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器中吸收电路的作用
发布时间:2008/10/7 0:00:00 访问次数:1066
在转换器中的各种开关器件(如功率开关管、快速恢复二极管等)在开通(turn-on)和关断(turn-off)的过程中,开关器件要承受较大的du/dt或di/dt,由于电路寄生参数l、c的存在,使开关器件因承受过高的电压或过大的电流(或称开关浪涌,switching surge)而损坏。为此,应该加入吸收电路(snubber circuit,简称snubber)以限制或减小du/dt或di/dt、降低开关器件上的电压或电流峰值,限制或减少开关器件在开和关的过程中产生的开关损耗,以避免器件的热损坏。
为了说明吸收电路的作用,先看一组试验结果。一个rc电路用igbt做开关进行控制,如图4-1所示。在igbt的两端并联-个吸收电路(如rcd网络),试验时的负载条件如下:①r=220ω,l=1μh;②r=40ω,l=15μh,分别测得igbt关断时承受的电压波形。
图1
图2(a)、(c)为不加吸收电路的实验结果,图2(b)、(d)为igbt并联接入吸收电路后的实验结果。比较图2(a)、(b)可见,加人吸收电路后可以降低或消除igbt关断时承受的电压尖峰,将开关器件上的电压钳位在一定的数值内。因此,图1中与igbt并联的吸收电路也有人称为钳位电路(clamp)。当增大负载电感、减少负载阻尼时,不加吸收电路,igbt关断时承受的电压尖峰将高达520 v,且伴随产生振荡,如图2(c)所示;加入吸收电路后,igbt关断电压尖峰仅为140 v,振荡幅度和次数也下降了,如图2(d)所示。
图2
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只有一个igbt开关管,没有其他的开关二极管。但对于开关电源中的pwm dc/dc转换器来说,还应考虑其他开关二极管的动作对主开关管开关过程的影响。下面以buck转换器为例,分析不加吸收电路时器件开关过程的电压与电流的变化。假定在开关过程中电压或电流按线性变化,即du/dt或di/dt为常数,实际电路中开关过程的电压或电流是非线性变化的。
图3给出了buck转换器的等效电路,其中uv、iv分别为开关管上的电压和电流;ui为直流输入电压,输出的lc滤波器用等效电流源io代替。
图4(a)、(b)分别给出了开关管关断时uv、iv和关断功耗p=uv·iv曲线。设t=0时,开关管v开始关断,开关管两端的电压uv上升。当uv=ui时,二极管d开通,iv才开始下降(假设也是按线性变化的)。直到t=tf时,iv=0,开关管才完全“断开”。在关断过程中,开关管的关断功耗p=uv·iv为三角形,面积就代表关断能耗w。开关管的电压上升越陡,即du/dt越大,则图4(b)中p三角形的面积越大,关断功耗越严重。加人吸收电路后就可以降低du/dt,使p三角形面积减小,从而也就降低了开关管的关断能耗。
同理,开通过程可分析如下:图4(c)、(d)分别给出了开关管开通时uv、iv及开通功耗p=uv·iv曲线。当t=0时,开关管v开通,电流iv上升,达到i。后二极管d关断,uv下降,在t=tr时,uv=0,开关管完全导通。功耗p呈三角形。
图5表示开关晶体管的安全工作区(sage operation area,soa)及其开关轨迹,soa受开关器件最大允许电流、最大允许电压、最大允许功率等限制。图5(a)是根据图4(a)的波形分析描绘出来的开关轨迹,即无吸收电路时,开关管在关断过程中uv一iv变化的轨迹是:一开始,电压由零增加,电流iv=io,开关轨迹为一条水平线;在uv=ui时,电流由io下降到零,开关轨迹为垂直线。由图5(a)可见,在不加吸收电路时,开关管的电流、电压可能超出soa。开关轨迹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就代表开关管的关断功耗。
图5(b)给了有吸收电路时开关管的开关轨迹uv-iv。关断或开通两条轨迹均在soa内,与图5(a)相比,坐标轴与开关轨迹所包围的面积大大减小,这就说明有吸收电路时可以减小开关管的开关功耗。
综上所述,pwm dc/dc转换器中吸收电路的主要作用如下:
(1)将开关管的电压、电流和功耗限制在安全工作区域(soa)以内。
(2)保证开关管在开、关过程中du/dt、di/dt足够小,限制开关管上的
