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RFID标准势力暗战,进军中国叫好不叫座
发布时间:2007/9/7 0:00:00 访问次数:324
作者:何源 宋乐永
当EPCglobal、AIM global、ISO、UID等国际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准组织声势浩大地“进军”中国市场时,在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标准的大旗下国家标准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机构纷纷提出各自建立中国RFID标准体系的策略,并与国际标准组织进军中国的攻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副“内外混战”、“外外恶战”、“内内角力”的“战局”。
EPCglobal(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管理中心)是目前全球实力最强的RFID标准组织,其前身是北美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合并后称为EPCglobal。 现在,EPCglobal又成为GS1环球标准老大组织的一员,成为其致力于RFID标准的机构。6月21日,美国吉列公司副总裁兼EPCglobal管理委员会主席Richard Cantwell、GS1执行总裁Miguel Lopera、沃尔玛公司执行副总裁Linda Dillman等在北京召开EPC管理委员会会议,决定增加一名中国代表参加EPC管理委员会;同时Richard Cantwell还拜访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即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局长李忠海。6月22日,又召开了第三届中国国际EPC与RFID高层论坛,向三、四百位来宾“布道”。
就在EPCglobal一行浩浩荡荡来京之际,AIMglobal即全球自动识别组织主席Daniel P.mullen和ISO/IEC(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Craig K.Harmon也“相约”于6月20日前后分别拜访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和实华开公司,推行其RFID标准;而日本RFID标准组织——泛在技术核心组织UID的创始人坂村健教授则于6月16日来华拜访了信息产业部。即使羽毛尚未丰满的IP-X,即南非、澳大利亚、瑞士等中性主权国的RFID标准组织,也对中国市场“饶有兴趣”。6月8日,IP-X创始人Froneman及Ipico公司CEO Jonannes Cornelius来华拜访RFID中国联盟。
似乎一片叫好声。
叫好不叫座
与RFID标准组织的“头头儿”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用户对RFID始终保持谨慎的乐观。
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单位在试点应用RFID,如上汽集团将RFID应用于汽车制造质量管理中,中国邮政利用RFID分拣邮包,军队在车牌中用RFID打击“冒牌车”等,但所有用户无一例外的在闭环中试点应用RFID。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RFID曾经在某制衣厂试点应用RFID。在制衣生产线物料配送系统中采用射频技术后,每个智能吊架上承载的可以是不同款式的衣料,把其加工所需的所有要求都写入射频卡中,流水线上各个工作站都配有读写终端,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按照预定的要求和工序进行加工,从而大大减轻了主控计算机在整个系统调度中的工作量,解决了原来一条生产线不能同时生产多种款式产品的问题,也提高了生产工艺流程的可靠性。
一个现状是,RFID却只能在闭环中应用,因为860-960MHz频段还未开放,若在闭环中应用只要不影响其他系统的安全,无线电管委会就睁一眼闭一眼,但若开环在860-960MHz频段间应用RFID就属于违法;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家尚未颁布RFID标准,上下游企业间难以信息共享而且将冒设备不符合规定的风险,因而多数企业不愿意贸然推广RFID。
醉翁之意
国际RFID标准组织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明天的中国RFID市场。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所长谢建平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EPC现在每个电子标签号码即域名每年收5000元至40000元计算,中国现有近6000万户大小企事业和个体业主和具有商业行为的自然人,按平均每年收10000元,这些国际组织的代理商每年将会收取6000亿元!
