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 2005上,芯片厂商角逐我国智能卡市场
发布时间:2007/9/7 0:00:00 访问次数:291
智能卡市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引起了全球智能卡业界的关注。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智能卡卡博览会(SCC 2005)"上,来自业界的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智能卡应用、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主要厂商在博览会上集中展示了了智能卡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
上海华虹:USB Key专用芯片主推电子商务
作为目前国内知名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华虹(上海)拥有雄厚的技术开发及产品设计实力,先后承担了信息产业部及上海市的IC卡芯片产品的设计与研制项目:第二代身份证卡芯片设计;金融IC芯片及COS的开发;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究开发;嵌入式32位RISC CPU核开发;电子标签芯片开发。产品的专业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华虹关注的问题,公司在2003年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认证的最高等级EAL4+。
近几年来,华虹(上海)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果:1999年公司开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接触式IC卡芯片,成功应用于上海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工程;2000年开发成功的接触式CPU卡芯片在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工程中成功实现规模应用;2001年公司开发成功国内首枚电子标签芯片产品;2002年公司产品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卡检测中心的PBOC检测。
作为信息产业部和公安部指定的第二代身份证芯片设计公司之一,华虹(上海)独立自主研发出符合应用规范的芯片,并已通过鉴定认证实现量产。此外,华虹(上海)已成功开发出RSA和DES密钥生成算法代码,并成功推出了集高性能智能卡芯片与USB接口芯片为一体的USBKey专用芯片,该芯片采用上海华虹自主设计的单一芯片解决方案,将USB Key与智能卡技术相结合,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保密性高等特点。据称,USB Key为网上签名认证,银行、证券、基金等系统的转账、支付,以及公安等信息安全领域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瑞萨:以高新技术AE系列产品多方位拓展业务
对于智能卡市场的发展,瑞萨科技认为,在今后几年内,世界范围内的智能卡市场产能年均增长将达到15%,其中移动通信仍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而金融、身份证等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我国未来将成为智能卡的重要市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首先是以政府为首实施了10年金卡工程,我国拥有自己特有的技术规范,由于中国成为最大的移动市场而带动其他应用增长;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用户和厂商都是市场的重要推动者,这将对新产品开发和投资产生很大影响。基于以上我国市场的特点,对芯片商来说,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成本,针对国内特有的规格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优化产品加强本土化成分等,将是新的挑战。
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厂商,智能卡在瑞萨的整体业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一领域,瑞萨拥有超过20年的独特经验。目前瑞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卡供应商,年出货量超过9亿片,并拥有遍布全球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2004年销售额排名世界第二。瑞萨更是国际SIM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市场份额超过25%,未来瑞萨还计划通过自身的努力,将主导范围进一步扩张到银行、身份证以及更多的多功能应用市场,并通过大力投资,进一步加强专业制造能力。
目前,瑞萨已经开展的几项非接触及双向工程业务包括:1998年开始投产的非接触电话卡,日本国民居住身份证,公司员工证及办公楼进出管理,带有电子货币、利用FeliCa的双界面银行卡,利用Suica的日本东部铁路电子车票等。
面向中国市场,瑞萨致力于开发优化的产品,在保证安全性、高性能的同时,支持移动通信公司"中国移动"自己的GSM规格,在移动电话的终端装置上,具有对新应用程序进行下载、消除、更新等功能,合理安排存储配置以实现低价位SIM卡,如AE4503,AE4602芯片等。该公司积极利用本土生产及技术资源为客户提供支持,如同上海长丰智能卡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中国客户的COT要求,以及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缩短研制周期等业务。
我国已经成为瑞萨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瑞萨以不断创新的AE系列产品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目前,瑞萨在我国设计的产品主要以成熟型产品为主流,而结合着产品质量提高,瑞萨将会逐步增加尖端产品的设计。
意法半导体:RFID未来看好超高频市场潜力
目前,意法半导体(ST)主要将目标锁定需求低单价、需求数量大且符合既有特定标准的市场,提供低成本、架构简单、满足应用需求的RFID方案。
按照传输距离,ST将RFID的应用分成:短距离(0~20cm)、长距离(1m以下)、超长距离(超过1m)三种应用范围。在短距离与长距离的应用中,ST采用13.56MHz频段。其中,ST的短距离RFID产品包含RFID芯片(CTS,SR176,SRIX512,SRIX4K)与读写器读头(CRX14/CR14)两部分,主要应用于身分识别、公交系统范围、防伪;ST的长距离RFID产品包含RFID芯片(LRI512,LRI64),
