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电子资讯 » 市场行情

评论:企业自主创新未必追求原创

发布时间:2008/5/22 0:00:00 访问次数:395

   曾经有一位半导体代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抱怨这个行业发展的瓶颈:首先,缺乏设备,最先进的设备都在国外,每一次从国外进口设备,就面临美国等国家的限制;其次,没有技术,最先进的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中,这比设备更难引进;第三,没有人才,好的人才当然都愿意留在能够发挥自己潜力的环境。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了40多年,2000年以前却没有太大起色。不过从2000年至今,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有了飞速发展。第一步是半导体代工行业的发展,随后现在带动了上游芯片设计行业的发展。其中企业自主创新是一方面原因。比如像中芯国际这样的半导体代工企业,目前已经名列全球第四,并且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90纳米芯片制造技术。而中星微这样的半导体设计企业,则拥有数百项专利。去年年底,中星微和珠海炬力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充分显示了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实力增长。有人说,2006年,中国会变成世界第三大芯片设计大国。但是,半导体行业之所以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创新。1999年,国家出台了著名的18号文件,对芯片企业达到6%的增值税即实行“即征即退”扶持政策,中国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基本成型。政策的创新,吸引了一批海外人员归国创业,也吸引了大批资金的进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00年的三十多年中,累计投资总额仅约为30亿美元左右,而在18号文件颁布后的三年中,产业投资规模超过了60亿美元,是前30多年总和的两倍多。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自主创新有两块主体,即国家和企业。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似乎更为重要,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缺一不可。制度创新的主体是政府,比如说政府必须要保护好知识产权。”在自主创新中,国家的职责还体现在科学创新这一重要领域。“基础科学和重大的技术突破,必须由国家来完成。”梁小民说。而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是运用的创新,也就是怎样把一项技术转变成一种市场上的产品,二是营销的创新,也就是使得这个产品能够卖得出去。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企业要想在自主创新中有所收获,必须耐得住两种寂寞:一是要耐得住资金投入的寂寞,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不可急功近利;二是要耐得住人才投入的寂寞。

  “但是,中国的企业很难做到自主创新。”梁小民说,他认为,要进行自主创新,必须是大企业,特别是品牌创新,尤其需要大企业,小公司没有资金和人才的实力。比如中国的制药行业,从研发机构看,由于中国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无法形成现代工业的规模效应,资源的严重分散也使得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没有一家单独的制药公司有能力像过国外药厂那样进行科研投资。世界知名大医药公司开发一个新药,平均的研发费用在1-5亿美元,周期在5-8年。由于中国的制药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创新,原本应该进行科学创新的院校和研究所就取而代之,以规避风险、赚取利润,制药业的基础科学创新就成为一个盲点。

  最后,企业自主创新不一定非要追求原创的东西。“模仿也是创新的一方面,”梁小民说,他以日本为例:日本并不是一个有原创能力的国家,但是日本人会模仿。在制药行业,日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生产“me too”药的国家。“me too”药,就是研究别人研发出来的新药化学结构,然后在成千上万个化学品种寻找出一个东西,替换掉结构中的某个关键部分。这样的药品属于“b类”、“c类”新药,也可以申请专利。很多国外的制药公司至今也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战略也被称为“快速跟进”战略。日本自从1976年实施药品专利保护制度以来,依靠“me too”战略,发展成世界上医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曾经有一位半导体代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抱怨这个行业发展的瓶颈:首先,缺乏设备,最先进的设备都在国外,每一次从国外进口设备,就面临美国等国家的限制;其次,没有技术,最先进的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中,这比设备更难引进;第三,没有人才,好的人才当然都愿意留在能够发挥自己潜力的环境。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了40多年,2000年以前却没有太大起色。不过从2000年至今,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有了飞速发展。第一步是半导体代工行业的发展,随后现在带动了上游芯片设计行业的发展。其中企业自主创新是一方面原因。比如像中芯国际这样的半导体代工企业,目前已经名列全球第四,并且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90纳米芯片制造技术。而中星微这样的半导体设计企业,则拥有数百项专利。去年年底,中星微和珠海炬力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充分显示了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实力增长。有人说,2006年,中国会变成世界第三大芯片设计大国。但是,半导体行业之所以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创新。1999年,国家出台了著名的18号文件,对芯片企业达到6%的增值税即实行“即征即退”扶持政策,中国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基本成型。政策的创新,吸引了一批海外人员归国创业,也吸引了大批资金的进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00年的三十多年中,累计投资总额仅约为30亿美元左右,而在18号文件颁布后的三年中,产业投资规模超过了60亿美元,是前30多年总和的两倍多。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自主创新有两块主体,即国家和企业。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似乎更为重要,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缺一不可。制度创新的主体是政府,比如说政府必须要保护好知识产权。”在自主创新中,国家的职责还体现在科学创新这一重要领域。“基础科学和重大的技术突破,必须由国家来完成。”梁小民说。而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是运用的创新,也就是怎样把一项技术转变成一种市场上的产品,二是营销的创新,也就是使得这个产品能够卖得出去。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企业要想在自主创新中有所收获,必须耐得住两种寂寞:一是要耐得住资金投入的寂寞,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不可急功近利;二是要耐得住人才投入的寂寞。

  “但是,中国的企业很难做到自主创新。”梁小民说,他认为,要进行自主创新,必须是大企业,特别是品牌创新,尤其需要大企业,小公司没有资金和人才的实力。比如中国的制药行业,从研发机构看,由于中国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无法形成现代工业的规模效应,资源的严重分散也使得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没有一家单独的制药公司有能力像过国外药厂那样进行科研投资。世界知名大医药公司开发一个新药,平均的研发费用在1-5亿美元,周期在5-8年。由于中国的制药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创新,原本应该进行科学创新的院校和研究所就取而代之,以规避风险、赚取利润,制药业的基础科学创新就成为一个盲点。

  最后,企业自主创新不一定非要追求原创的东西。“模仿也是创新的一方面,”梁小民说,他以日本为例:日本并不是一个有原创能力的国家,但是日本人会模仿。在制药行业,日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生产“me too”药的国家。“me too”药,就是研究别人研发出来的新药化学结构,然后在成千上万个化学品种寻找出一个东西,替换掉结构中的某个关键部分。这样的药品属于“b类”、“c类”新药,也可以申请专利。很多国外的制药公司至今也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战略也被称为“快速跟进”战略。日本自从1976年实施药品专利保护制度以来,依靠“me too”战略,发展成世界上医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热门点击

推荐电子资讯

iPhone5S/iPhone5C获工信部认证
库克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自去年3月以来他已...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