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电源技术

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布线考虑

发布时间:2007/9/10 0:00:00 访问次数:448

    摘要:多年来不断涌现的集成DC-DC电源控制器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性能。使产品设计人员从繁重的电源设计中解脱出来,减轻了不少压力,但同时也使许多工程师对系统供电电路的设计越来越掉以轻心,值得注意的是电源设计仍然是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特别是对于开关型变换器的设计更要引起重视。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设计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时电路板的布线规则。

    关键词:电源 DC-DC 变换器 EMI

优化布线的第一个规则是隔离变换器。DC-DC变换器是一个较强的电磁场干扰源。通常其EMI频谱范围自开关频率延伸至100MHz以上。为了减小电容性耦合和磁场环路耦合,必须将变换器远离其它电路、尤其是小信号模拟电路。隔离开变换器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些电路板的输入电压在变换器的一侧,输出电压分配到变换器的另一侧,例如,VME板卡或电信电路板有着电流高达20A的、非常复杂的走线,它们用一个单连接器引入输入电压,并将几个输出电压分配到背板上,最有效的办法是将DC-DC变换器放置在紧靠连接器的位置以减小阻性电压跌落,然而这个区域密布着接口驱动器、背板总线等等,具有相应的耦合噪声。如果在电路板上添加一个电源连接器,则需要额外的电路板面积和成本。

铜线上的电阻是最受制约的因素,对于给定长度和厚度的铜线,它的电阻是:

R=ρ×(1/S)

式中:1是铜线的长度,单位为米;S是铜线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ρ为材料的电阻率,铜的电阻率是1.7×10 -8Ω/m@20℃,或2.1×10 -8Ω/m@70℃。例如:20℃时,0.5cm宽和35μm厚的铜线其电阻是1mΩ/cm。这个值对于大多数情况或许是可以忽略的,但当在两上连续器和背板之间分配电压为2.5V、电流达10A的电源时,这个参数就不得不引起注意。

某些电路板上,铜线的厚度中包含了一层铅锡合金。这一层的等效电阻大约是铜的两倍。

铜的电阻率=2.07×10 -7Ω/m

锡的电阻率=1.14×10 -7Ω/m

综合考虑精度和线路损耗,变换器需远离连接器。在靠近连接器处对VOUT进行远程采样可以有效地限制性跌落,不过要注意容性耦合。为了将大电流限定在指定区域内,应将所有的电源线都接在连接器的一个端点上。

MOSFET驱动器

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开关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对于开关频率为500kHz的变换器,开关时间典型值为10ns。在此频率下,即使用最短的引线也会产生较大的阻抗,为保证MOSFET驱动电路的合理布线,需认真分析变换器的原理框图。

图1所示是用于笔记本电脑供电的同步整流、降压型控制,来自储能电容(C6和C7)的能量驱动MOSFET的栅极,通过几欧姆的阻抗至输出端。注意:高边N-沟道MOSFET(Q1)的栅极驱动为浮空状态,N沟道的驱动器工作过程与电荷泵一样。仔细考虑MOSFET导通时图1的电流通道,不难发现:任何等效串联电感都将对系统造成危害。有些情况下峰值电流较高仅仅会加重开关损耗,而有些情况下,由于交叉串扰(功率开关同时导通)会导致两个MSOFET被击穿。因此在下列元件之间理想的走线应该短而宽:C6和Vdd、C6和Q2(S)、C7和BST、C7和LX、Q1(G)和DH、Q2(G)和DL、Q1(S)和LX、Q2(S)和PGND。注意1cm布线的分布电感约为10nH。

C6和Q1和Q2供电,但不在同一个回路上。对于Q1它充当滤波电容,对Q2则是储能电容。因为C6不可能同时紧邻高边和低边驱动器安装,所以将它布放在紧靠Vdd和PGND的位置(峰值电流由此流过),同时也靠近C7.MAX1710的PGND、DL和Vdd引脚紧靠在一起差非偶然,C6靠近Q2安装目的在于减小在PGND、C6(一)

