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半导体业企盼新动力

发布时间:2007/9/5 0:00:00 访问次数:336

据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经过短暂的复苏期后开始进入下调期,但中国半导体市场仍然会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强劲的国民经济增长和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向中国集中,是我国半导体市场增长的基础保障,而平板数字电视、3G通信和汽车电子等新的市场需求,为我国半导体市场提供了新动力。

    中国市场逆市上扬

    全球半导体市场从2004年7月份开始出现转折。首先是美国知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于2004年8月13日调低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未来预期。到2004年底,半导体产业进入下调周期的观点已占主流地位。半导体市场研究机构都调低了2005年市场增长预测:isuppli将预测增长幅度由11.8%调低到4.7%;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则把预测增长幅度由8.5%修正为1.2%。

    此次半导体产业增长放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库存积压。iSuppli公司表示,2005年半导体产业还要继续应付在2004年第3季度开始出现的过度库存,这将打击半导体产品的平均出售价格,并抑制2005年的增长势头。

    尽管全球半导体市场开始进入下调周期,但中国市场表现依然抢眼。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半导体市场变化可以用两条线来表述,一条是全球市场高低起伏的波浪曲线,一条是中国市场的上升直线,这条直线一直到2008年都不会出现下降趋势。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04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为3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约占世界市场15%份额,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半导体消费国。2005年,中国的增长幅度会有所减缓但仍然可以达到20%左右。

    飞利浦半导体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王俊坚表示,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增长速度仍然会是全球市场的两倍以上。因为,全球仍会陆续将制造和采购移到中国,使中国半导体市场得到成长;同时,中国本地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如手机、机顶盒及高清电视等,都会直接导致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增长。

    IC设计业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数字电视相关器件的需求,3G引导的通信市场新增长及个人计算机、汽车用IC产品需求等,使中国IC设计业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

    IC制造业的发展仍将非常迅速。中国芯片代工厂的产能正在向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并且从2004年到2006年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将超过50%。由权威机构预测,中国在未来两年将建设更多的12英寸芯片制造厂。除中芯国际正在建设一家12英寸工厂外,上海宏力也在计划建设12英寸工厂。而Hynix-意法半导体(STMicro)在无锡合资兴建12英寸工厂。

    三大产业有望成新引擎

    尽管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对2005年半导体市场看衰,但整机市场对半导体拉动仍然存在不少新热点。Semicon Research指出,2005年,手机与PC市场增长趋缓,但数码相机用IC及数字电视芯片的增幅有望分别达到38%与27%。

    根据日本JEITA预计,2005年,平板电视、DVD和数码相机等都将保持高速增长。其中,LCD电视的市场需求将达到905万台,等离子为295万台,分别比去年增长52.1%和51.3%。有分析认为,在数字平板电视中,半导体产品的价值占50%。数字平板电视市场的启动,对嵌入式CPU、内存、专用集成电路、SOC、LCD及PDP的显示驱动电路、功率管理电路等半导体产品都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3G手机成为新的企盼。2004年欧洲、日本市场已经开始了3G通信的商用,中国市场也在抓紧时间进行3G手机的测试和标准制定等工作,2005年3G将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赛迪顾问半导体咨询事业部的调查研究认为,移动商务、移动多媒体等3G业务的普及应用,将会满足高端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挖掘高端用户市场。而且随着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之争的加剧,以及3G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与2G/2.5G共存的事实,可以预料双模乃至多模移动电话将得到普及,随之而来的集成电路复杂程度与销售量将与日俱增,3G将成为通信类集成电路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汽车电子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2004年,预计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510万辆,同比增长率达到17%左右。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汽车的个性化及通用性,无线和移动电脑技术等将推动汽车电子市场正面发展,汽车电子将成为集成电路市场中的新的增长点。

    几大巨头各有打算

    2005年,各大芯片巨头继续斗法。TI(德州仪器)会尽力推动DSP在无线通信、宽带网络、数字媒体、消费电子、生物识别、数字控制、数字医疗等领域的应用,TI正着力把DSP应用更广阔的空间。而飞利浦

