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集成电路( MONITOR )
M52737SP
3路视频前置放大器, OSD的混合,回扫消隐
描述
该M52737SP是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放大器西文
视频信号,具有三通道放大器呃用的频带宽度
150MHz的。该电路还采用了OSD混合功能。
所述电路是使用具有高分辨率的显示器最有用
的OSD ,并且其功能可用于每个信道,包括OSD
消隐, OSD混合,回扫消隐,宽频带放大器阳离子,
对比度控制(主副) ,以及亮度控制。
BLK IN( FOR OSD )
V
CC1
(B)
INPUT ( B)
SUB对比度( B)
OSD中的(b )
GND1 ( B)
1
2
3
4
5
6
7
8
9
36 OSD调节
35 OUTPUT ( B)
34 V
CC2
(B)
33 HOLD ( B)
32 NC
31 GND2 ( B)
30 OUTPUT ( G)
29 V
CC2
(G)
28 HOLD ( G)
27 NC
26 GND2 ( G)
25 OUTPUT (R )
24 V
CC2
(R)
23 HOLD (R )
22 NC
21 GND2 (R)的
20 BLK IN(用于回扫)
19亮度
引脚配置(顶视图)
特点
V
CC1
(G)
INPUT ( G)
SUB对比度( G)
频带宽度: RGB ................................ 150MHz的( 3V
P-P
)
OSD..............................................50MHz
输入: RGB ............................................... .............. 0.7V
P-P
(典型值)。
OSD...............................................3.0V
P-P
分钟。 (正)
BLK (针对OSD ) ............................... 3.0V
P-P
分钟。 (正)
追溯BLK .................................. 3.0V
P-P
分钟。 (正)
输出: RGB ............................................... ............ 4.5V
P-P
( MAX 。 )
OSD...........................................................4.5V
P-P
( MAX 。 )
调整对比度和OSD调,对于每个,两种类型的控制
提供,主副。与主控制,对比度或
3信道的OSD调可以同时改变。子
控制用于调节一个给定的信道的对比度
个别。控制端可以通过应用控制
电压为0 5V 。
该直流电源,因为在IC输出端保持稳定
一个反馈电路是内置的。
M52737SP
OSD IN( G) 10
GND1 ( G) 11
V
CC1
(R) 12
输入( R) - 13
SUB对比度(R) - 14
OSD中(R) - 15
GND1 (R) - 16
主要对比17
CP 18
应用
数据显示监视器
大纲36P4E
NC :无连接
推荐运行条件
电源电压范围............................................... ..... 11.5 12.5V
额定电源电压............................................... ................. 12.0V
框图
HOLD (R )
输出(B)中
HOLD ( B)
GND2 ( B)
V
CC2
(G)
NC
输出(R)的
BLK IN(用于回扫)
OSD调整
HOLD ( G)
GND2 ( G)
V
CC2
(R)
NC- GND2 (R)的
NC
亮度
V
CC2
(B)
OUTPUT (G )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B- CH
BLK
B
亮度
G- CH
BLK
G
亮度
R-CH
BLK
R
亮度
B
AMP
B
HOLD
G
AMP
G
HOLD
R
AMP
R
HOLD
B
OSD MIX
B OSD
消隐
G
OSD MIX
摹OSD
消隐
R
OSD MIX
OSD
消隐
B
钳
B
对比
G
钳
G
对比
R
钳
R
对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LK IN
INPUT ( B)
V
CC1
(G)
GND1 ( G)
输入( R)的
主
子
在OSD
OSD中(R) -
(对于OSD )
