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采购:元件业的新机遇
发布时间:2007/8/28 0:00:00 访问次数:381
香港依利安达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邓观瑶
面对全球竞争提升企业实力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和周期变化,带动并影响着元器件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小波动,对作为中间产品的元器件行业来讲就是大波动。在市场低迷的过程中,元器件行业既经受考验,同时也获得增长。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向亚洲寻求低成本的生产,促进了几次不同的技术转移和市场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吸引力不仅是低廉的土地成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还包括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而随着一种崭新的模式即虚拟生产模式的成熟,电子产品制造不断向中国转移和集中,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关注的焦点。要真正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其中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发展、土地的开发、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改变、知识产权和市场化配套等,但在加入WTO、奥运、世博会将在中国举行等一系列有利因素的影响下,这一进程将加快。
全球性采购、市场、配套的趋势,使得著名的电子供应商都到中国来做产品、供应、销售和服务,这为中国元器件厂商带来商机无限。过去,中国元器件企业依靠成本优势在世界各地竞争,作为元器件供应商,要抓住全球采购配套的商机,应该协助我们的客户在不同的产品环节提供附加值,在设计、研发、生产和配套、物流等方面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服务。依利安达的做法是,无论客户到哪里,我们的生产就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国内元器件市场需求很大,但很多关键元器件还是靠从国外进口。这一方面是差距,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存在发展空间,从知识、技术、产品创新到产业、企业的创新都存在很大的空间,也需要有非常大的改进,因为我们要面对全世界的产品供应商及其背后全球化的营销商。在关键元器件的研发上,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很重要,要成为世界级的供应商,还要与国际营销商设立全球营运部门,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机遇中,力争扩大国产元器件的份额。
元器件企业面对的是全球竞争,在机遇面前,最终还要看自己企业的竞争力。
香港关键零部件制造协会理事长 林伦理
优秀供货商需要具备综合素质
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盈利的目标,元器件供应商要与客户进行紧密合作。这是香港企业在长期与海外买家交往中获得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只有具有灵活性,才能做出迅速反应。从电报,到传真,到电邮,到互联网上交易,网上投标,香港企业没有一刻停止进步。香港政府和企业对信息的畅通交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务求与世界接轨。在这方面内地企业不但可以和香港企业合作,也可独自使用香港这个平台。品质是切入世界供应链的入场券。没有品质,也就没有制造业的明天。在这方面,一定要严格执行品质制度。ISO9000、ISO14000、QS9000、6西格玛等品质标准,要认真让全体员工严格执行和运用,要成为公司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也是与世界对接的一个重要工具。当我们有了这种工具,我们和海外公司就有了共同语言,心理上就靠近了很多。
香港企业还注意到,要让客户满意,还必须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向纵深处发展自己的供应链。我们只有主动积极地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找到提高成品率,节约能源、材料,减少供应环节及浪费的办法,才有机会成为优秀的供货商。
要成为优秀的供货商还必须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客户的产品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的。每一个进步,都要求组件有所突破,从被动组件,由接插式到片式,到01、02微细化,无一不要求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我们一定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我会主席企业新科实业从软盘磁头到硬盘磁头,到微型磁头,无一不是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成果。该公司在中国及美国等地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及成果,正说明它之所以能占有世界计算机磁头40%市场的原因。
创新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文化。要创新就要懂得与人合作,兼容并蓄,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该付专利的东西,我们付,该自己研究的,自己动手。我们尚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做。对于需要的人才,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去寻找,哪里有人才,就往哪里去。要融入世界,要切入世界供应链,就要有世界眼光,有世界的胸怀,有和世界对话的能力。要和世界对接,我们需要世界级的人才,我们应该有勇气成为世界级人才。
台北市电子零件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朱耀光
渠道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台湾的电子工业经过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拥有了全球第一的晶圆代工与封装测试业,世界第二的IC设计业以及许多产量第一的产品,因此台湾在全球信息产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台湾的电子元器件渠道商在上述的有利环境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去年台湾通过渠道商所得的销售收入达到130亿美元,今年将达到170亿-180亿美元。目前,台湾的渠道商有近三十家已上市,还有许多在筹划中,可方便迅速地从资本市场
