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051 IP软核的改进性设计及其在视频字符叠加器中的重应用(图)
发布时间:2007/8/28 0:00:00 访问次数:415
电子技术应用 李建峰 张金艺 谢 军
摘要:介绍了系统芯片SOC的概念和M8051 IP软核的原理,给出了视频字符叠加器VAD——SOC中M8051 IP软核的作用,详细介绍了I2C主控制器模块的设计,给出了功能信真波形,最后对M8051 IP软核在视频字符叠加器中的重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系统芯片 微控制器 M8051 IP软核 视频字符叠加器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使得将复杂系统集成在单个芯片上成为可能,于是便出现了系统芯片SOC(System on a Chip)。传统芯片设计方法关注的是如何创建一个全新的设计并进行有效的验证;如今在SOC设计中,基于IP模块的功能组装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功能设计而成为主流设计方法。基于IP模块的SOC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系统设计的应用层次,利用现有的IP资源,根据系统需求选用适当的IP模块,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基于IP模块的SOC设计方法是采用IP模块而不是采用基本逻辑或电路单元作为基础单元,即以功能组装代替功能设计。这就提高了设计者的设计能力。能够较快地完成设计,保证设计成功,以极低的价格满足市场需求。
M8051 IP软核是高性能的8位微控制器(MCU),它的每个机器周期只需要两个时钟周期而不是标准8051[1]软核的十二个周期,但是它的功能却与标准的8051软核兼容。这就使得M8051 IP软核在同样功耗的情况下运行速度比标准的8051软核提高六倍,也就是说,若在同样的运行速度下,M8051 IP软核的功耗仅仅是标准8051软核的六分之一。这对于现在的便携式数字产品或低功耗产品或低功耗产品来说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视频字符叠加器是一种在视频信号中叠加入字符或简单的图文信息,从而在屏幕的特定位置上与图像信号同时进行显示的设备[2]。视频字符叠加器VAD——SOC的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IP模块:M8051 IP软核、I2C主控制器模块、存储器核和全彩色字符叠加处理器(FCA IP)等。其实现的功能是将片外或内置的叠加字符ROM(如E/E2PROM、双口RAM或Flash)中储存的字符信息转变为可叠加在视频信号上的信息,同时通过内部时序控制功能单元,调节叠加字符在监视器上的叠加位置、大小及其背景色和前景色等。
本文主要介绍M8051 IP软核的改进设计,对其进行有效的仿真和验证;并对M8051 IP软核在视频字符叠加器VAD_SOC中的重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1 M8051 IP软核结构及其改进性设计
1.1 M8051 IP软核的结构
M8051 IP软核的功能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1)算术逻辑单元(ALU)部分:位算术逻辑单元、带进位的算术逻辑单元、8位的算术逻辑单元,操作数的选择、乘法/除法单元。
(2)数据存储与交换部分:内部数据存储器、内部专用寄存器及其复用、专用功能寄存器的复用、核级专用功能寄存器。
(3)状态机与程序存储部分:主状态机、程序计数器、程序计数器的运算单元。
(4)指令译码部分:部分指令、指令译码。
(5)外围设备部分:(I/O)端口寄存器、中断、定时器、计数器、通用串行口。
从图2可以看出,M8051 IP软核与传统8051单片机在组成部分及指令系统部分是兼容的,但功能上有些不同,所以,若要将M8051 IP软核集成视频字符叠加器VAD_SOC中,则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扩展和可复用设计。
1.2 I2C主控制器的RTL级实现
I2C总线是Philips公司提出的一种串行数据传输技术,通过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两个总线即可完成全双工同步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在需要与外围器件进行低速通信时,I2C总线是个不错的选择。
电子技术应用 李建峰 张金艺 谢 军
摘要:介绍了系统芯片SOC的概念和M8051 IP软核的原理,给出了视频字符叠加器VAD——SOC中M8051 IP软核的作用,详细介绍了I2C主控制器模块的设计,给出了功能信真波形,最后对M8051 IP软核在视频字符叠加器中的重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系统芯片 微控制器 M8051 IP软核 视频字符叠加器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使得将复杂系统集成在单个芯片上成为可能,于是便出现了系统芯片SOC(System on a Chip)。传统芯片设计方法关注的是如何创建一个全新的设计并进行有效的验证;如今在SOC设计中,基于IP模块的功能组装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功能设计而成为主流设计方法。基于IP模块的SOC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系统设计的应用层次,利用现有的IP资源,根据系统需求选用适当的IP模块,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基于IP模块的SOC设计方法是采用IP模块而不是采用基本逻辑或电路单元作为基础单元,即以功能组装代替功能设计。这就提高了设计者的设计能力。能够较快地完成设计,保证设计成功,以极低的价格满足市场需求。
M8051 IP软核是高性能的8位微控制器(MCU),它的每个机器周期只需要两个时钟周期而不是标准8051[1]软核的十二个周期,但是它的功能却与标准的8051软核兼容。这就使得M8051 IP软核在同样功耗的情况下运行速度比标准的8051软核提高六倍,也就是说,若在同样的运行速度下,M8051 IP软核的功耗仅仅是标准8051软核的六分之一。这对于现在的便携式数字产品或低功耗产品或低功耗产品来说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视频字符叠加器是一种在视频信号中叠加入字符或简单的图文信息,从而在屏幕的特定位置上与图像信号同时进行显示的设备[2]。视频字符叠加器VAD——SOC的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IP模块:M8051 IP软核、I2C主控制器模块、存储器核和全彩色字符叠加处理器(FCA IP)等。其实现的功能是将片外或内置的叠加字符ROM(如E/E2PROM、双口RAM或Flash)中储存的字符信息转变为可叠加在视频信号上的信息,同时通过内部时序控制功能单元,调节叠加字符在监视器上的叠加位置、大小及其背景色和前景色等。
本文主要介绍M8051 IP软核的改进设计,对其进行有效的仿真和验证;并对M8051 IP软核在视频字符叠加器VAD_SOC中的重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1 M8051 IP软核结构及其改进性设计
1.1 M8051 IP软核的结构
M8051 IP软核的功能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1)算术逻辑单元(ALU)部分:位算术逻辑单元、带进位的算术逻辑单元、8位的算术逻辑单元,操作数的选择、乘法/除法单元。
(2)数据存储与交换部分:内部数据存储器、内部专用寄存器及其复用、专用功能寄存器的复用、核级专用功能寄存器。
(3)状态机与程序存储部分:主状态机、程序计数器、程序计数器的运算单元。
(4)指令译码部分:部分指令、指令译码。
(5)外围设备部分:(I/O)端口寄存器、中断、定时器、计数器、通用串行口。
从图2可以看出,M8051 IP软核与传统8051单片机在组成部分及指令系统部分是兼容的,但功能上有些不同,所以,若要将M8051 IP软核集成视频字符叠加器VAD_SOC中,则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扩展和可复用设计。
1.2 I2C主控制器的RTL级实现
I2C总线是Philips公司提出的一种串行数据传输技术,通过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两个总线即可完成全双工同步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在需要与外围器件进行低速通信时,I2C总线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