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电源技术

隔离式输出可调节的高频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UCC3857

发布时间:2007/9/10 0:00:00 访问次数:507

    摘要:UCC3857具有隔离式Boost升压功率因数校正器所需的全部功能。该变换器的优点是用变压器隔离原边与副边,使输出直流电压低于输入电压。它用单级功率处理即可实现PFC与降压(或升压)变换,在要求高效率、高密度、高性能应用时,UCC3857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功率因数校正器  推挽式  IGBT  零电流开关

1 UCC3857设计特点

UCC3857用隔离方式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其输出电压可调节,并能低于输入线电压;是单级功率变换器;IGBT实现零电流开关(ZCS);校正的功率因数大于0.99;属固定频率、平均电流型PFC控制器;改进的有效值前馈电压;软起动;电源电压范围9V~18V;具有两种封装形式。

UCC3857提供了隔离式Boost升压功率因数校正器所需的全部功能。该变换器的优点是隔离原边与副边,也能使输出直流电压低于输入电压。在要求高效率、高密集和高性能的应用场合,UCC3857是一种理想的器件。它的典型外围电路见图1。

UCC3857既有控制功能又为外部两个IGBT开关管和一个功率MOSFET管提供驱动信号,利用外部RC网络,可完全实现编程MOSFET驱动器的延迟时间。

IGBT实现了ZCS,故允许采用更高的开关频率和更小的磁性元件,并有更高的效率。UCC3857中的功率因数校正部分可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方案。IC内部电路的变动,简化了PFC部分的设计,也改进了它的性能。

控制器的改进包括:一个内设6bitA/D转换器,作为RMS入线电压检测;一个零负载功率电路和重要的较低工作电流。

上述措施简化了变换器设计,消除了前馈元件的二次谐波纹波,并提高了入线瞬态响应约6倍。因无需兼顾重负载时的功率因数,故零负载功率比较器在负载开路条件下可阻止能量传递。采用Unitrode公司的BCDMOS工艺(双极—CMOS—DMOS混合工艺),能简化辅助仿真电源设计,实现了低起动电流和低工作电流。

附加的UCC3857特性包括:电压锁定时有可靠的离线式起动;可编程的过流关闭;有辅助关闭通道;精密的7.5V基准参考电压;高幅值的振荡器斜坡电压,以改进抗噪声度;软起动;低失调模拟方波和乘法、除法电路。不用量程开关,也容易在全世界通用。

UCC3857的两种塑封外部引脚安排见图2(a)和(b)。

2 UCC3857各引脚功能说明

AGND(6脚):是IC内部基准电压和所有门限电压的参考点,除输出驱动器之外,也是其它电路的回归端,它与功率地PGND(17脚)短接。

CA(7脚):内部电流环路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CAO(8脚):内部电流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该输出电压的摆幅在0.2V~6.0V之间。它是PWM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

VAO(11脚):该脚是电压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它被UCC3857内部箝位在5.6V左右,并可在0.1V左右摆动。VAO脚电压低于0.5V时,将使MOSDRV(14脚)不能输出,并强迫IGDRV1(16脚)和IGDRV2(18脚)输出端为零。

    CRMS(2脚):用一只电容器接在CRMS与地之间,以平均半个周期内的AC交流线电压。该脚在IC内部接到RMS检测电路。

CT(20脚):该脚对地接一只电容器,该电容器具有低ESR、低ESL特性,它与RT共同设置斜坡发生器的开关频率fsw≈0.67/(RT·CT)。

DELAY(12脚):该脚经一只外部电阻器接至VREF(5脚)、并经一只电容器接至AGND,以设置MOSDRV输出级的重迭延迟

    摘要:UCC3857具有隔离式Boost升压功率因数校正器所需的全部功能。该变换器的优点是用变压器隔离原边与副边,使输出直流电压低于输入电压。它用单级功率处理即可实现PFC与降压(或升压)变换,在要求高效率、高密度、高性能应用时,UCC3857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功率因数校正器  推挽式  IGBT  零电流开关

1 UCC3857设计特点

UCC3857用隔离方式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其输出电压可调节,并能低于输入线电压;是单级功率变换器;IGBT实现零电流开关(ZCS);校正的功率因数大于0.99;属固定频率、平均电流型PFC控制器;改进的有效值前馈电压;软起动;电源电压范围9V~18V;具有两种封装形式。

UCC3857提供了隔离式Boost升压功率因数校正器所需的全部功能。该变换器的优点是隔离原边与副边,也能使输出直流电压低于输入电压。在要求高效率、高密集和高性能的应用场合,UCC3857是一种理想的器件。它的典型外围电路见图1。

UCC3857既有控制功能又为外部两个IGBT开关管和一个功率MOSFET管提供驱动信号,利用外部RC网络,可完全实现编程MOSFET驱动器的延迟时间。

IGBT实现了ZCS,故允许采用更高的开关频率和更小的磁性元件,并有更高的效率。UCC3857中的功率因数校正部分可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方案。IC内部电路的变动,简化了PFC部分的设计,也改进了它的性能。

控制器的改进包括:一个内设6bitA/D转换器,作为RMS入线电压检测;一个零负载功率电路和重要的较低工作电流。

上述措施简化了变换器设计,消除了前馈元件的二次谐波纹波,并提高了入线瞬态响应约6倍。因无需兼顾重负载时的功率因数,故零负载功率比较器在负载开路条件下可阻止能量传递。采用Unitrode公司的BCDMOS工艺(双极—CMOS—DMOS混合工艺),能简化辅助仿真电源设计,实现了低起动电流和低工作电流。

附加的UCC3857特性包括:电压锁定时有可靠的离线式起动;可编程的过流关闭;有辅助关闭通道;精密的7.5V基准参考电压;高幅值的振荡器斜坡电压,以改进抗噪声度;软起动;低失调模拟方波和乘法、除法电路。不用量程开关,也容易在全世界通用。

UCC3857的两种塑封外部引脚安排见图2(a)和(b)。

2 UCC3857各引脚功能说明

AGND(6脚):是IC内部基准电压和所有门限电压的参考点,除输出驱动器之外,也是其它电路的回归端,它与功率地PGND(17脚)短接。

CA(7脚):内部电流环路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CAO(8脚):内部电流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该输出电压的摆幅在0.2V~6.0V之间。它是PWM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

VAO(11脚):该脚是电压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它被UCC3857内部箝位在5.6V左右,并可在0.1V左右摆动。VAO脚电压低于0.5V时,将使MOSDRV(14脚)不能输出,并强迫IGDRV1(16脚)和IGDRV2(18脚)输出端为零。

    CRMS(2脚):用一只电容器接在CRMS与地之间,以平均半个周期内的AC交流线电压。该脚在IC内部接到RMS检测电路。

CT(20脚):该脚对地接一只电容器,该电容器具有低ESR、低ESL特性,它与RT共同设置斜坡发生器的开关频率fsw≈0.67/(RT·CT)。

DELAY(12脚):该脚经一只外部电阻器接至VREF(5脚)、并经一只电容器接至AGND,以设置MOSDRV输出级的重迭延迟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Seeed Studio
    Seeed Studio绐我们的印象总是和绘画脱离不了...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