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半导体争端说明了什么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384
最近,围绕着集成电路增值税政策,中美半导体贸易争端日益升级。美方已正式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指控中国在半导体生产方面实行的税收政策使美国半导体出口商"处于非公平竞争的地位"。对此,业内评论人士尖锐地指出,争端的背后实质上是美国的强烈不安和担心---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速成长感到不安,为美国在中国市场上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失而担心。
虽然国务院18号文件贯彻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但这一产业政策表明了中国政府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极大地改善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环境,掀起了向中国内地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的热潮。跨国公司坚定不移地投入和增资于中国的集成电路企业,台湾企业虽然经受曲折和磨难,依然选择到祖国大陆投资设厂。
投资的热潮拉开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序幕,近几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不但持续快速增长,而且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产业的技术进步已经变成了动态的企业自觉的行为,资金渠道已由国家投资和引进外资为主,走向上市融资,尤其是中芯国际在海外上市,更是标志着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半导体概念股的认同。
同时,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分量加重,根据Gartner预计,2004年中国内地加工能力占世界加工总量的比例将由4.6%增加到12%。国内加工能力、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是进口的减少。而半导体恰恰又是美国对中国的第二大出口产品,美国半导体业者担心,中国对国内生产厂家采取的退税政策会进一步鼓励美国公司把生产基地迁往中国。他们既不愿意看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在高速增长的势头,也不想接受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走向发达的未来。
其实,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约早已有之。2001年,我国的一家晶圆代工企业与美国一家设备公司签订的两台先进制造设备进口合同被美国政府取消,美国希望在先进半导体设备方面对中国实施封锁。虽然这家代工企业不得不因此调整其生产计划,但美国的目的并没有达成,这家企业从别国进口了同类的设备,而美国却因此丧失了到手的商业利益。
起缘于集成电路增值税政策的中美半导体贸易谈判的最后定局,谁都难以把握并得出准确的判断,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个不算短的过程,我们需要的不是等待而是行动。
对政府而言,不管结局如何,既然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已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不会有丝毫的动摇。业内知名人士一致认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虽然迅猛,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政府应该在更加符合WTO规范的前提下,全面制订落实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市场环境的培育和建设。 对企业而言,在全球市场定位、直面国际对手的竞争,已是必然选择。企业要做的永远是抓住一切机遇发展自己,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政策当然求之不得,但从长远来看,政策效应会有穷尽,政策的边际收益必然递减,以市场和应用为驱动获取增长,将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
一位业内权威人士的感叹最容易引起共识。他说,假如现在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的比例与现在相反,出口80%,进口20%,那现在绝对不会有针对税收政策的诉讼,我们该去应对的是反倾销的诉讼。还是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
本文摘自《中国电子报》
最近,围绕着集成电路增值税政策,中美半导体贸易争端日益升级。美方已正式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指控中国在半导体生产方面实行的税收政策使美国半导体出口商"处于非公平竞争的地位"。对此,业内评论人士尖锐地指出,争端的背后实质上是美国的强烈不安和担心---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速成长感到不安,为美国在中国市场上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失而担心。
虽然国务院18号文件贯彻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但这一产业政策表明了中国政府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极大地改善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环境,掀起了向中国内地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的热潮。跨国公司坚定不移地投入和增资于中国的集成电路企业,台湾企业虽然经受曲折和磨难,依然选择到祖国大陆投资设厂。
投资的热潮拉开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序幕,近几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不但持续快速增长,而且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产业的技术进步已经变成了动态的企业自觉的行为,资金渠道已由国家投资和引进外资为主,走向上市融资,尤其是中芯国际在海外上市,更是标志着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半导体概念股的认同。
同时,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分量加重,根据Gartner预计,2004年中国内地加工能力占世界加工总量的比例将由4.6%增加到12%。国内加工能力、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是进口的减少。而半导体恰恰又是美国对中国的第二大出口产品,美国半导体业者担心,中国对国内生产厂家采取的退税政策会进一步鼓励美国公司把生产基地迁往中国。他们既不愿意看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在高速增长的势头,也不想接受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走向发达的未来。
其实,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约早已有之。2001年,我国的一家晶圆代工企业与美国一家设备公司签订的两台先进制造设备进口合同被美国政府取消,美国希望在先进半导体设备方面对中国实施封锁。虽然这家代工企业不得不因此调整其生产计划,但美国的目的并没有达成,这家企业从别国进口了同类的设备,而美国却因此丧失了到手的商业利益。
起缘于集成电路增值税政策的中美半导体贸易谈判的最后定局,谁都难以把握并得出准确的判断,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个不算短的过程,我们需要的不是等待而是行动。
对政府而言,不管结局如何,既然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已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不会有丝毫的动摇。业内知名人士一致认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虽然迅猛,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政府应该在更加符合WTO规范的前提下,全面制订落实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市场环境的培育和建设。 对企业而言,在全球市场定位、直面国际对手的竞争,已是必然选择。企业要做的永远是抓住一切机遇发展自己,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政策当然求之不得,但从长远来看,政策效应会有穷尽,政策的边际收益必然递减,以市场和应用为驱动获取增长,将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
一位业内权威人士的感叹最容易引起共识。他说,假如现在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的比例与现在相反,出口80%,进口20%,那现在绝对不会有针对税收政策的诉讼,我们该去应对的是反倾销的诉讼。还是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
本文摘自《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