智能卡市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引起了全球智能卡业界的关注。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智能卡卡博览会(SCC 2005)"上,来自业界的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智能卡应用、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主要厂商在博览会上集中展示了了智能卡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
上海华虹:USB Key专用芯片主推电子商务
作为目前国内知名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华虹(上海)拥有雄厚的技术开发及产品设计实力,先后承担了信息产业部及上海市的IC卡芯片产品的设计与研制项目:第二代身份证卡芯片设计;金融IC芯片及COS的开发;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究开发;嵌入式32位RISC CPU核开发;电子标签芯片开发。产品的专业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华虹关注的问题,公司在2003年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认证的最高等级EAL4+。
近几年来,华虹(上海)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果:1999年公司开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接触式IC卡芯片,成功应用于上海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工程;2000年开发成功的接触式CPU卡芯片在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工程中成功实现规模应用;2001年公司开发成功国内首枚电子标签芯片产品;2002年公司产品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卡检测中心的PBOC检测。
作为信息产业部和公安部指定的第二代身份证芯片设计公司之一,华虹(上海)独立自主研发出符合应用规范的芯片,并已通过鉴定认证实现量产。此外,华虹(上海)已成功开发出RSA和DES密钥生成算法代码,并成功推出了集高性能智能卡芯片与USB接口芯片为一体的USBKey专用芯片,该芯片采用上海华虹自主设计的单一芯片解决方案,将USB Key与智能卡技术相结合,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保密性高等特点。据称,USB Key为网上签名认证,银行、证券、基金等系统的转账、支付,以及公安等信息安全领域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瑞萨:以高新技术AE系列产品多方位拓展业务
对于智能卡市场的发展,瑞萨科技认为,在今后几年内,世界范围内的智能卡市场产能年均增长将达到15%,其中移动通信仍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而金融、身份证等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我国未来将成为智能卡的重要市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首先是以政府为首实施了10年金卡工程,我国拥有自己特有的技术规范,由于中国成为最大的移动市场而带动其他应用增长;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用户和厂商都是市场的重要推动者,这将对新产品开发和投资产生很大影响。基于以上我国市场的特点,对芯片商来说,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成本,针对国内特有的规格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优化产品加强本土化成分等,将是新的挑战。
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厂商,智能卡在瑞萨的整体业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一领域,瑞萨拥有超过20年的独特经验。目前瑞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卡供应商,年出货量超过9亿片,并拥有遍布全球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2004年销售额排名世界第二。瑞萨更是国际SIM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市场份额超过25%,未来瑞萨还计划通过自身的努力,将主导范围进一步扩张到银行、身份证以及更多的多功能应用市场,并通过大力投资,进一步加强专业制造能力。
目前,瑞萨已经开展的几项非接触及双向工程业务包括:1998年开始投产的非接触电话卡,日本国民居住身份证,公司员工证及办公楼进出管理,带有电子货币、利用FeliCa的双界面银行卡,利用Suica的日本东部铁路电子车票等。
面向中国市场,瑞萨致力于开发优化的产品,在保证安全性、高性能的同时,支持移动通信公司"中国移动"自己的GSM规格,在移动电话的终端装置上,具有对新应用程序进行下载、消除、更新等功能,合理安排存储配置以实现低价位SIM卡,如AE4503,AE4602芯片等。该公司积极利用本土生产及技术资源为客户提供支持,如同上海长丰智能卡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中国客户的COT要求,以及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缩短研制周期等业务。
我国已经成为瑞萨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瑞萨以不断创新的AE系列产品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目前,瑞萨在我国设计的产品主要以成熟型产品为主流,而结合着产品质量提高,瑞萨将会逐步增加尖端产品的设计。
意法半导体:RFID未来看好超高频市场潜力
目前,意法半导体(ST)主要将目标锁定需求低单价、需求数量大且符合既有特定标准的市场,提供低成本、架构简单、满足应用需求的RFID方案。
按照传输距离,ST将RFID的应用分成:短距离(0~20cm)、长距离(1m以下)、超长距离(超过1m)三种应用范围。在短距离与长距离的应用中,ST采用13.56MHz频段。其中,ST的短距离RFID产品包含RFID芯片(CTS,SR176,SRIX512,SRIX4K)与读写器读头(CRX14/CR14)两部分,主要应用于身分识别、公交系统范围、防伪;ST的长距离RFID产品包含RFID芯片(LRI512,LRI64),
上一篇:电子元器件企业国际化经营三大攻略
上一篇:持续发展的中国半导体市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