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驱动的荧光灯
发布时间:2008/10/9 0:00:00 访问次数:535
交流荧光灯的电极是由50hz/60hz(使用电磁镇流器)或20~40 khz(使用电子镇流器)的交流电来驱动的。这样在每一个周期内,灯管两端的电极轮流作为阴/阳极,明亮和黑暗区域将会不断地左移或右移,从而在荧光灯里的磷光粉层将看不到明显的暗亮条纹。
有些人建议采用反激转换器的次级对荧光灯供电9因为反激转换器的次级经过整流二极管后的输出电压幅值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很容易地达到很高的数值使荧光灯产生电弧,在产隹电弧后电压将会回落到工作电压,其范围通常为100~300 v。这虽然可以做到,但是会减少灯的寿命。因为若总是使用一个电极作阴极,灯管该端将会在数小时之内变黑。因为这样会在阴极附近出现一个较大的电压梯度”由于这里聚集着大量的正离子,这个电压梯度将会驱动大量的阳离子撞击阴极,从而使阴极上的物质溅射出来,这样就会使得靠近阴极的灯管变黑。因此必须使灯管两端的电极交替作为阴邓日极。
以上各种类型的荧光灯9在高频镇流器的驱动下,相对于50 hz/60 hz的驱动电源来说更容易发光和点亮。在50 hz/60 hz交流电源的驱动下,正弦波在过零点时灯上并没有电压,灯在过零点处就闪烁或熄灭,在一个周期里电弧必须重新点燃两次。这就会降低灯的平均亮度,并使灯相对难以启动,尤其是在低温时。当被高于20khz的交流电源驱动时,被电离的原子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过零点复合,灯也不会熄灭,这样就维持了灯的亮度.
由图1可以看出,与25 khz电子镇流器相比,用标准60 hz的电磁镇流器来驱动灯管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图1(a)所示是曲标准60 hz的电磁镇流器驱动灯管的波形图。从图上可以看出9在正弦电流波形过零点的短暂时间里,灯管电压将会急速爬升去点亮灯管。
图1 灯管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灯管电流过零后产生的一个高电压变化率无疑损耗了电能。比较而言,图1(b)所示的是电子镇流器的驱动情况,可以看出此时在电流的过零点后并没有出现高电压变化率。并且采用电子镇流器后,灯管的电压和电流波形是正弦波,雨且相位一致。如果采用60 hz的电磁镇流器,波峰因数或电流峰值和有效值的比值,都会远远高于电子镇流器的。一些文献已证实,高的波峰因数将会产生较低的灯管效率,一个标准的正弦波的波峰困数为1.41。
图2(a)表示的是40 w的荧光灯在使用60 hz的电磁镇流器驱动时对耗电分布的估计,其中输入能量的23%(约9.3 w)通过紫外线被灯管上的磷光粉吸收后转化为可见光,41%(约16.3 w)的能量转化为对流和传导热,剩下的36%(约14.4 w)能量转化为红外线。比较而言,300 w的白炽灯中11%的能量转化为可见光,剩下的89%的能量则转化为热能。就光效率而言,荧光灯的为75流明/w(最新型的灯管采用电子镇流器时可以高达90~100流明/w),白炽灯的则仅为18流明/w。
图2 40w荧光灯的能量分布图与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
欢迎转载,信息来自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交流荧光灯的电极是由50hz/60hz(使用电磁镇流器)或20~40 khz(使用电子镇流器)的交流电来驱动的。这样在每一个周期内,灯管两端的电极轮流作为阴/阳极,明亮和黑暗区域将会不断地左移或右移,从而在荧光灯里的磷光粉层将看不到明显的暗亮条纹。
有些人建议采用反激转换器的次级对荧光灯供电9因为反激转换器的次级经过整流二极管后的输出电压幅值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很容易地达到很高的数值使荧光灯产生电弧,在产隹电弧后电压将会回落到工作电压,其范围通常为100~300 v。这虽然可以做到,但是会减少灯的寿命。因为若总是使用一个电极作阴极,灯管该端将会在数小时之内变黑。因为这样会在阴极附近出现一个较大的电压梯度”由于这里聚集着大量的正离子,这个电压梯度将会驱动大量的阳离子撞击阴极,从而使阴极上的物质溅射出来,这样就会使得靠近阴极的灯管变黑。因此必须使灯管两端的电极交替作为阴邓日极。
以上各种类型的荧光灯9在高频镇流器的驱动下,相对于50 hz/60 hz的驱动电源来说更容易发光和点亮。在50 hz/60 hz交流电源的驱动下,正弦波在过零点时灯上并没有电压,灯在过零点处就闪烁或熄灭,在一个周期里电弧必须重新点燃两次。这就会降低灯的平均亮度,并使灯相对难以启动,尤其是在低温时。当被高于20khz的交流电源驱动时,被电离的原子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过零点复合,灯也不会熄灭,这样就维持了灯的亮度.
由图1可以看出,与25 khz电子镇流器相比,用标准60 hz的电磁镇流器来驱动灯管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图1(a)所示是曲标准60 hz的电磁镇流器驱动灯管的波形图。从图上可以看出9在正弦电流波形过零点的短暂时间里,灯管电压将会急速爬升去点亮灯管。
图1 灯管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灯管电流过零后产生的一个高电压变化率无疑损耗了电能。比较而言,图1(b)所示的是电子镇流器的驱动情况,可以看出此时在电流的过零点后并没有出现高电压变化率。并且采用电子镇流器后,灯管的电压和电流波形是正弦波,雨且相位一致。如果采用60 hz的电磁镇流器,波峰因数或电流峰值和有效值的比值,都会远远高于电子镇流器的。一些文献已证实,高的波峰因数将会产生较低的灯管效率,一个标准的正弦波的波峰困数为1.41。
图2(a)表示的是40 w的荧光灯在使用60 hz的电磁镇流器驱动时对耗电分布的估计,其中输入能量的23%(约9.3 w)通过紫外线被灯管上的磷光粉吸收后转化为可见光,41%(约16.3 w)的能量转化为对流和传导热,剩下的36%(约14.4 w)能量转化为红外线。比较而言,300 w的白炽灯中11%的能量转化为可见光,剩下的89%的能量则转化为热能。就光效率而言,荧光灯的为75流明/w(最新型的灯管采用电子镇流器时可以高达90~100流明/w),白炽灯的则仅为18流明/w。
图2 40w荧光灯的能量分布图与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
欢迎转载,信息来自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热门点击
- 电感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 零电流开关和零电压开关
- ZCV/ZVS准谐振转换器
- 正激转换器的同步整流
- ZVS PWM转换器工作原理
- 检测磁心的最大磁感应强度和饱和区间
- 推挽式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 ZVS PWM转换器的优、缺点
- 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 实现ZVS的策略及次级占空比的丢失
推荐技术资料
- FU-19推挽功放制作
- FU-19是国产大功率发射双四极功率电二管,EPL2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