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短缺引发我国多晶硅产业热
发布时间:2007/9/7 0:00:00 访问次数:366
多晶硅材料作为制造集成电路硅衬底、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主要原料,是发展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石,我国多晶硅的自主供货存在着严重的缺口,95%以上依靠进口,近年多晶硅市场售价的暴涨,已经危及到我国多晶硅下游产业的正常运营,并成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最近,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经济技术管理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多晶硅材料“十一五”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业界的领导、专家以及企业家代表对如何加快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发展多晶硅产业 机遇难得
据专家预测,世界多晶硅产量2005年将达到30000吨~35000吨,2009年世界多晶硅的年需求量将达到65000吨,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将超过半导体级多晶硅需求量。
我国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的需求快速增长,2005年集成电路产业需要电子级多晶硅约1000吨,太阳能电池需要多晶硅约1400吨;到2010年,电子级多晶硅年需求量将达到约2000吨,光伏级多晶硅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200吨。为解决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发展瓶颈,满足国内材料需求,未来五年建设2条~3条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十分必要,并且市场机遇难得,发展时机成熟。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戴国强指出,高纯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关键材料,要认真把握多晶硅产业发展存在的重大科技问题,分析我国多晶硅工艺技术的薄弱环节,按照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在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荣博士,代表下游厂商表达了对发展我国多晶硅产业的热切希望,他说,多晶硅材料如果持续短缺,继续涨价,我国光伏产业就有覆灭的危险,因为组件的价格是封顶的,不可能为材料的涨价留出空间。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袁桐认为,当前多晶硅在发展半导体产业、新能源产业方面已摆到越来越突出的重要地位。近一两年来,在生产多晶硅产品(特别是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的技术路线方面,世界多晶硅主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寻求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这项研发工作表现得十分活跃,并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新成果和技术上的新突破。这也预示着世界多晶硅工业化生产技术一个新的飞跃即将到来。未来3年~5年正是发展我国多晶硅产业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多晶硅产业,以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和封锁。需求形势的发展,无论是在扩大我国多晶硅生产规模上,还是在研发、探索节省能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多晶硅生产新工艺上,都给我国硅材料产业提出了一个紧迫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多晶硅材料面临这样的重要关头。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设计师严大洲明确表示,若不以自主知识产权改变国内多晶硅的生产现状,加快多晶硅生产企业扩建或新建步伐,我国多晶硅产业受制于国际市场的状况无法改变,将危及我国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和光伏产业。
选择先进技术路线 注重自主研发
从国外的情况看,从事多晶硅生产的每个公司都在独立发展,联合引进没有可能,多晶硅厂掌握的核心技术都在国外。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必清认为,依靠技术转移和与国外企业合资都不太可能,因此,要丢掉幻想,在多晶硅技术自主研发上下功夫,联合攻关,研发多晶硅生产新技术、新工艺。
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副总工冯地直认为,目前多晶硅的供应面临严峻的形势,随着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推动力的增加,多晶硅供应的短缺局面会加剧,而多晶硅企业的新增产能已被一些企业锁定,加快中国多晶硅材料产业的发展时不我待,因此呼吁国家制定优惠政策,以支持国内相关企业单位在与国外企业同等成本的前提下从事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玉安认为,发展壮大我国多晶硅,国家和相关需求行业应加大对多晶硅产业技术研发、完善改进及在建项目的支持力度。
据专家介绍,国际上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技术路线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流态化床法、冶金法,其中改良西门子法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而我国发展多晶硅
多晶硅材料作为制造集成电路硅衬底、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主要原料,是发展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石,我国多晶硅的自主供货存在着严重的缺口,95%以上依靠进口,近年多晶硅市场售价的暴涨,已经危及到我国多晶硅下游产业的正常运营,并成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最近,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经济技术管理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多晶硅材料“十一五”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业界的领导、专家以及企业家代表对如何加快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发展多晶硅产业 机遇难得
据专家预测,世界多晶硅产量2005年将达到30000吨~35000吨,2009年世界多晶硅的年需求量将达到65000吨,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将超过半导体级多晶硅需求量。
我国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的需求快速增长,2005年集成电路产业需要电子级多晶硅约1000吨,太阳能电池需要多晶硅约1400吨;到2010年,电子级多晶硅年需求量将达到约2000吨,光伏级多晶硅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200吨。为解决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发展瓶颈,满足国内材料需求,未来五年建设2条~3条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十分必要,并且市场机遇难得,发展时机成熟。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戴国强指出,高纯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关键材料,要认真把握多晶硅产业发展存在的重大科技问题,分析我国多晶硅工艺技术的薄弱环节,按照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在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荣博士,代表下游厂商表达了对发展我国多晶硅产业的热切希望,他说,多晶硅材料如果持续短缺,继续涨价,我国光伏产业就有覆灭的危险,因为组件的价格是封顶的,不可能为材料的涨价留出空间。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袁桐认为,当前多晶硅在发展半导体产业、新能源产业方面已摆到越来越突出的重要地位。近一两年来,在生产多晶硅产品(特别是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的技术路线方面,世界多晶硅主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寻求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这项研发工作表现得十分活跃,并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新成果和技术上的新突破。这也预示着世界多晶硅工业化生产技术一个新的飞跃即将到来。未来3年~5年正是发展我国多晶硅产业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多晶硅产业,以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和封锁。需求形势的发展,无论是在扩大我国多晶硅生产规模上,还是在研发、探索节省能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多晶硅生产新工艺上,都给我国硅材料产业提出了一个紧迫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多晶硅材料面临这样的重要关头。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设计师严大洲明确表示,若不以自主知识产权改变国内多晶硅的生产现状,加快多晶硅生产企业扩建或新建步伐,我国多晶硅产业受制于国际市场的状况无法改变,将危及我国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和光伏产业。
选择先进技术路线 注重自主研发
从国外的情况看,从事多晶硅生产的每个公司都在独立发展,联合引进没有可能,多晶硅厂掌握的核心技术都在国外。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必清认为,依靠技术转移和与国外企业合资都不太可能,因此,要丢掉幻想,在多晶硅技术自主研发上下功夫,联合攻关,研发多晶硅生产新技术、新工艺。
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副总工冯地直认为,目前多晶硅的供应面临严峻的形势,随着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推动力的增加,多晶硅供应的短缺局面会加剧,而多晶硅企业的新增产能已被一些企业锁定,加快中国多晶硅材料产业的发展时不我待,因此呼吁国家制定优惠政策,以支持国内相关企业单位在与国外企业同等成本的前提下从事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玉安认为,发展壮大我国多晶硅,国家和相关需求行业应加大对多晶硅产业技术研发、完善改进及在建项目的支持力度。
据专家介绍,国际上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技术路线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流态化床法、冶金法,其中改良西门子法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而我国发展多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