最终实现整组电池的均衡。放电时,原理与充电时基本相同。


由于所有的均衡电路结构都是相同的,所以容易实现模块化的设计。




3.单片机控制双向均衡模块的设计【3】


欲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充放电时应使所有的单个电池均保持在同样的荷电状态,而蓄电池的电压是电池不一致性最为直观也最容易测量的表现形式,所以,均衡充电的思想要旨是充放电过程中尽量使各电池保持在同一电平。


基于上述的原因,本设计采用的是以电压为比较参数,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实现电压高的电池把能量直接传递给电压低的电池。双向均衡模块的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单片机控制双向均衡模块结构组成


其中,均衡电路用于实现相邻两电池间的能量平衡;参数采集电路对电池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主要采集的参数是电池端电压和温度,通过A/D转换后送给单片机,以便对电池进行实时监控;单片机在监测电池状态的同时还对均衡电路进行控制,一旦发现电池间电压差异达一定值,即给相应的场效应管送出触发脉冲,使其导通,电压高的电池给电感充电,场效应管截止时,电感储存的能量给电压低的电池补充充电。


4.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