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电子资讯 » 市场行情

新经济导刊:长虹造屏背后

发布时间:2008/5/23 0:00:00 访问次数:90

一方面是时机正好,另一方面风险也很大。长虹大手笔投入,最后到底是“造屏”还是“糟钱”,现在看来还不很清晰

四川长虹主导的等离子屏(pdp)项目——虹欧pdp在四川绵阳正式奠基启动。据悉,该生产线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第五条八面取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条pdp屏生产线,主要量产42英寸、50英寸及以上pdp屏。该项目将分成三期进行,总投资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0亿。

这就是最近被多方关注的长虹“造屏”运动。

长虹“造屏”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与思考:长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造大屏幕,背后的深刻动因是什么?又缘何选择 等离子而非 液晶?长虹此举将对整个彩电业带来怎样影响?自身的风险又有哪些?

“屏”技术门槛

当下,全球范围内,彩电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面升级换代时期,那就是从传统的crt时代向平板时代迈进。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欧美等平板电视销售收入已经占到电视销售总额的70%,日本的平板电视更是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国内平板电视从2004年开始启动,几年来也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平板电视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资料表明,2005年国内平板电视需求180万台,2006年480万台,2007年预计750~780万台,开始进入规模化阶段,城市市场平板电视销售规模开始超过传统crt彩电。

然而,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参与其中的平板电视企业却有苦难言,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与危机。

首先他们不掌握平板电视的最核心环节——显示屏技术,而屏技术在平板电视中担当着最重要角色。据专家透露,在目前的平板电视构成中,显示屏占整机成本的70%~80%,从某种意义上讲,销售平板电视就是销售“屏”。但是屏的技术生产基本被欧美日韩的跨国公司垄断,无论是液晶还是等离子。

其次,在平板产业链的中上游也很少见到中国企业的影子,大多数企业均处于下游的整机组装环节,整个行业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其结果,在国内市场,虽然国内电视企业在平板上保持了相当规模,但大多是“赔本赚吆喝”;海外市场,据统计数字显示,出口正在大幅下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品牌正在卷土重来。

中国企业之所以没有进入这一核心环节,因为有两项硬指标让人望而却步:一是技术更新太快,二是投资额巨大。

面对现状,有悲观者说,平板时代中国的彩电业将面临崩溃。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课题组负责人陆刃波表示,“倒也没那么严重。”

中国crt彩电的发展轨迹成为乐观的理由。从生产线引进到现在拥有了从显像管到外廓、线路板及音响等的完整产业链,最终将外资品牌基本“驱逐出境”,并承担起全球市场50%以上彩电的输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彩电大国。

“而且,相比而言,如今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发展起点还要高于当年crt彩电。关键是要找一个突破口。”陆刃波说。

长虹造屏可能就是陆刃波所说的一个突破口。 虹欧ceo,原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人巫英坚则强调,此时长虹进入pdp屏产业,不仅能实现平板向上游的战略转移,掌握关键器件的核心技术,获得平板时代的主动权,进而大幅提升未来在高清电视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且将带动整个中国平板电视产业生存环境趋于良性,使行业内上下游各厂商都能得到自身的利益,同时还将打造出等离子屏产业集群。

价值与风险同在

“长虹此时造屏,时机正成熟。”赛诺研究总监盛哲表示。

盛哲所说的时机成熟,包含两大方面:其一,技术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等离子技术的主要研发者,包括南京55所、东南大学和彩虹,它们在等离子开发方面有多年的积累,而长虹长期与彩虹合作,如今刚刚间接并购韩国orion的等离子屏技术,相关技术已经不是问题。

其二,外部大环境正当时,各方面都形成共识,具体推动就顺利多了。目前看,从国家发改委、信产部、科技部,以及四川省、绵阳市,甚至开发行、国外基金都大力支持平板电视特别是屏技术的发展。这样无疑形成合力,从政策、资金、税收、贷款、土地等各方面得到空前立体的支持。

再加上等离子相对于液晶,资本需求相对小些,初期投资较液晶少好几倍,所以长虹下了决心上等离子。

“即使长虹不做,也会有其他企业做。”盛哲认为,长虹造屏对整个产业链是一件大好事,更是一次垂直整合的突破,有相当的正面影响力,同时将逐步带动原材料的本地化进程,包括面板以及相关原材料配套的本地化,争取尽快实现国产化,本地化配套率达到70~80%。

“长虹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能承担起责任,对整个产业来说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对于谈判议价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企业而言是有风险的。”陆刃波认为,“长虹上等离子,到目前为止,我不能否定它,但是,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首先,如果2008年不能量产,长虹引进的技术生产线就会被淘汰,

