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良好的栅氧化层
发布时间:2016/5/2 18:23:44 访问次数:691
20世纪90年代以来, C3225CH2E153KT700N一些研究者对栅氧击穿的物理过程及统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还没有正式名称,这里称为薄栅氧化层与高电场有关的物理/统计模型。
模型的提出基于下述分析:
1)质量良好的栅氧化层,在未加应力前的I-V测试中,在产生F-N隧穿电流前,其电流值很低,按面积归一化后J一10-12 Alcm2。在施加电应力后,F-N隧穿前的电流增加,经过多种测试分析,认为是由于氧化层中产生了中性陷阱所致。
2)氧化层中产生带间碰撞电离所需能量约为氧化层禁带宽度的1.5倍,氧化层禁带宽度约为9eV,所以电子需要能量约为13. 5eV,当栅氧厚度降至22nm以下时,电离碰撞产生电子一空穴对已不大可能。
3)在栅氧厚度较薄时,击穿时间与栅氧厚度及通过栅氧的电子流无关,只与氧化层上的电场强度有关。
20世纪90年代以来, C3225CH2E153KT700N一些研究者对栅氧击穿的物理过程及统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还没有正式名称,这里称为薄栅氧化层与高电场有关的物理/统计模型。
模型的提出基于下述分析:
1)质量良好的栅氧化层,在未加应力前的I-V测试中,在产生F-N隧穿电流前,其电流值很低,按面积归一化后J一10-12 Alcm2。在施加电应力后,F-N隧穿前的电流增加,经过多种测试分析,认为是由于氧化层中产生了中性陷阱所致。
2)氧化层中产生带间碰撞电离所需能量约为氧化层禁带宽度的1.5倍,氧化层禁带宽度约为9eV,所以电子需要能量约为13. 5eV,当栅氧厚度降至22nm以下时,电离碰撞产生电子一空穴对已不大可能。
3)在栅氧厚度较薄时,击穿时间与栅氧厚度及通过栅氧的电子流无关,只与氧化层上的电场强度有关。
上一篇:电子从阴极注入氧化层中
上一篇:物理(磨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