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消费类电子

CEBus家庭网络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07/9/11 0:00:00 访问次数:839

    摘要:在介绍了家庭网络(HomeNet)发展概况以及消费总线(Consumer Electronic Bus)和公共应用语言(Common Application Language-)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基于CEBus的家庭网络管理器的硬件接口和软件设计与实现,重点在于管理器的软件设计。

    关键词:CEBus 家庭网络 用户界面 个性化定制

1 家庭网络概况

国外家庭网络(总线)的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时各公司自定标准,各自为政,不同公司的产品互不兼容,导致市场的开拓和技术的步极为缓慢。近十年来,遵循统一标准已成为业内的共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影响的家庭网络标准有:美国标准X10、日本标准家庭总线(HomeBus)、欧洲标准安装总线(EIB)、澳洲奇胜(Clipsal)公司的C-BUS等,它们都各有侧重,有的总线仅仅限于灯光控制。1984年,美国电气工业协会的消费电器小组开始着手制定家电互联规范,并于1992年发布CEBus规范(EIA600),即消费总线[1][2]。1994年,成立了消费工业委员会,专门负责消费总线的有关事宜。CEBus得到了IBM、Honeywell、Microsoft、Intellon、Demosys、Lucent、Philips、Siements、XLSynergy等国际著名公司的支持。1999年2月,Demosys公司在美国加州展示基于CEBus的"Demosys墙",以展示CEBus的"Demosys墙",以展示CEBus即插即用的互操作性能。来自6个不同公司的几十个产品安装在展示墙上,通过电源线通讯,这些产品构成协调一致的智能系统,每个产品都能够自动寻找到它应用控制的相应产品。由于遵循了统一的CEBus标准,不同厂家的产品达到了互联互操、即插即用的完美境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家庭网络用户对易用性的苛刻要求。

国内家庭网络尚处于启蒙状态:方正的卓越Z系列、海信的海景二代、海尔的e家庭和网络家电、TCL的家庭信息显示器(HID)以及初露端倪的联想.home等等。这些有益的尝试,尽管为用户描述了一幅智能家居的美好前景,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接口协议,在更多意义上还只能算是一种概念性产品。

2 CEBus和CAL简介

消费总线(CEBus)是美国电气工业协会(EIA)的消费电子小组制定的家用消费产品的网络通讯标准,它描述了一种家庭电子产品之间的通讯方法,通过CEBUS协议可以实现家庭网络。CEBus采用了简化的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CEBus是一个完全面向报文分组(packet)的对等网络,使用载波侦听多重访问和冲突检测与冲突分辨协议(CSMA/CDCR)。

CEBus在应用层定义了一种面向对象的、严格的设备描述语言CAL(Common Application Language EIA721),简称公共应用语言[1],其内容涵盖了家庭中可能拥有的家电。公共应用语言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把任意一个家电设备按照功能分解成几个预定义的对象模型。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一个对象由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函数组成。在消费总线中,这些对象也由数据(称为实例变量)和操作(称为方法)组成,不同的设备可以采用相同的对象,用相同的方法操作,但是控制结果随设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CAL用一种层次关系描述设备的功能。如图1所示。一个设备可以分成几个上下文,它们代表了这个设备按照功能分的子系统。上下文又被分为几个对象,每个对象代表了上下文中的一种控制功能,对象分为若干类,每一类代表一种共有的功能。CAL预定义了27个对象模型[1]。例如,类号为07的对象是模拟控制对象(Analog Control Object),它可以用来代表音量控制、温度调节或调光器。一个对象的具体功能完全由他所属的上下文决定。每

    摘要:在介绍了家庭网络(HomeNet)发展概况以及消费总线(Consumer Electronic Bus)和公共应用语言(Common Application Language-)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基于CEBus的家庭网络管理器的硬件接口和软件设计与实现,重点在于管理器的软件设计。

    关键词:CEBus 家庭网络 用户界面 个性化定制

1 家庭网络概况

国外家庭网络(总线)的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时各公司自定标准,各自为政,不同公司的产品互不兼容,导致市场的开拓和技术的步极为缓慢。近十年来,遵循统一标准已成为业内的共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影响的家庭网络标准有:美国标准X10、日本标准家庭总线(HomeBus)、欧洲标准安装总线(EIB)、澳洲奇胜(Clipsal)公司的C-BUS等,它们都各有侧重,有的总线仅仅限于灯光控制。1984年,美国电气工业协会的消费电器小组开始着手制定家电互联规范,并于1992年发布CEBus规范(EIA600),即消费总线[1][2]。1994年,成立了消费工业委员会,专门负责消费总线的有关事宜。CEBus得到了IBM、Honeywell、Microsoft、Intellon、Demosys、Lucent、Philips、Siements、XLSynergy等国际著名公司的支持。1999年2月,Demosys公司在美国加州展示基于CEBus的"Demosys墙",以展示CEBus的"Demosys墙",以展示CEBus即插即用的互操作性能。来自6个不同公司的几十个产品安装在展示墙上,通过电源线通讯,这些产品构成协调一致的智能系统,每个产品都能够自动寻找到它应用控制的相应产品。由于遵循了统一的CEBus标准,不同厂家的产品达到了互联互操、即插即用的完美境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家庭网络用户对易用性的苛刻要求。

国内家庭网络尚处于启蒙状态:方正的卓越Z系列、海信的海景二代、海尔的e家庭和网络家电、TCL的家庭信息显示器(HID)以及初露端倪的联想.home等等。这些有益的尝试,尽管为用户描述了一幅智能家居的美好前景,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接口协议,在更多意义上还只能算是一种概念性产品。

2 CEBus和CAL简介

消费总线(CEBus)是美国电气工业协会(EIA)的消费电子小组制定的家用消费产品的网络通讯标准,它描述了一种家庭电子产品之间的通讯方法,通过CEBUS协议可以实现家庭网络。CEBus采用了简化的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CEBus是一个完全面向报文分组(packet)的对等网络,使用载波侦听多重访问和冲突检测与冲突分辨协议(CSMA/CDCR)。

CEBus在应用层定义了一种面向对象的、严格的设备描述语言CAL(Common Application Language EIA721),简称公共应用语言[1],其内容涵盖了家庭中可能拥有的家电。公共应用语言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把任意一个家电设备按照功能分解成几个预定义的对象模型。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一个对象由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函数组成。在消费总线中,这些对象也由数据(称为实例变量)和操作(称为方法)组成,不同的设备可以采用相同的对象,用相同的方法操作,但是控制结果随设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CAL用一种层次关系描述设备的功能。如图1所示。一个设备可以分成几个上下文,它们代表了这个设备按照功能分的子系统。上下文又被分为几个对象,每个对象代表了上下文中的一种控制功能,对象分为若干类,每一类代表一种共有的功能。CAL预定义了27个对象模型[1]。例如,类号为07的对象是模拟控制对象(Analog Control Object),它可以用来代表音量控制、温度调节或调光器。一个对象的具体功能完全由他所属的上下文决定。每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开
    传媒博物馆开馆仪式隆童举行。教育都i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