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初学园地

多自由度隔振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2/10/25 19:31:04 访问次数:814

    前面讨论的单自由TM1629度系统仅适用于说明隔振的基本原理,对于许多实际问题则是过于简化了。弹性支承的质量仅仅发生单向位移的现象与许多实际应用的情况是不符的。因此,必须按照给定的力和位移,以及弹性约束所规定的限制,考虑在所有方向上的运动自由度。
    由于电子设备自身的固有频率五.随着抗振设计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大,对于中、大型电子设备,其一阶固有频率在铅垂方向可达20Hz以上,水平横向可达10Hz以上;对于小型电子设备,其一阶固有频率在铅垂方向可达50Hz以上。不过,扭转频率一般较低。现在,随着结构、工艺、材料隔振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隔振器的固有频率fn2则可达到2~5Hz,两者的比值(fni/ fn2)也越来越大。所以,在工程中往往把电子设备加装隔振器后所组成的隔振系统,简化为单质体多自由度系统来讨论。这种简化尽管有一定局限性,但对工程振动分析而言,还是较为合理的。
    在讨论多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的有关章节中,介绍了矩阵及解耦的问题,即将矩阵[MJ和[K]转换成对角阼[^扣和FK1的模态变换。尽管这种变换是为了简化求解系统特征值而在数学上所作的处理,而实际上,真实的系统并没有真正解耦。但是,它给我们指明了解耦设计的基本原理:使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同时为对角阵,即系统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重合。
    电子设备隔振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避免或抑制系统的共振——抗共振设计和避免或减少耦合振动——解耦设计,即工程中的隔振器选择(或设计)与布局。抑制共振的方法,主要是附加适当阻尼和将共振频率设计在激励频带之外。
    本节着重介绍单质体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特点,以及隔振系统工程解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设计方法。
    前面讨论的单自由TM1629度系统仅适用于说明隔振的基本原理,对于许多实际问题则是过于简化了。弹性支承的质量仅仅发生单向位移的现象与许多实际应用的情况是不符的。因此,必须按照给定的力和位移,以及弹性约束所规定的限制,考虑在所有方向上的运动自由度。
    由于电子设备自身的固有频率五.随着抗振设计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大,对于中、大型电子设备,其一阶固有频率在铅垂方向可达20Hz以上,水平横向可达10Hz以上;对于小型电子设备,其一阶固有频率在铅垂方向可达50Hz以上。不过,扭转频率一般较低。现在,随着结构、工艺、材料隔振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隔振器的固有频率fn2则可达到2~5Hz,两者的比值(fni/ fn2)也越来越大。所以,在工程中往往把电子设备加装隔振器后所组成的隔振系统,简化为单质体多自由度系统来讨论。这种简化尽管有一定局限性,但对工程振动分析而言,还是较为合理的。
    在讨论多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的有关章节中,介绍了矩阵及解耦的问题,即将矩阵[MJ和[K]转换成对角阼[^扣和FK1的模态变换。尽管这种变换是为了简化求解系统特征值而在数学上所作的处理,而实际上,真实的系统并没有真正解耦。但是,它给我们指明了解耦设计的基本原理:使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同时为对角阵,即系统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重合。
    电子设备隔振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避免或抑制系统的共振——抗共振设计和避免或减少耦合振动——解耦设计,即工程中的隔振器选择(或设计)与布局。抑制共振的方法,主要是附加适当阻尼和将共振频率设计在激励频带之外。
    本节着重介绍单质体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特点,以及隔振系统工程解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设计方法。
相关技术资料
10-25多自由度隔振系统设计
相关IC型号
TM1629
TM1623
TM1628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FU-19推挽功放制作
    FU-19是国产大功率发射双四极功率电二管,EPL20...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