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异常运行及处理
发布时间:2011/10/28 9:46:58 访问次数:1425
1.电容器渗油
电容器是全密封的设备,若密封不严则空气、水分和杂质就有可能侵入油箱内部,危害极大。
电容器渗油在运行中是经常见的,特别是在南方的夏季,更为严重。渗漏油会使浸渍剂减少,元件易受潮从而导致局部击穿。
(1)渗油的原因。
1)搬运、安装、检修时造成的法兰或焊接处损伤。
2)接线时拧螺钉过紧,瓷套焊接处损伤。
3)制造中的缺陷。
4)长期运行中的外壳锈蚀可能引起渗漏油。
5)温度急剧变化。
6)设计不合理,如使用硬排连接,由于膨胀冷缩,极易拉断电容器套管。
(2)处理。如渗油不严重,可不申请停电处理,只需要按照缺陷管理制度上报缺陷,但必须随时监视;若渗油严重,必须申请停电进行处理。
2.电容器温度过高
(1)温度过高的原因。
1)环境温度过高,电容器布置过密。
2)高次谐波电流影响。
3)频繁投切电容器,反复受过电压作用。
4)介质老化,介质损耗增加。
5)过负荷。
6)电容器冷却条件变差。
(2)处理。运行中必须严密监视和控制环境温度,或采取冷却措施以控制温度在允许范围内,如控制不住则应停电处理。在高温、大负荷的情况下,应定时对电容器进行温度检测。
3.电容器运行电压过高
(1)运行电压过高的主要原因。
1)电网负荷的变化。
2)电网电压的波动也会引起电压高。
3)电容器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电压高。
(2)处理。
1)当电网电压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1.1倍时, ICB2FL01G应将电容器退出运行。
2)若在操作过程中引起操作电压升高,并由过电压信号报警,则应将电容器断开。
4.电容器外壳膨胀
(1)电容器外壳膨胀的原因。
1)运行电压过高。
2)断路器重燃引起的操作过电压。
3)屯容器本身质量差。
4)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2)处理。发现外壳膨胀,应采取强力通风以降低电容器温度;膨胀严重的电容器应立即申请停电处理。
1.电容器渗油
电容器是全密封的设备,若密封不严则空气、水分和杂质就有可能侵入油箱内部,危害极大。
电容器渗油在运行中是经常见的,特别是在南方的夏季,更为严重。渗漏油会使浸渍剂减少,元件易受潮从而导致局部击穿。
(1)渗油的原因。
1)搬运、安装、检修时造成的法兰或焊接处损伤。
2)接线时拧螺钉过紧,瓷套焊接处损伤。
3)制造中的缺陷。
4)长期运行中的外壳锈蚀可能引起渗漏油。
5)温度急剧变化。
6)设计不合理,如使用硬排连接,由于膨胀冷缩,极易拉断电容器套管。
(2)处理。如渗油不严重,可不申请停电处理,只需要按照缺陷管理制度上报缺陷,但必须随时监视;若渗油严重,必须申请停电进行处理。
2.电容器温度过高
(1)温度过高的原因。
1)环境温度过高,电容器布置过密。
2)高次谐波电流影响。
3)频繁投切电容器,反复受过电压作用。
4)介质老化,介质损耗增加。
5)过负荷。
6)电容器冷却条件变差。
(2)处理。运行中必须严密监视和控制环境温度,或采取冷却措施以控制温度在允许范围内,如控制不住则应停电处理。在高温、大负荷的情况下,应定时对电容器进行温度检测。
3.电容器运行电压过高
(1)运行电压过高的主要原因。
1)电网负荷的变化。
2)电网电压的波动也会引起电压高。
3)电容器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电压高。
(2)处理。
1)当电网电压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1.1倍时, ICB2FL01G应将电容器退出运行。
2)若在操作过程中引起操作电压升高,并由过电压信号报警,则应将电容器断开。
4.电容器外壳膨胀
(1)电容器外壳膨胀的原因。
1)运行电压过高。
2)断路器重燃引起的操作过电压。
3)屯容器本身质量差。
4)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2)处理。发现外壳膨胀,应采取强力通风以降低电容器温度;膨胀严重的电容器应立即申请停电处理。
上一篇:高压开关基本概念
热门点击
- 三极管结构及工作原理
- 判断耳机好坏的方法与判断喇叭好坏的方法基本相
- 变压器内部主要绝缘材料
- 反相器是指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相反吗?
- 铁芯型式有芯式和壳式
- A/D转换与D/A转换电路
- 贴片元件手工焊接工艺
- 声控开关电路
- 稳压管的结构和特性曲线
- 电灯多地控制线路
推荐技术资料
- 自制经典的1875功放
- 平时我也经常逛一些音响DIY论坛,发现有很多人喜欢LM...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