一方面是时机正好,另一方面风险也很大。长虹大手笔投入,最后到底是“造屏”还是“糟钱”,现在看来还不很清晰

四川长虹主导的等离子屏(pdp)项目——虹欧pdp在四川绵阳正式奠基启动。据悉,该生产线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第五条八面取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条pdp屏生产线,主要量产42英寸、50英寸及以上pdp屏。该项目将分成三期进行,总投资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0亿。

这就是最近被多方关注的长虹“造屏”运动。

长虹“造屏”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与思考:长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造大屏幕,背后的深刻动因是什么?又缘何选择 等离子而非 液晶?长虹此举将对整个彩电业带来怎样影响?自身的风险又有哪些?

“屏”技术门槛

当下,全球范围内,彩电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面升级换代时期,那就是从传统的crt时代向平板时代迈进。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欧美等平板电视销售收入已经占到电视销售总额的70%,日本的平板电视更是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国内平板电视从2004年开始启动,几年来也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平板电视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资料表明,2005年国内平板电视需求180万台,2006年480万台,2007年预计750~780万台,开始进入规模化阶段,城市市场平板电视销售规模开始超过传统crt彩电。

然而,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参与其中的平板电视企业却有苦难言,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与危机。

首先他们不掌握平板电视的最核心环节——显示屏技术,而屏技术在平板电视中担当着最重要角色。据专家透露,在目前的平板电视构成中,显示屏占整机成本的70%~80%,从某种意义上讲,销售平板电视就是销售“屏”。但是屏的技术生产基本被欧美日韩的跨国公司垄断,无论是液晶还是等离子。

其次,在平板产业链的中上游也很少见到中国企业的影子,大多数企业均处于下游的整机组装环节,整个行业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其结果,在国内市场,虽然国内电视企业在平板上保持了相当规模,但大多是“赔本赚吆喝”;海外市场,据统计数字显示,出口正在大幅下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品牌正在卷土重来。

中国企业之所以没有进入这一核心环节,因为有两项硬指标让人望而却步:一是技术更新太快,二是投资额巨大。

面对现状,有悲观者说,平板时代中国的彩电业将面临崩溃。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课题组负责人陆刃波表示,“倒也没那么严重。”

中国crt彩电的发展轨迹成为乐观的理由。从生产线引进到现在拥有了从显像管到外廓、线路板及音响等的完整产业链,最终将外资品牌基本“驱逐出境”,并承担起全球市场50%以上彩电的输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彩电大国。

“而且,相比而言,如今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发展起点还要高于当年crt彩电。关键是要找一个突破口。”陆刃波说。

长虹造屏可能就是陆刃波所说的一个突破口。 虹欧ceo,原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人巫英坚则强调,此时长虹进入pdp屏产业,不仅能实现平板向上游的战略转移,掌握关键器件的核心技术,获得平板时代的主动权,进而大幅提升未来在高清电视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且将带动整个中国平板电视产业生存环境趋于良性,使行业内上下游各厂商都能得到自身的利益,同时还将打造出等离子屏产业集群。

价值与风险同在

“长虹此时造屏,时机正成熟。”赛诺研究总监盛哲表示。

盛哲所说的时机成熟,包含两大方面:其一,技术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等离子技术的主要研发者,包括南京55所、东南大学和彩虹,它们在等离子开发方面有多年的积累,而长虹长期与彩虹合作,如今刚刚间接并购韩国orion的等离子屏技术,相关技术已经不是问题。

其二,外部大环境正当时,各方面都形成共识,具体推动就顺利多了。目前看,从国家发改委、信产部、科技部,以及四川省、绵阳市,甚至开发行、国外基金都大力支持平板电视特别是屏技术的发展。这样无疑形成合力,从政策、资金、税收、贷款、土地等各方面得到空前立体的支持。

再加上等离子相对于液晶,资本需求相对小些,初期投资较液晶少好几倍,所以长虹下了决心上等离子。

“即使长虹不做,也会有其他企业做。”盛哲认为,长虹造屏对整个产业链是一件大好事,更是一次垂直整合的突破,有相当的正面影响力,同时将逐步带动原材料的本地化进程,包括面板以及相关原材料配套的本地化,争取尽快实现国产化,本地化配套率达到70~80%。

“长虹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能承担起责任,对整个产业来说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对于谈判议价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企业而言是有风险的。”陆刃波认为,“长虹上等离子,到目前为止,我不能否定它,但是,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首先,如果2008年不能量产,长虹引进的技术生产线就会被淘汰,

热门点击

推荐电子资讯

iPhone5S/iPhone5C获工信部认证
库克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自去年3月以来他已...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