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电子资讯 » 市场行情

英特尔多元化渗透市场

发布时间:2008/5/23 0:00:00 访问次数:322

换标之后的英特尔进入了策略执行阶段,1月9日,英特尔新一代应用双核平台产品——欢悦(viiv)平台和代号为napa的新一代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平台。1月4日,英特尔通过换标宣布其战略方面转变。

本报专访的易观和赛迪专家普遍认为,英特尔一系列举动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个体行为,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it时代已经到来。

芯片市场竞争会加剧

“在消费者所接触到的低端台式机和笔记本市场,amd将更加积极执行扩张的市场策略,提高产品性价比,并争取更多中国厂商的支持。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将有更多的选择的同时,cpu之争将更加激烈。”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高级分析师徐晓新告诉记者。

这段日子在中国,“挑战者”amd在气势上与英特尔几乎是“绝代双骄”了。在联想、方正、七喜等均投身于amd之后,清华同方前不久高调宣布与amd合作,该公司推出的9款基于amd速龙64和amd闪龙处理器的家用和商用电脑。amd在2005年结束前彻底打开了与国内前三甲厂商合作的大门。

根据易观数据,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在国内台式机cpu方面占70.1%份额,amd占28%,笔记本方面英特尔占92.3%,amd占7%左右。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高级分析师徐晓新认为amd在中国达到如此的声势主要缘自amd在中国市场上不遗余力的营销。

“amd通过向中国转让x86芯片技术、在中国召开全球董事会等高端的公关手段,建立了与中国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它一改原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转为以城市包围农村,即从着眼于diy市场,转向重点挖掘品牌机市场,推动与品牌机厂商的联盟。随着amd64位双核芯片的推出,amd强化了与品牌机厂商的战略合作,衬托化提高自己的形象。”徐晓新告诉记者。

国内著名营销专家黄江伟认为,amd已经冲破英特尔长期制造的包围圈。“越来越多的主流厂商在pc和服务器中都开始大规模使用amd的处理器,英特尔固若金汤的大堤已经被撕开,决堤也不是没有可能。

amd的品牌形象一旦初有规模,势必为以后的强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同方等同时采用两家芯片厂商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加速,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厂商同时可选择两个芯片商的情况将更多地出现。这都会极大的减少英特尔的市场份额。”这是徐晓新和黄江伟共同的观点。

虽然易观统计的威盛,龙芯等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2%左右,但是它们也毫不手软的在英特尔力量薄弱的边缘领域抢夺着市场,英特尔该怎么办?

老芯片商的多元化渗透

“作为计算机芯片的老大,发现在终端产品模糊的时代,它的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都变大了,另外,终端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仅仅提供芯片是不够的,要提供平台和方案,换标是战略,napa和viiv是英特尔的策略。”徐晓新说“我认为英特尔此番策略不是转型,更恰切地说在于渗透,计算机产品和消费电子的界限愈来愈模糊了,老芯片厂商要考虑更切合它自己利益的未来。”

所以徐晓新认为,英特尔的多元化渗透不仅仅在于来自芯片领域日剧激烈的竞争,还在于英特尔高明的战略眼光。

易观国际助理首席分析师王涛的看法和赛迪徐晓新的基本一致,不过王涛认为英特尔开拓新市场的原因在于“计算机产品市场发展潜力降低了。”

“作为计算机产品市场最大的芯片供应商,从目前情况来看,英特尔的计算产品芯片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尽管盈利空间依然巨大,但整个市场上很难再找到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方面,amd等日益快速的跟进竞争,对英特尔计算芯片市场的威胁越来越大,这也是英特尔寻找新市场的一个推动因素。”王涛告诉记者。

王涛认为,在amd竭尽权利争夺计算产品芯片市场,还没有过多精力进入其他领域的情况下,在把握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入消费ic37开拓崭新的市场,始终保持先于竞争对手对新兴的市场潜力较大的市场的进入,也是英特尔为了保持整体竞争的领先优势、推进战略转型的关键原因。“从简单的市场竞争理论来看,英特尔想要做到的是‘人无我有的’战略。”

盛宴还是革命

易观和赛迪专家普遍认为,英特尔一系列举动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个体行为,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it时代已经到来。

“intel之所以不遗余力进行笔记本平台推广,除了笔记本比台式机更高的成长率外,看重的是整个移动计算的市场,这一市场包括手机对3c融合最大的影响在于,抢占3c融合的制高点,从芯片和平台层面推动3c融合和数字家庭的发展进程,将intel的竞争优势从以pc为中心的计算领域拓展到更广泛的消费电子和通讯领域。”徐晓新说。

徐晓新认为,这将会大大加速3c融合和数字家庭发展的进程,改变消费电子和pc泾渭分明的割裂格局,这会是一次消费电子和pc优势厂商之间的一次洗牌,原来在消费电子和pc各自领域占据优势的企业都要面对由于融合带来的来自另外一个领域的竞争和挑战,同时也面临来融合带来的新兴市场机会,简