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之一,毫无疑问将成为RFID技术应用的大国。RFID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将最终影响着在全球销售的中国产品在生产、物流配送、仓储、零售、消费者、废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活动。ISO/IEC(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Craig K.Harmon说:“今天沃尔玛70%的商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对于沃尔玛来说太重要了。中国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和中国合作,在标准、监管方面相互兼容,相互配合。”
市场调研公司Allied Business World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是11亿美元,其中日本占1.8亿美元,美国占6亿美元。预计2005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可达30亿美元,2010年达70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26%。在中国,未来三到五年,每年至少需要30亿个以上RFID标签。其中,电子消费品将需求8300万个标签,香烟产品将需要8亿个标签,酒类产品需要1.3亿,IT产品大概需要13-14亿。而以上这些数字仅仅涉及商业流通领域的部分产品,如果再考虑到其他领域,如现代服务业、生产制造、邮政,医药卫生、军事等,数字将更加惊人。毫不夸张的说,谁成为中国的RFID标准,谁就将成为世界的RFID标准。
五大RFID标准势力
RFID标准大致包含四类:技术标准(如符号、射频识别技术、IC卡标准等);数据内容标
作者:何源 宋乐永
当EPCglobal、AIM global、ISO、UID等国际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准组织声势浩大地“进军”中国市场时,在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标准的大旗下国家标准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机构纷纷提出各自建立中国RFID标准体系的策略,并与国际标准组织进军中国的攻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副“内外混战”、“外外恶战”、“内内角力”的“战局”。
EPCglobal(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管理中心)是目前全球实力最强的RFID标准组织,其前身是北美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合并后称为EPCglobal。 现在,EPCglobal又成为GS1环球标准老大组织的一员,成为其致力于RFID标准的机构。6月21日,美国吉列公司副总裁兼EPCglobal管理委员会主席Richard Cantwell、GS1执行总裁Miguel Lopera、沃尔玛公司执行副总裁Linda Dillman等在北京召开EPC管理委员会会议,决定增加一名中国代表参加EPC管理委员会;同时Richard Cantwell还拜访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即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局长李忠海。6月22日,又召开了第三届中国国际EPC与RFID高层论坛,向三、四百位来宾“布道”。
就在EPCglobal一行浩浩荡荡来京之际,AIMglobal即全球自动识别组织主席Daniel P.mullen和ISO/IEC(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Craig K.Harmon也“相约”于6月20日前后分别拜访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和实华开公司,推行其RFID标准;而日本RFID标准组织——泛在技术核心组织UID的创始人坂村健教授则于6月16日来华拜访了信息产业部。即使羽毛尚未丰满的IP-X,即南非、澳大利亚、瑞士等中性主权国的RFID标准组织,也对中国市场“饶有兴趣”。6月8日,IP-X创始人Froneman及Ipico公司CEO Jonannes Cornelius来华拜访RFID中国联盟。
似乎一片叫好声。
叫好不叫座
与RFID标准组织的“头头儿”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用户对RFID始终保持谨慎的乐观。
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单位在试点应用RFID,如上汽集团将RFID应用于汽车制造质量管理中,中国邮政利用RFID分拣邮包,军队在车牌中用RFID打击“冒牌车”等,但所有用户无一例外的在闭环中试点应用RFID。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RFID曾经在某制衣厂试点应用RFID。在制衣生产线物料配送系统中采用射频技术后,每个智能吊架上承载的可以是不同款式的衣料,把其加工所需的所有要求都写入射频卡中,流水线上各个工作站都配有读写终端,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按照预定的要求和工序进行加工,从而大大减轻了主控计算机在整个系统调度中的工作量,解决了原来一条生产线不能同时生产多种款式产品的问题,也提高了生产工艺流程的可靠性。
一个现状是,RFID却只能在闭环中应用,因为860-960MHz频段还未开放,若在闭环中应用只要不影响其他系统的安全,无线电管委会就睁一眼闭一眼,但若开环在860-960MHz频段间应用RFID就属于违法;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家尚未颁布RFID标准,上下游企业间难以信息共享而且将冒设备不符合规定的风险,因而多数企业不愿意贸然推广RFID。
醉翁之意
国际RFID标准组织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明天的中国RFID市场。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所长谢建平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EPC现在每个电子标签号码即域名每年收5000元至40000元计算,中国现有近6000万户大小企事业和个体业主和具有商业行为的自然人,按平均每年收10000元,这些国际组织的代理商每年将会收取6000亿元!
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之一,毫无疑问将成为RFID技术应用的大国。RFID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将最终影响着在全球销售的中国产品在生产、物流配送、仓储、零售、消费者、废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活动。ISO/IEC(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Craig K.Harmon说:“今天沃尔玛70%的商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对于沃尔玛来说太重要了。中国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和中国合作,在标准、监管方面相互兼容,相互配合。”
市场调研公司Allied Business World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是11亿美元,其中日本占1.8亿美元,美国占6亿美元。预计2005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可达30亿美元,2010年达70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26%。在中国,未来三到五年,每年至少需要30亿个以上RFID标签。其中,电子消费品将需求8300万个标签,香烟产品将需要8亿个标签,酒类产品需要1.3亿,IT产品大概需要13-14亿。而以上这些数字仅仅涉及商业流通领域的部分产品,如果再考虑到其他领域,如现代服务业、生产制造、邮政,医药卫生、军事等,数字将更加惊人。毫不夸张的说,谁成为中国的RFID标准,谁就将成为世界的RFID标准。
五大RFID标准势力
RFID标准大致包含四类:技术标准(如符号、射频识别技术、IC卡标准等);数据内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