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整体测试主要包括终端节点数据采集
发布时间:2019/3/13 21:41:22 访问次数:677
测试环境及布点
系统的整体测试主要包括终端节点数据采集、Z瑭bcC无线传输网络数据包透传、K3PE0E000M-XGC1协调器节点与上位机软件的串口通信以及上位机管理系统的数据接收及发布。本书以温度、湿度数据监测预警为例,在实验楼以10个CC2530节点组成簇-树形网络进行相应的实验。按照图5.51所示的位置进行传感器节点的布设,测试过程布设了一个协调器节点(C)、三个路由器节点(R)、六个终端节点(E)。
测试过程
①程序烧写。首先,在IAR Embcded workbench7.6软件中进行程序的编写,编译成功后将不同类型的节点软件程序分别烧写到终端节点、路由器节点及协调器节点之中。
②监测节点布置。将烧写后的节点按照图5,51所示的位置进行布置。
③协调器节点组网。首先开启一个节点,按下五项按键的“up”键,
将其设置为协调器节点,并组建PANID为0x00OO(默认)的网络,网络建
立成功之前,协调器节点的黄灯不断闪烁。待协调器节点黄灯常亮,就意味着已成功组建网络。
④子节点(终端节点和路由器节点)入网。分别开启不同位置处的路由器节点及终端节点(按下五项按键的ogllt键,配置为路由器节点;按下五项按键的down键配置为终端节点),子节点的黄灯和绿灯将同时闪烁,开始搜寻周围的网络,待其成功加入协调器节点组建的网络后,黄灯和绿灯常亮。
⑤地址分配。协调器节点根据簇树型地址分配原则,为每个子节点分配地址,其中Cm=4,Rm=2,Lm=3,并按照改进的多向簇树型路由方法进行路径的优化选择。
终端节点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转发至路由器节点,路由器节点将数据进行透明传输,直接将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到协调器节点,三类节点通过Z-stack无线交互数据信息。协调器节点对转发的数据包进行相应的过滤之后,把有用的数据信息上传到串口,上位机界面接收到监测数据后进行实时发布显示。如图5.52所示,为成功接收下层Zigbcc网络数据后实时发布湿度数据信息的监测界面。
测试环境及布点
系统的整体测试主要包括终端节点数据采集、Z瑭bcC无线传输网络数据包透传、K3PE0E000M-XGC1协调器节点与上位机软件的串口通信以及上位机管理系统的数据接收及发布。本书以温度、湿度数据监测预警为例,在实验楼以10个CC2530节点组成簇-树形网络进行相应的实验。按照图5.51所示的位置进行传感器节点的布设,测试过程布设了一个协调器节点(C)、三个路由器节点(R)、六个终端节点(E)。
测试过程
①程序烧写。首先,在IAR Embcded workbench7.6软件中进行程序的编写,编译成功后将不同类型的节点软件程序分别烧写到终端节点、路由器节点及协调器节点之中。
②监测节点布置。将烧写后的节点按照图5,51所示的位置进行布置。
③协调器节点组网。首先开启一个节点,按下五项按键的“up”键,
将其设置为协调器节点,并组建PANID为0x00OO(默认)的网络,网络建
立成功之前,协调器节点的黄灯不断闪烁。待协调器节点黄灯常亮,就意味着已成功组建网络。
④子节点(终端节点和路由器节点)入网。分别开启不同位置处的路由器节点及终端节点(按下五项按键的ogllt键,配置为路由器节点;按下五项按键的down键配置为终端节点),子节点的黄灯和绿灯将同时闪烁,开始搜寻周围的网络,待其成功加入协调器节点组建的网络后,黄灯和绿灯常亮。
⑤地址分配。协调器节点根据簇树型地址分配原则,为每个子节点分配地址,其中Cm=4,Rm=2,Lm=3,并按照改进的多向簇树型路由方法进行路径的优化选择。
终端节点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转发至路由器节点,路由器节点将数据进行透明传输,直接将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到协调器节点,三类节点通过Z-stack无线交互数据信息。协调器节点对转发的数据包进行相应的过滤之后,把有用的数据信息上传到串口,上位机界面接收到监测数据后进行实时发布显示。如图5.52所示,为成功接收下层Zigbcc网络数据后实时发布湿度数据信息的监测界面。
上一篇:数据为测试集的5组数据
上一篇:测试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