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A34N25
典型特征
(续)
1.2
3.0
2.5
BV
DSS
(归一化)
漏源击穿电压
R
DS ( ON)
(归一化)
漏源导通电阻
1.1
2.0
1.0
1.5
1.0
※
注意事项:
1. V
GS
= 10 V
2. I
D
= 17 A
0.9
※
注意事项:
1. V
GS
= 0 V
2. I
D
= 250
μ
A
0.5
0.8
-100
-50
0
50
100
o
150
200
0.0
-100
-50
0
50
100
o
150
200
T
J
,结温[C]
T
J
,结温[C]
图7.击穿电压变化
与温度。
图8.导通电阻变化
与温度。
10
3
40
在这一领域
由R有限公司
DS ( ON)
10
2
I
D
,漏电流[ A]
100
s
1毫秒
10毫秒
10
1
10
s
30
DC
I
D
,漏电流[ A]
2
20
10
0
※
注意事项:
1. T
C
= 25 C
2. T
J
= 150 C
3.单脉冲
o
o
10
10
-1
10
0
10
1
10
0
25
50
75
100
125
150
V
DS
,漏源电压[V]
T
C
,外壳温度[ ℃ ]
图9.最高安全工作区。
图10.最大漏极电流
VS外壳温度。
10
0
(T )和T H的é R M一l研究(E S) P 0:N发E
D = 0 .5
※
N 2 O TE S:
1 . Z
θ
J·C
( t ) = 0 . 5 1
℃
/ W M A X 。
2 。 ü TY F A C到R,D = T
1
/t
2
3 . T
J·M
- T
C
= P
D M
* Z
θ
J·C
( t )
10
-1
0 .2
0 .1
0 .0 5
0 .0 2
0 .0 1
P
DM
t
1
的I N G - 乐P ü LS ê
θ
JC
10
-2
t
2
Z
10
-5
10
-4
10
-3
10
-2
10
-1
10
0
10
1
t
1
,S单方W AVE P ü LS E D URAT IO N [秒]
图11.瞬态热响应曲线。
2001仙童半导体公司
版本A , 200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