(B)
对比度( G)
对比
子
子
V
CC1
(B)
INPUT ( G)
对比度(B ) GND1 (B )
V
CC1
(R)的对比度(R)的
GND1 (R)的
OSD IN( G)
CP IN
1
三菱集成电路( MONITOR )
M52737SP
3路视频前置放大器, OSD的混合,回扫消隐
电气特性
(续)
测试条件
符号
参数
TEST
点
(s)
输入
SW13
外部电源( V)
脉冲输入
分钟。
范围
单位
典型值。
马克斯。
SW8 SW3
R-CH
G- CH B- CH V4
5
SW1,
V17 V19 V36
SW18
5, 10,
SW20
15
P
DCL
底座电压
温度
characteristics2
OSD脉冲
characteristics1
OSD脉冲
characteristics2
OSD调节控制
特征
(最大)
OSD调节控制
相关特性
(最大)
OSD调节控制
特征
(最小)
OSD调节控制
相关特性
(最小)
OSD输入阈值
电压
BLK输入阈值
电压
回扫电压BLK
回扫BLK输入
阈值电压
T.P.35
b
b
b
T.P.30
SG5 SG5 SG5
T.P.25
T.P.35
T.P.30
T.P.25
T.P.35
T.P.30
T.P.25
T.P.35
T.P.30
T.P.25
a
a
a
a
a
a
a
a
a
5
2
b
SG4
a
a
a
a
a
-0.3
0
0.3
V
DC
OTR
5
5
SW1...a
VARI- VARI- B
其他... B
能能SG4 SG6
SW1...a
VARI- VARI- B
其他... B
能能SG4 SG6
3.5
8
纳秒
OTF
5
5
3.5
8
纳秒
Oaj1
5
5
2
4
b
b
SG4 SG6
3.9
4.6
5.3
V
P-P
Oaj1
相对于上述测量值
T.P.35
T.P.30
T.P.25
a
a
a
b
b
SG4 SG6
a
0.8
1
1.2
Oaj2
5
5
2
0
0
0.5
V
P-P
Oaj2
相对于上述测量值
T.P.35
a
a
a
T.P.30
T.P.25
T.P.35
b
b
b
T.P.30
SG5 SG5 SG5
T.P.25
T.P.35
a
a
a
T.P.30
T.P.25
T.P.35
a
a
a
T.P.30
T.P.25
SW1...a
b
其他... B
SG4 SG6
0.8
a
a
b
SG7
b
SG7
1
1.2
OSDth
5
5
2
5
1.7
2.5
3.5
V
DC
V1th
5
5
2
5
b
SW1...b
SG6
SG4
另外一...
a
a
a
a
1.7
2.5
3.5
V
DC
H
BLK
5
5
2
0
0.2
0.5
V
DC
HVTH
5
5
2
0
0.5
1.5
2.5
V
DC
电气特性测试方法
1.由于信号输入引脚和脉冲输入的说明
开关数量已经在补充表给出,只
外部电源开关号码都包含在笔记
下文。
子相反的电压V4 , V9和V14总是设置为相同的
电压,因此只V4被称为补充表。
I
CC
短路电流
测定条件为在补充表中列出。
测量电流表在测试点A时, SWA设置为B 。
VOMAX输出动态范围
如下所述电压V19是变化的:
1.减少V19逐渐在输入SG5到针13 (8 3 ) 。
测量时的电压波形输出的底部
T.P25 (30或35 )被扭曲。该电压称为V
OLR
(V
OLG
or
V
OLB
).
0.0
波形输出的T.P25
(等同于在T.P30和T.P35输出)。
5.0
2.增加V19渐渐地,测量电压时,顶部
波形输出T.P25 (30或35)的失真。该
电压称为V
高级代表办事处
(V
OHG
或V
OHB
).
3.电压V
OMAX
计算由下面的方程:
V
OMAX
=V
高级代表办事处
(V
OHG
, V
OHB
)-V
OLR
(V
OLG
, V
OLB
)
(V)
4
三菱集成电路( MONITOR )
M52737SP
3路视频前置放大器, OSD的混合,回扫消隐
VIMAX最大输入
电压V17变为2.5V,并增加输入信号
振幅逐渐从700mV的开始
P-P
.
测量的振幅时的输出信号开始变得
扭曲。
GV最大增益
ΔGV
相对最大增益
1.输入SG5到针13 (8 3 ) ,并且读出输出的振幅
T.P25 (30或35)。振幅被所谓的V
OR1
(V
OG1
或V
OB1
) .
2.最大增益G
V
计算由下面的方程:
G
V
=20LOG
V
OR1
(V
OG1
, V
OB1
) [V
P-P
]
[V
P-P
]
0.7
V
SCR2
副对比度控制特性(最低)
V
SCR2
副对比度控制相特性(最低)
1.设置V4 , V9和V14为1.0V 。其它条件在所给
补充表。
2.测量T.P25 ( 30或35 )的振幅输出。测得的
值是所谓的V
OR5
(V
OG5
或V
OB5
) ,并且被处理为V
SCR2
.