在转换器中的各种开关器件(如功率开关管、快速恢复二极管等)在开通(turn-on)和关断(turn-off)的过程中,开关器件要承受较大的du/dt或di/dt,由于电路寄生参数l、c的存在,使开关器件因承受过高的电压或过大的电流(或称开关浪涌,switching surge)而损坏。为此,应该加入吸收电路(snubber circuit,简称snubber)以限制或减小du/dt或di/dt、降低开关器件上的电压或电流峰值,限制或减少开关器件在开和关的过程中产生的开关损耗,以避免器件的热损坏。
为了说明吸收电路的作用,先看一组试验结果。一个rc电路用igbt做开关进行控制,如图4-1所示。在igbt的两端并联-个吸收电路(如rcd网络),试验时的负载条件如下:①r=220ω,l=1μh;②r=40ω,l=15μh,分别测得igbt关断时承受的电压波形。
图1
图2(a)、(c)为不加吸收电路的实验结果,图2(b)、(d)为igbt并联接入吸收电路后的实验结果。比较图2(a)、(b)可见,加人吸收电路后可以降低或消除igbt关断时承受的电压尖峰,将开关器件上的电压钳位在一定的数值内。因此,图1中与igbt并联的吸收电路也有人称为钳位电路(clamp)。当增大负载电感、减少负载阻尼时,不加吸收电路,igbt关断时承受的电压尖峰将高达520 v,且伴随产生振荡,如图2(c)所示;加入吸收电路后,igbt关断电压尖峰仅为140 v,振荡幅度和次数也下降了,如图2(d)所示。
图2
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只有一个igbt开关管,没有其他的开关二极管。但对于开关电源中的pwm dc/dc转换器来说,还应考虑其他开关二极管的动作对主开关管开关过程的影响。下面以buck转换器为例,分析不加吸收电路时器件开关过程的电压与电流的变化。假定在开关过程中电压或电流按线性变化,即du/dt或di/dt为常数,实际电路中开关过程的电压或电流是非线性变化的。
图3给出了buck转换器的等效电路,其中uv、iv分别为开关管上的电压和电流;ui为直流输入电压,输出的lc滤波器用等效电流源io代替。
图4(a)、(b)分别给出了开关管关断时uv、iv和关断功耗p=uv·iv曲线。设t=0时,开关管v开始关断,开关管两端的电压uv上升。当uv=ui时,二极管d开通,iv才开始下降(假设也是按线性变化的)。直到t=tf时,iv=0,开关管才完全“断开”。在关断过程中,开关管的关断功耗p=uv·iv为三角形,面积就代表关断能耗w。开关管的电压上升越陡,即du/dt越大,则图4(b)中p三角形的面积越大,关断功耗越严重。加人吸收电路后就可以降低du/dt,使p三角形面积减小,从而也就降低了开关管的关断能耗。
同理,开通过程可分析如下:图4(c)、(d)分别给出了开关管开通时uv、iv及开通功耗p=uv·iv曲线。当t=0时,开关管v开通,电流iv上升,达到i。后二极管d关断,uv下降,在t=tr时,uv=0,开关管完全导通。功耗p呈三角形。
图5表示开关晶体管的安全工作区(sage operation area,soa)及其开关轨迹,soa受开关器件最大允许电流、最大允许电压、最大允许功率等限制。图5(a)是根据图4(a)的波形分析描绘出来的开关轨迹,即无吸收电路时,开关管在关断过程中uv一iv变化的轨迹是:一开始,电压由零增加,电流iv=io,开关轨迹为一条水平线;在uv=ui时,电流由io下降到零,开关轨迹为垂直线。由图5(a)可见,在不加吸收电路时,开关管的电流、电压可能超出soa。开关轨迹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就代表开关管的关断功耗。
图5(b)给了有吸收电路时开关管的开关轨迹uv-iv。关断或开通两条轨迹均在soa内,与图5(a)相比,坐标轴与开关轨迹所包围的面积大大减小,这就说明有吸收电路时可以减小开关管的开关功耗。
综上所述,pwm dc/dc转换器中吸收电路的主要作用如下:
(1)将开关管的电压、电流和功耗限制在安全工作区域(soa)以内。
(2)保证开关管在开、关过程中du/dt、di/dt足够小,限制开关管上的
上一篇:广义软开关技术
热门点击
- 晶体管单级低频放大器实验内容
- 场效应管放大器实验原理
- 零电流开关和零电压开关
- ZCV/ZVS准谐振转换器
- 幅值和电平测量程序块
- 两级负反馈放大器实验原理
- ZVS PWM转换器工作原理
- 并行端接技术
- ZVS PWM转换器的优、缺点
- LVDS原理及应用
推荐技术资料
- FU-19推挽功放制作
- FU-19是国产大功率发射双四极功率电二管,EPL2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