换标之后的英特尔进入了策略执行阶段,1月9日,英特尔新一代应用双核平台产品——欢悦(viiv)平台和代号为napa的新一代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平台。1月4日,英特尔通过换标宣布其战略方面转变。

本报专访的易观和赛迪专家普遍认为,英特尔一系列举动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个体行为,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it时代已经到来。

芯片市场竞争会加剧

“在消费者所接触到的低端台式机和笔记本市场,amd将更加积极执行扩张的市场策略,提高产品性价比,并争取更多中国厂商的支持。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将有更多的选择的同时,cpu之争将更加激烈。”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高级分析师徐晓新告诉记者。

这段日子在中国,“挑战者”amd在气势上与英特尔几乎是“绝代双骄”了。在联想、方正、七喜等均投身于amd之后,清华同方前不久高调宣布与amd合作,该公司推出的9款基于amd速龙64和amd闪龙处理器的家用和商用电脑。amd在2005年结束前彻底打开了与国内前三甲厂商合作的大门。

根据易观数据,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在国内台式机cpu方面占70.1%份额,amd占28%,笔记本方面英特尔占92.3%,amd占7%左右。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高级分析师徐晓新认为amd在中国达到如此的声势主要缘自amd在中国市场上不遗余力的营销。

“amd通过向中国转让x86芯片技术、在中国召开全球董事会等高端的公关手段,建立了与中国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它一改原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转为以城市包围农村,即从着眼于diy市场,转向重点挖掘品牌机市场,推动与品牌机厂商的联盟。随着amd64位双核芯片的推出,amd强化了与品牌机厂商的战略合作,衬托化提高自己的形象。”徐晓新告诉记者。

国内著名营销专家黄江伟认为,amd已经冲破英特尔长期制造的包围圈。“越来越多的主流厂商在pc和服务器中都开始大规模使用amd的处理器,英特尔固若金汤的大堤已经被撕开,决堤也不是没有可能。

amd的品牌形象一旦初有规模,势必为以后的强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同方等同时采用两家芯片厂商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加速,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厂商同时可选择两个芯片商的情况将更多地出现。这都会极大的减少英特尔的市场份额。”这是徐晓新和黄江伟共同的观点。

虽然易观统计的威盛,龙芯等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2%左右,但是它们也毫不手软的在英特尔力量薄弱的边缘领域抢夺着市场,英特尔该怎么办?

老芯片商的多元化渗透

“作为计算机芯片的老大,发现在终端产品模糊的时代,它的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都变大了,另外,终端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仅仅提供芯片是不够的,要提供平台和方案,换标是战略,napa和viiv是英特尔的策略。”徐晓新说“我认为英特尔此番策略不是转型,更恰切地说在于渗透,计算机产品和消费电子的界限愈来愈模糊了,老芯片厂商要考虑更切合它自己利益的未来。”

所以徐晓新认为,英特尔的多元化渗透不仅仅在于来自芯片领域日剧激烈的竞争,还在于英特尔高明的战略眼光。

易观国际助理首席分析师王涛的看法和赛迪徐晓新的基本一致,不过王涛认为英特尔开拓新市场的原因在于“计算机产品市场发展潜力降低了。”

“作为计算机产品市场最大的芯片供应商,从目前情况来看,英特尔的计算产品芯片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尽管盈利空间依然巨大,但整个市场上很难再找到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方面,amd等日益快速的跟进竞争,对英特尔计算芯片市场的威胁越来越大,这也是英特尔寻找新市场的一个推动因素。”王涛告诉记者。

王涛认为,在amd竭尽权利争夺计算产品芯片市场,还没有过多精力进入其他领域的情况下,在把握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入消费ic37开拓崭新的市场,始终保持先于竞争对手对新兴的市场潜力较大的市场的进入,也是英特尔为了保持整体竞争的领先优势、推进战略转型的关键原因。“从简单的市场竞争理论来看,英特尔想要做到的是‘人无我有的’战略。”

盛宴还是革命

易观和赛迪专家普遍认为,英特尔一系列举动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个体行为,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it时代已经到来。

“intel之所以不遗余力进行笔记本平台推广,除了笔记本比台式机更高的成长率外,看重的是整个移动计算的市场,这一市场包括手机对3c融合最大的影响在于,抢占3c融合的制高点,从芯片和平台层面推动3c融合和数字家庭的发展进程,将intel的竞争优势从以pc为中心的计算领域拓展到更广泛的消费电子和通讯领域。”徐晓新说。

徐晓新认为,这将会大大加速3c融合和数字家庭发展的进程,改变消费电子和pc泾渭分明的割裂格局,这会是一次消费电子和pc优势厂商之间的一次洗牌,原来在消费电子和pc各自领域占据优势的企业都要面对由于融合带来的来自另外一个领域的竞争和挑战,同时也面临来融合带来的新兴市场机会,简

热门点击

推荐电子资讯

iPhone5S/iPhone5C获工信部认证
库克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自去年3月以来他已...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