据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经过短暂的复苏期后开始进入下调期,但中国半导体市场仍然会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强劲的国民经济增长和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向中国集中,是我国半导体市场增长的基础保障,而平板数字电视、3G通信和汽车电子等新的市场需求,为我国半导体市场提供了新动力。

    中国市场逆市上扬

    全球半导体市场从2004年7月份开始出现转折。首先是美国知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于2004年8月13日调低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未来预期。到2004年底,半导体产业进入下调周期的观点已占主流地位。半导体市场研究机构都调低了2005年市场增长预测:isuppli将预测增长幅度由11.8%调低到4.7%;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则把预测增长幅度由8.5%修正为1.2%。

    此次半导体产业增长放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库存积压。iSuppli公司表示,2005年半导体产业还要继续应付在2004年第3季度开始出现的过度库存,这将打击半导体产品的平均出售价格,并抑制2005年的增长势头。

    尽管全球半导体市场开始进入下调周期,但中国市场表现依然抢眼。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半导体市场变化可以用两条线来表述,一条是全球市场高低起伏的波浪曲线,一条是中国市场的上升直线,这条直线一直到2008年都不会出现下降趋势。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04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为3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约占世界市场15%份额,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半导体消费国。2005年,中国的增长幅度会有所减缓但仍然可以达到20%左右。

    飞利浦半导体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王俊坚表示,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增长速度仍然会是全球市场的两倍以上。因为,全球仍会陆续将制造和采购移到中国,使中国半导体市场得到成长;同时,中国本地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如手机、机顶盒及高清电视等,都会直接导致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增长。

    IC设计业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数字电视相关器件的需求,3G引导的通信市场新增长及个人计算机、汽车用IC产品需求等,使中国IC设计业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

    IC制造业的发展仍将非常迅速。中国芯片代工厂的产能正在向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并且从2004年到2006年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将超过50%。由权威机构预测,中国在未来两年将建设更多的12英寸芯片制造厂。除中芯国际正在建设一家12英寸工厂外,上海宏力也在计划建设12英寸工厂。而Hynix-意法半导体(STMicro)在无锡合资兴建12英寸工厂。

    三大产业有望成新引擎

    尽管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对2005年半导体市场看衰,但整机市场对半导体拉动仍然存在不少新热点。Semicon Research指出,2005年,手机与PC市场增长趋缓,但数码相机用IC及数字电视芯片的增幅有望分别达到38%与27%。

    根据日本JEITA预计,2005年,平板电视、DVD和数码相机等都将保持高速增长。其中,LCD电视的市场需求将达到905万台,等离子为295万台,分别比去年增长52.1%和51.3%。有分析认为,在数字平板电视中,半导体产品的价值占50%。数字平板电视市场的启动,对嵌入式CPU、内存、专用集成电路、SOC、LCD及PDP的显示驱动电路、功率管理电路等半导体产品都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3G手机成为新的企盼。2004年欧洲、日本市场已经开始了3G通信的商用,中国市场也在抓紧时间进行3G手机的测试和标准制定等工作,2005年3G将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赛迪顾问半导体咨询事业部的调查研究认为,移动商务、移动多媒体等3G业务的普及应用,将会满足高端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挖掘高端用户市场。而且随着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之争的加剧,以及3G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与2G/2.5G共存的事实,可以预料双模乃至多模移动电话将得到普及,随之而来的集成电路复杂程度与销售量将与日俱增,3G将成为通信类集成电路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汽车电子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2004年,预计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510万辆,同比增长率达到17%左右。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汽车的个性化及通用性,无线和移动电脑技术等将推动汽车电子市场正面发展,汽车电子将成为集成电路市场中的新的增长点。

    几大巨头各有打算

    2005年,各大芯片巨头继续斗法。TI(德州仪器)会尽力推动DSP在无线通信、宽带网络、数字媒体、消费电子、生物识别、数字控制、数字医疗等领域的应用,TI正着力把DSP应用更广阔的空间。而飞利浦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