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哪一种时延占主导地位必须具体分析
发布时间:2014/9/9 21:14:43 访问次数:4244
必须指出,在总时延中,N10028-B1002-3BA究竟是哪一种时延占主导地位必须具体分析。现在我们暂时忽略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山。假定有一个长度为100 MB的数据块(这里的M显然不是指106而是指220,即1 048 576。B是字节,1字节=8比特),在带宽为l Mb/s的信道上(这里的M是106)连续发送,其发送时延是
100 x 1048576 x 8+ l06 = 838.9 s
即大约要用14分钟才能把这样大的数据块发送完毕。然而,若将这样的数据块用光纤传送到1000 km远的计算机,那么每一个比特在1000 km的光纤上只需用5 ms就能到达目的地。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发送时延占主导地位。如果我们把传播距离减小到1 km,那么传播时延也会相应地减小到原来数值的千分之一。然而,由于传播时延在总时延中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总时延的数值基本上还是由发送时延来决定的。
再看一个例子。要传送的数据仅有1个字节(如键盘上键入的一个字符,共8 bit),在1 Mb/s的信道上的发送时延是
8÷ l06 = 8 x l04 s = 8 }is
当传播时延为5 ms时,总时延为5.008 ms。在这种情况下,传播时延决定了总时延。这时,即使把数据率提高到1 000倍(即将数据的发送速率提高到1Gb/s),总时延也不会减小多少。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数据的发送速率越高,传送得就越快”。这是因为数据传送的总时延是由公式(1-3)右端的四项时延组成的,不能仅考虑发送时延一项。
必须指出,在总时延中,N10028-B1002-3BA究竟是哪一种时延占主导地位必须具体分析。现在我们暂时忽略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山。假定有一个长度为100 MB的数据块(这里的M显然不是指106而是指220,即1 048 576。B是字节,1字节=8比特),在带宽为l Mb/s的信道上(这里的M是106)连续发送,其发送时延是
100 x 1048576 x 8+ l06 = 838.9 s
即大约要用14分钟才能把这样大的数据块发送完毕。然而,若将这样的数据块用光纤传送到1000 km远的计算机,那么每一个比特在1000 km的光纤上只需用5 ms就能到达目的地。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发送时延占主导地位。如果我们把传播距离减小到1 km,那么传播时延也会相应地减小到原来数值的千分之一。然而,由于传播时延在总时延中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总时延的数值基本上还是由发送时延来决定的。
再看一个例子。要传送的数据仅有1个字节(如键盘上键入的一个字符,共8 bit),在1 Mb/s的信道上的发送时延是
8÷ l06 = 8 x l04 s = 8 }is
当传播时延为5 ms时,总时延为5.008 ms。在这种情况下,传播时延决定了总时延。这时,即使把数据率提高到1 000倍(即将数据的发送速率提高到1Gb/s),总时延也不会减小多少。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数据的发送速率越高,传送得就越快”。这是因为数据传送的总时延是由公式(1-3)右端的四项时延组成的,不能仅考虑发送时延一项。
上一篇: 时延(delay或latency)
上一篇:时延带宽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