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传感与控制

毫米波频段固定的振荡频率

发布时间:2020/8/18 20:45:34 访问次数:2098

毫米波频段有以上的各种优点,但要将其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也有诸多难点:

毫米波的传输距离实在有限,要用在大规模覆盖上难度不小,高密度部署的话成本也颇高,这也是目前很多运营商比较头疼的问题。老师教导我们,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传播距离越短。在理想的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一个70GHz的毫米波传播10米之后损耗高达89dB;而在非理想的传播条件下,传播损耗更是大的多。因此,毫米波系统必须通过提高发射功率、提高天线增益、提高接受灵敏度等各种方法来补偿这么大的传播损耗。现在5G通信系统里引入了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等,也是为向毫米波频段搬家修好道路。

成本高。过去毫米波器件/芯片一直用于军事领域而无法大规模商用。但最近几年,通过使用SiGe、GaAs、GaN、InP等材料并结合新的生产工艺,工作于毫米波段的芯片上已经集成了小至几十甚至几纳米的晶体管,大大降低了成本。为毫米波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

实现毫米波商用后该速率数据将进一步提升。Ookla的另一项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搭载骁龙移动平台的5G毫米波终端峰值速率超过2Gbps,平均下载速率超过900Mbps。这相当于5G中频段频谱速率的4倍以上,与4G LTE相比更是大幅提升。

数据是基于目前部署的400 MHz带宽毫米波频谱测试获得。预计毫米波部署会将带宽扩展至800 MHz,届时速率将提高一倍,骁龙5G产品已经能够支持800MHz带宽的毫米波连接。

Sub-6GHz与5G毫米波的争斗,为了实现“数千兆比特速率、大容量、广覆盖和低时延”的5G愿景,运营商普遍采取“6GHz以下+毫米波”5G部署策略,充分利用低、中、高频段部署5G。中频段能够实现网络覆盖和容量的平衡,而毫米波能够提供数千兆比特速率和超大容量。毫米波与6GHz以下网络相互配合,能够充分利用潜在的海量频谱资源提供极大容量层,支持极高速率。

毫米波作用于生物体时70%的能量在300μm深的生物组织内吸收,其穿透组织的深度小于1mm,不能进入深部组织。但毫米波不但能引起局部效应,还能在深部或远隔组织和脏器产生一系列反应。人们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有谐振学说、声电波学说、场力学说、超导电性学说、半导电性学说等。

谐振学说由物理学家Frohlich提出,目前得到较普遍的承认。谐振学说认为,生物组织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和生物膜均有其固定的振荡频率(5-3000GHz),这个频率正处于毫米波的频率范围(30-300GHz)。因此毫米波作用于这些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时会发生谐振,能量增强,这种谐振能量在机体内传播时可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组织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蛋白质、氨基酸和酶的活性发生变化等,从而导致细胞的代谢与功能发生变化。

毫米波疗法对含水组织有较好的亲和力,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使组织水肿吸收加快,加速病理产物和代谢产物吸收的排泄,从而达到消炎、消肿、止痛等治疗目的。

(素材来源:eccn.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特别感谢)

毫米波频段有以上的各种优点,但要将其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也有诸多难点:

毫米波的传输距离实在有限,要用在大规模覆盖上难度不小,高密度部署的话成本也颇高,这也是目前很多运营商比较头疼的问题。老师教导我们,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传播距离越短。在理想的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一个70GHz的毫米波传播10米之后损耗高达89dB;而在非理想的传播条件下,传播损耗更是大的多。因此,毫米波系统必须通过提高发射功率、提高天线增益、提高接受灵敏度等各种方法来补偿这么大的传播损耗。现在5G通信系统里引入了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等,也是为向毫米波频段搬家修好道路。

成本高。过去毫米波器件/芯片一直用于军事领域而无法大规模商用。但最近几年,通过使用SiGe、GaAs、GaN、InP等材料并结合新的生产工艺,工作于毫米波段的芯片上已经集成了小至几十甚至几纳米的晶体管,大大降低了成本。为毫米波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

实现毫米波商用后该速率数据将进一步提升。Ookla的另一项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搭载骁龙移动平台的5G毫米波终端峰值速率超过2Gbps,平均下载速率超过900Mbps。这相当于5G中频段频谱速率的4倍以上,与4G LTE相比更是大幅提升。

数据是基于目前部署的400 MHz带宽毫米波频谱测试获得。预计毫米波部署会将带宽扩展至800 MHz,届时速率将提高一倍,骁龙5G产品已经能够支持800MHz带宽的毫米波连接。

Sub-6GHz与5G毫米波的争斗,为了实现“数千兆比特速率、大容量、广覆盖和低时延”的5G愿景,运营商普遍采取“6GHz以下+毫米波”5G部署策略,充分利用低、中、高频段部署5G。中频段能够实现网络覆盖和容量的平衡,而毫米波能够提供数千兆比特速率和超大容量。毫米波与6GHz以下网络相互配合,能够充分利用潜在的海量频谱资源提供极大容量层,支持极高速率。

毫米波作用于生物体时70%的能量在300μm深的生物组织内吸收,其穿透组织的深度小于1mm,不能进入深部组织。但毫米波不但能引起局部效应,还能在深部或远隔组织和脏器产生一系列反应。人们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有谐振学说、声电波学说、场力学说、超导电性学说、半导电性学说等。

谐振学说由物理学家Frohlich提出,目前得到较普遍的承认。谐振学说认为,生物组织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和生物膜均有其固定的振荡频率(5-3000GHz),这个频率正处于毫米波的频率范围(30-300GHz)。因此毫米波作用于这些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时会发生谐振,能量增强,这种谐振能量在机体内传播时可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组织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蛋白质、氨基酸和酶的活性发生变化等,从而导致细胞的代谢与功能发生变化。

毫米波疗法对含水组织有较好的亲和力,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使组织水肿吸收加快,加速病理产物和代谢产物吸收的排泄,从而达到消炎、消肿、止痛等治疗目的。

(素材来源:eccn.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特别感谢)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滑雪绕桩机器人
   本例是一款非常有趣,同时又有一定调试难度的玩法。EDE2116AB...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