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中国存储市场的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发布时间:2007/9/5 0:00:00 访问次数:384

     2004年5~7月,几乎所有的主流存储厂商都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中低端存储设备。随着中低端存储设备的热销,高中低端存储市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现实,存储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在中国市场占据竞争的有利地位,国外各存储厂商纷纷举起了本地化的旗帜。VERITAS公司首席执行官盖瑞表示:“未来VERITAS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家本地化的公司。我们要加强与中国本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大力培养本地人才,为中国的经济做出贡献。”

    本地化

    目前,国内存储业内的公司大多都在扮演着利润率不高,同时技术要求又相对简单的系统集成商角色。而处于高利润端的底层存储软件开发和大量的售后服务资源,则牢牢地被老牌的国外存储软件商把持在手中。中国存储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广大中国用户对存储技术的本土化要求实际上为国内厂商进入这一全新的领域创造了良好机会。如何把握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如何确立自己在存储领域的地位,如何追赶国外厂商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都是摆在新兴的国内存储厂商面前的难题。向业务上游和下游拓展显然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大量的技术难关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因此,将存储技术本土化将是国内外各个存储厂商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对本地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首先,随着存储技术的普及,用户对存储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以前仅仅限于系统管理员和少数专业操作人员的存储操作也越来越向大众化操作转移。其次,随着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存储设备不断增多,用户需要更多的专业维护人员,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转,所以维护成本随之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有必要主动参与到维护工作中,降低自己的费用开支。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厂商的角度还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维护服务都是存储领域不可忽视的内容。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中,本土化的维护服务自然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内厂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要在逐步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针对主要用户的需要提升自己的售后服务质量,将存储技术及服务本土化,满足国内用户的要求。

    硬件

    从硬件方面来看,国内的服务器厂商很有可能后来居上,成为带动存储技术本土化的一股最强劲的动力。2004年,联想与HDS、浪潮与EMC先后都宣布了战略合作计划。从产品、销售、培训等层面做起,最终实现存储核心技术的转移,这种中外合作、强强联手的模式对于加速本土存储厂商的崛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2004年,微软、思科这样的软件和网络领域的大鳄也开始全力进军存储领域,这使更多人相信,存储这块蛋糕会越做越大,由此引发的市场竞争也必将日趋激烈,一些没有特色的国内存储厂商的生存环境会更加恶劣。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存储厂商要想实现突破,就必须有人敢于站出来,争当领军人物。笔者认为,国内的服务器厂商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从技术和产品角度讲,存储脱胎于服务器,两者联系十分紧密,且有着相同的客户群,渠道方面也可以相互借力,服务器厂商涉足存储是顺理成章。从品牌角度看,像浪潮、联想、曙光这样的服务器厂商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这对树立存储品牌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从未来发展看,国内厂商要想在存储领域站稳脚跟,最终还是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国内有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小型企业都在研发存储产品,但是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不太成功或是限于企业的规模和资金投入,一时还不能形成气侯;而服务器厂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并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最重要的是,像浪潮这样的企业已经把存储当成了战略性投资,他们的目标是使存储业务与服务器业务比肩。

    软件

    从软件方面来说,国外厂商的优势更加明显。据CCID统计,中国存储软件市场2003年销售额达8.3亿元,但几乎由国外厂商垄断。据预测,到2007年,中国存储软件市场将接近25亿元。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国内厂商在这一块的空白,让许多国内的存储软件厂商看到了希望。北京亚细亚智业公司2002年就开发完成了Mars Storage Platform海量存储平台。2004年月8月,公司还将推出最新的备份软件产品。

    实际上,在国际信息界早就有一个共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底层平台是由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和存储管理五个部分构成,缺一不可。国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和网络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底层技术平台方面基础技术的欠缺则造成了发展的瓶颈。 当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国产微处理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研发投入,但同样作为基础平台之一的信息存储领域却

     2004年5~7月,几乎所有的主流存储厂商都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中低端存储设备。随着中低端存储设备的热销,高中低端存储市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现实,存储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在中国市场占据竞争的有利地位,国外各存储厂商纷纷举起了本地化的旗帜。VERITAS公司首席执行官盖瑞表示:“未来VERITAS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家本地化的公司。我们要加强与中国本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大力培养本地人才,为中国的经济做出贡献。”

    本地化

    目前,国内存储业内的公司大多都在扮演着利润率不高,同时技术要求又相对简单的系统集成商角色。而处于高利润端的底层存储软件开发和大量的售后服务资源,则牢牢地被老牌的国外存储软件商把持在手中。中国存储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广大中国用户对存储技术的本土化要求实际上为国内厂商进入这一全新的领域创造了良好机会。如何把握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如何确立自己在存储领域的地位,如何追赶国外厂商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都是摆在新兴的国内存储厂商面前的难题。向业务上游和下游拓展显然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大量的技术难关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因此,将存储技术本土化将是国内外各个存储厂商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对本地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首先,随着存储技术的普及,用户对存储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以前仅仅限于系统管理员和少数专业操作人员的存储操作也越来越向大众化操作转移。其次,随着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存储设备不断增多,用户需要更多的专业维护人员,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转,所以维护成本随之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有必要主动参与到维护工作中,降低自己的费用开支。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厂商的角度还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维护服务都是存储领域不可忽视的内容。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中,本土化的维护服务自然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内厂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要在逐步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针对主要用户的需要提升自己的售后服务质量,将存储技术及服务本土化,满足国内用户的要求。

    硬件

    从硬件方面来看,国内的服务器厂商很有可能后来居上,成为带动存储技术本土化的一股最强劲的动力。2004年,联想与HDS、浪潮与EMC先后都宣布了战略合作计划。从产品、销售、培训等层面做起,最终实现存储核心技术的转移,这种中外合作、强强联手的模式对于加速本土存储厂商的崛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2004年,微软、思科这样的软件和网络领域的大鳄也开始全力进军存储领域,这使更多人相信,存储这块蛋糕会越做越大,由此引发的市场竞争也必将日趋激烈,一些没有特色的国内存储厂商的生存环境会更加恶劣。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存储厂商要想实现突破,就必须有人敢于站出来,争当领军人物。笔者认为,国内的服务器厂商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从技术和产品角度讲,存储脱胎于服务器,两者联系十分紧密,且有着相同的客户群,渠道方面也可以相互借力,服务器厂商涉足存储是顺理成章。从品牌角度看,像浪潮、联想、曙光这样的服务器厂商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这对树立存储品牌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从未来发展看,国内厂商要想在存储领域站稳脚跟,最终还是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国内有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小型企业都在研发存储产品,但是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不太成功或是限于企业的规模和资金投入,一时还不能形成气侯;而服务器厂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并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最重要的是,像浪潮这样的企业已经把存储当成了战略性投资,他们的目标是使存储业务与服务器业务比肩。

    软件

    从软件方面来说,国外厂商的优势更加明显。据CCID统计,中国存储软件市场2003年销售额达8.3亿元,但几乎由国外厂商垄断。据预测,到2007年,中国存储软件市场将接近25亿元。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国内厂商在这一块的空白,让许多国内的存储软件厂商看到了希望。北京亚细亚智业公司2002年就开发完成了Mars Storage Platform海量存储平台。2004年月8月,公司还将推出最新的备份软件产品。

    实际上,在国际信息界早就有一个共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底层平台是由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和存储管理五个部分构成,缺一不可。国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和网络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底层技术平台方面基础技术的欠缺则造成了发展的瓶颈。 当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国产微处理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研发投入,但同样作为基础平台之一的信息存储领域却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