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零序电流的首半波的幅值和极性
发布时间:2019/8/29 21:32:00 访问次数:6296
将以tlOwozhi为中心,取其前后各瓦'点(本实验中汔=10,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的各出线的零序电流采样值(2n+1个数据)进行下一步的比较,这样就完成了参比范围的局部化。在已经局部化的范围内,为更准确定位暂态首半波的大小、极性,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如下办法:对第Κ条线路的(2n+1)个参加比较的电流采样值先按正负分成两组,找出正值组中的最大值及此最大值在192点采样数据中所处的相应位置,分别记为maxvalz和mzwz;同理,找出负值组中的绝对值最大值及此绝对值最大值在192点采样数据中所处的相应位置,分别记为maxvalf和mflvz。
比较mzwz和mflvz的大小,若mzwz<mflN/z,表示波形是先向上出现正波再向下出现负波,记此种情况下相应首半波的极性jx为“+”,相应首半波的幅值maxval=maxvalz;反之,若mzMiz>mfMTz,表示波形是先向下出现负波再向上出现正波,记此种情况下相应首半波的极性卜为“-”,相应首半波的幅值。
以%为基准,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各出线零序电流的首半波的幅值和极性,然后比较所有出线的这些幅值,找出前3个,再比较这3个幅值的极性,与其他两个不同者即为故障线路,若三者均相同,则为母线故障。
相应的适于NEs的暂态首半波选线流程如图⒎30所示。首半波的准确定位,将参加比较的数据范围缩小至暂态首半波的局部范围内,避免干扰的影响。
由于各可能出现的误差而导致的各出线首半波的不同步,若直接比较各出线零序电流首半波,则可能因不同步而导致误判,以上算法各FTU均以各自的%为基准找出相应的首半波的局部范围,然后再进行比较,算法上这样的处理就避免了这样的错误。利用正负幅值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判断首半波的极性,避免了当丨maxvalf >maxvalz时直接利用各线路幅值的正负极性进行相位判别的错误。以上的判据优化有效解决了高阻接地选线难的问题。对NES采用暂态首半波的选线方法,稳态的“群体比幅比相”概念引入到暂态首半波的比较中,大小、极性的双重判断进一步提高了选线的可靠性。
7次谐波的实用判据
7次谐波的实用判据与基波的“群体比幅比相”基本相同,有如下的两个实用判据。
1)幅值判据1:将各条线路的零序7次谐波电流的模值进行比较,找出最大的3个。
2)相位判据2:比较找出前三条线路的零序7次谐波电流的相位,与其他两条相位相反的即为故障线路;若三者相位均相同,则为母线故障。
7次谐波的模值、相位计算也是采样傅里叶算法,其中谐波次数屁=7即可。相应的相位实用判据和选线流程也可参见7.4,3节,这里不再赘述。
适于NEs系统选线的综合选线方案
利用暂态首半波和7次谐波的这一综合选线方案以判断准确为首要目标,两者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综合选线流程如图⒎31所示。
图⒎31 综合选线流程图⒎30中暂态过程是否明显的判断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将排队找出的前3个电流J1、J2、几的首半波幅值maxval(在7.4.5节中已详细介绍了其计算过程)进行比较,若JI的值远大于几、几的值,则认为暂态过程明显;反之,不明显。
将以tlOwozhi为中心,取其前后各瓦'点(本实验中汔=10,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的各出线的零序电流采样值(2n+1个数据)进行下一步的比较,这样就完成了参比范围的局部化。在已经局部化的范围内,为更准确定位暂态首半波的大小、极性,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如下办法:对第Κ条线路的(2n+1)个参加比较的电流采样值先按正负分成两组,找出正值组中的最大值及此最大值在192点采样数据中所处的相应位置,分别记为maxvalz和mzwz;同理,找出负值组中的绝对值最大值及此绝对值最大值在192点采样数据中所处的相应位置,分别记为maxvalf和mflvz。
比较mzwz和mflvz的大小,若mzwz<mflN/z,表示波形是先向上出现正波再向下出现负波,记此种情况下相应首半波的极性jx为“+”,相应首半波的幅值maxval=maxvalz;反之,若mzMiz>mfMTz,表示波形是先向下出现负波再向上出现正波,记此种情况下相应首半波的极性卜为“-”,相应首半波的幅值。
以%为基准,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各出线零序电流的首半波的幅值和极性,然后比较所有出线的这些幅值,找出前3个,再比较这3个幅值的极性,与其他两个不同者即为故障线路,若三者均相同,则为母线故障。
相应的适于NEs的暂态首半波选线流程如图⒎30所示。首半波的准确定位,将参加比较的数据范围缩小至暂态首半波的局部范围内,避免干扰的影响。
由于各可能出现的误差而导致的各出线首半波的不同步,若直接比较各出线零序电流首半波,则可能因不同步而导致误判,以上算法各FTU均以各自的%为基准找出相应的首半波的局部范围,然后再进行比较,算法上这样的处理就避免了这样的错误。利用正负幅值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判断首半波的极性,避免了当丨maxvalf >maxvalz时直接利用各线路幅值的正负极性进行相位判别的错误。以上的判据优化有效解决了高阻接地选线难的问题。对NES采用暂态首半波的选线方法,稳态的“群体比幅比相”概念引入到暂态首半波的比较中,大小、极性的双重判断进一步提高了选线的可靠性。
7次谐波的实用判据
7次谐波的实用判据与基波的“群体比幅比相”基本相同,有如下的两个实用判据。
1)幅值判据1:将各条线路的零序7次谐波电流的模值进行比较,找出最大的3个。
2)相位判据2:比较找出前三条线路的零序7次谐波电流的相位,与其他两条相位相反的即为故障线路;若三者相位均相同,则为母线故障。
7次谐波的模值、相位计算也是采样傅里叶算法,其中谐波次数屁=7即可。相应的相位实用判据和选线流程也可参见7.4,3节,这里不再赘述。
适于NEs系统选线的综合选线方案
利用暂态首半波和7次谐波的这一综合选线方案以判断准确为首要目标,两者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综合选线流程如图⒎31所示。
图⒎31 综合选线流程图⒎30中暂态过程是否明显的判断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将排队找出的前3个电流J1、J2、几的首半波幅值maxval(在7.4.5节中已详细介绍了其计算过程)进行比较,若JI的值远大于几、几的值,则认为暂态过程明显;反之,不明显。
上一篇:7次谐波的实用判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