香港依利安达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邓观瑶
面对全球竞争提升企业实力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和周期变化,带动并影响着元器件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小波动,对作为中间产品的元器件行业来讲就是大波动。在市场低迷的过程中,元器件行业既经受考验,同时也获得增长。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向亚洲寻求低成本的生产,促进了几次不同的技术转移和市场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吸引力不仅是低廉的土地成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还包括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而随着一种崭新的模式即虚拟生产模式的成熟,电子产品制造不断向中国转移和集中,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关注的焦点。要真正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其中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发展、土地的开发、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改变、知识产权和市场化配套等,但在加入WTO、奥运、世博会将在中国举行等一系列有利因素的影响下,这一进程将加快。
全球性采购、市场、配套的趋势,使得著名的电子供应商都到中国来做产品、供应、销售和服务,这为中国元器件厂商带来商机无限。过去,中国元器件企业依靠成本优势在世界各地竞争,作为元器件供应商,要抓住全球采购配套的商机,应该协助我们的客户在不同的产品环节提供附加值,在设计、研发、生产和配套、物流等方面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服务。依利安达的做法是,无论客户到哪里,我们的生产就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国内元器件市场需求很大,但很多关键元器件还是靠从国外进口。这一方面是差距,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存在发展空间,从知识、技术、产品创新到产业、企业的创新都存在很大的空间,也需要有非常大的改进,因为我们要面对全世界的产品供应商及其背后全球化的营销商。在关键元器件的研发上,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很重要,要成为世界级的供应商,还要与国际营销商设立全球营运部门,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机遇中,力争扩大国产元器件的份额。
元器件企业面对的是全球竞争,在机遇面前,最终还要看自己企业的竞争力。
香港关键零部件制造协会理事长 林伦理
优秀供货商需要具备综合素质
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盈利的目标,元器件供应商要与客户进行紧密合作。这是香港企业在长期与海外买家交往中获得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只有具有灵活性,才能做出迅速反应。从电报,到传真,到电邮,到互联网上交易,网上投标,香港企业没有一刻停止进步。香港政府和企业对信息的畅通交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务求与世界接轨。在这方面内地企业不但可以和香港企业合作,也可独自使用香港这个平台。品质是切入世界供应链的入场券。没有品质,也就没有制造业的明天。在这方面,一定要严格执行品质制度。ISO9000、ISO14000、QS9000、6西格玛等品质标准,要认真让全体员工严格执行和运用,要成为公司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也是与世界对接的一个重要工具。当我们有了这种工具,我们和海外公司就有了共同语言,心理上就靠近了很多。
香港企业还注意到,要让客户满意,还必须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向纵深处发展自己的供应链。我们只有主动积极地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找到提高成品率,节约能源、材料,减少供应环节及浪费的办法,才有机会成为优秀的供货商。
要成为优秀的供货商还必须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客户的产品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的。每一个进步,都要求组件有所突破,从被动组件,由接插式到片式,到01、02微细化,无一不要求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我们一定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我会主席企业新科实业从软盘磁头到硬盘磁头,到微型磁头,无一不是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成果。该公司在中国及美国等地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及成果,正说明它之所以能占有世界计算机磁头40%市场的原因。
创新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文化。要创新就要懂得与人合作,兼容并蓄,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该付专利的东西,我们付,该自己研究的,自己动手。我们尚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做。对于需要的人才,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去寻找,哪里有人才,就往哪里去。要融入世界,要切入世界供应链,就要有世界眼光,有世界的胸怀,有和世界对话的能力。要和世界对接,我们需要世界级的人才,我们应该有勇气成为世界级人才。
台北市电子零件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朱耀光
渠道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台湾的电子工业经过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拥有了全球第一的晶圆代工与封装测试业,世界第二的IC设计业以及许多产量第一的产品,因此台湾在全球信息产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台湾的电子元器件渠道商在上述的有利环境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去年台湾通过渠道商所得的销售收入达到130亿美元,今年将达到170亿-180亿美元。目前,台湾的渠道商有近三十家已上市,还有许多在筹划中,可方便迅速地从资本市场
上一篇:谁说元器件越少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