3.相对特性
V
SCR2
由下式计算
如下:
V
SCR2
=V
OR5
/V
OG5
, V
OG5
/V
OB5
, V
OB5/
V
OR5
V
SCR3
对比度/分对比度控制特性(典型值)
V
SCR3
对比度/分对比度控制相
特性(典型值)
1.设置V4 , V9 , V14和V17为3.0V 。其他条件如定
在补充表。
2.测量T.P25 ( 30或35 )的幅度。所测量的值
被称为V
OR6
(V
OG6
或V
OB6
) 。和被处理为V
SCR3
.
3.相对分对比度控制特性
V
SCR3
is
V
SCR3
=V
OR6
/V
OG6
, V
OG6
/V
OB6
, V
OB6
/V
OR6
V
B1
亮度控制特性(最大值)
V
B1
亮度控制的相对特性(最大值)
1.测定条件如在补充表给出。
2.测量输出T.P25 (30或35)用电压表。
所测量的值被称为V
OR7
(V
OG7
或V
OB7
),以及处理
为V
B1
.
3.为了获得亮度控制相对的特点,计算
在信道之间的输出差,利用V
OR7
, V
OG7
和V
OB7
.
3.相对最大增益
G
计算由下面的方程:
G
V
=V
OR1
/V
OG1
, V
OG1
/V
OB1
, V
OB1
/V
OR1
V
CR1
对比度控制特性(典型值)
V
CR1
对比度控制的相对特性(典型值)
1.测定条件如在补充表给出。
V17的设置更改为4V 。
2.测量T.P25 ( 30或35 )的振幅输出。测得的
值是所谓的V
OR2
(V
OG2
或V
OB2
).
3.对比度控制特性V
CR1
和相对特性
V
CR1
是计算出分别由下面的等式:
V
CR1
=20LOG
V
OR2
(V
OG2
, V
OB2
) [V
P-P
]
[V
P-P
]
0.7
V
CR1
=V
OR2
/V
OG2
, V
OG2
/V
OB2
, V
OB2
/V
OR2
V
CR2
对比度控制特性(最低)
V
CR2
对比度控制的相对特性(最低)
1.将V17为1.0V 。其他条件如在补充定
表。
2.测量T.P25振幅输出( 30or 35 ) 。测得的
值是所谓的V
OR3
(V
OG3
或V
OB3
) ,并且被处理为V
CR2
.
3.对比度控制相特征
V
CR2
通过计算
下面的等式:
V
OR2
=V
OR3
/V
OG3
, V
OG3
/V
OB3
, V
OB3
/V
OR3
V
SCR1
副对比度控制特性(典型值)
V
SCR1
副对比度控制相特性(典型值)
1.设置V4 , V9和V14到4.0V 。其它条件在所给
补充表。
2.测量T.P25 ( 30或35 )的振幅输出。测得的
值是所谓的V
OR4
(V
OG4
或V
OB4
).
3.分对比度控制特性V
SCR1
和相对
特征
V
SCR1
进行计算,分别由
公式如下:
V
SCR1
=20LOG
V
OR4
(V
OG4
, V
OB4
) [V
P-P
]
[V
P-P
]
0.7
V
B1
=V
OR7
-V
OG7
=V
OG7
-V
OB7
=V
OB7
-V
OR7
[V]
V
B2
亮度控制特性(典型值)
V
B2
亮度控制的相对特性(典型值)
1.测定条件如在补充表给出。
2.测量输出T.P25 (30或35)用电压表。
所测量的值被称为V
OR7'
(V
OG7'
或V
OB7'
) ,并且是
作为V
B2
.
3.为了获得亮度控制的相对特性( ΔV
B2
),
计算在信道之间的输出的差,
采用V
OR7'
, V
OG7'
和V
OB7'
.
V
B2
=V
OR7'
-V
OG7'
=V
OG7'
-V
OB7'
=V
OB7'
-V
OR7'
[V]
V
SCR1
=V
OR4
/V
OG4
, V
OG4
/V
OB4
, V
OB4
/V
OR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