    摘要:多年来不断涌现的集成DC-DC电源控制器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性能。使产品设计人员从繁重的电源设计中解脱出来,减轻了不少压力,但同时也使许多工程师对系统供电电路的设计越来越掉以轻心,值得注意的是电源设计仍然是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特别是对于开关型变换器的设计更要引起重视。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设计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时电路板的布线规则。

    关键词:电源 DC-DC 变换器 EMI

优化布线的第一个规则是隔离变换器。DC-DC变换器是一个较强的电磁场干扰源。通常其EMI频谱范围自开关频率延伸至100MHz以上。为了减小电容性耦合和磁场环路耦合,必须将变换器远离其它电路、尤其是小信号模拟电路。隔离开变换器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些电路板的输入电压在变换器的一侧,输出电压分配到变换器的另一侧,例如,VME板卡或电信电路板有着电流高达20A的、非常复杂的走线,它们用一个单连接器引入输入电压,并将几个输出电压分配到背板上,最有效的办法是将DC-DC变换器放置在紧靠连接器的位置以减小阻性电压跌落,然而这个区域密布着接口驱动器、背板总线等等,具有相应的耦合噪声。如果在电路板上添加一个电源连接器,则需要额外的电路板面积和成本。

铜线上的电阻是最受制约的因素,对于给定长度和厚度的铜线,它的电阻是:

R=ρ×(1/S)

式中:1是铜线的长度,单位为米;S是铜线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ρ为材料的电阻率,铜的电阻率是1.7×10 -8Ω/m@20℃,或2.1×10 -8Ω/m@70℃。例如:20℃时,0.5cm宽和35μm厚的铜线其电阻是1mΩ/cm。这个值对于大多数情况或许是可以忽略的,但当在两上连续器和背板之间分配电压为2.5V、电流达10A的电源时,这个参数就不得不引起注意。

某些电路板上,铜线的厚度中包含了一层铅锡合金。这一层的等效电阻大约是铜的两倍。

铜的电阻率=2.07×10 -7Ω/m

锡的电阻率=1.14×10 -7Ω/m

综合考虑精度和线路损耗,变换器需远离连接器。在靠近连接器处对VOUT进行远程采样可以有效地限制性跌落,不过要注意容性耦合。为了将大电流限定在指定区域内,应将所有的电源线都接在连接器的一个端点上。

MOSFET驱动器

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开关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对于开关频率为500kHz的变换器,开关时间典型值为10ns。在此频率下,即使用最短的引线也会产生较大的阻抗,为保证MOSFET驱动电路的合理布线,需认真分析变换器的原理框图。

图1所示是用于笔记本电脑供电的同步整流、降压型控制,来自储能电容(C6和C7)的能量驱动MOSFET的栅极,通过几欧姆的阻抗至输出端。注意:高边N-沟道MOSFET(Q1)的栅极驱动为浮空状态,N沟道的驱动器工作过程与电荷泵一样。仔细考虑MOSFET导通时图1的电流通道,不难发现:任何等效串联电感都将对系统造成危害。有些情况下峰值电流较高仅仅会加重开关损耗,而有些情况下,由于交叉串扰(功率开关同时导通)会导致两个MSOFET被击穿。因此在下列元件之间理想的走线应该短而宽:C6和Vdd、C6和Q2(S)、C7和BST、C7和LX、Q1(G)和DH、Q2(G)和DL、Q1(S)和LX、Q2(S)和PGND。注意1cm布线的分布电感约为10nH。

C6和Q1和Q2供电,但不在同一个回路上。对于Q1它充当滤波电容,对Q2则是储能电容。因为C6不可能同时紧邻高边和低边驱动器安装,所以将它布放在紧靠Vdd和PGND的位置(峰值电流由此流过),同时也靠近C7.MAX1710的PGND、DL和Vdd引脚紧靠在一起差非偶然,C6靠近Q2安装目的在于减小在PGND、C6(一)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Seeed Studio
    Seeed Studio绐我们的印象总是和绘画脱离不了...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