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单 片 机

单片机控制红外编码探测障碍物

发布时间:2008/9/2 0:00:00 访问次数:620

  1 探测障碍的原理

  在室内自动感知障碍的设备中,常使用红外线探测障碍物的存在与否。探测的基本原理是:在测量的范围内,主动向探测方向发射红外信号,如果存在障碍物,就会把发射的信号反射回发送端。在发送端,如果收到反射的信号,就确认障碍物的存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红外干扰源较多;而且在有反射光的情况下,由于光线的干扰,很容易判断失误,出现虚警。因此,有些设备在发射信号时,改进为发送一串连续的红外脉冲,然后接收反射的信号。如果接收到的红外脉冲数量超过某一门限值时,就判断障碍存在。这种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虚警率,但实验表明,在较强的反射光和使用电子镇流器方式的日光灯起辉时,仍很容易出现干扰现象。

  本文提 出 解决干扰的方案是:由单片机控制发射有一定意义的红外编码脉冲串,同时,单片机接收该脉冲串。如果接收到的信号和发射的信号基本一致,才判断为有障碍物的存在。

  探测障碍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探测障碍原理框图

  2 电路设计

  在实测电路中,使用台湾义隆公司的em78p156e单片机,红外发射管为mie552a2,红外接收头为宁波雨晶微电子有限公司的nb0038,电路如图2所示。

  当需要探测障碍物时,单片机u1首先让u2红外接收头nb0038接通电源。在发射电路中,d2为红外发射管,u1的p51引脚输出编码脉冲,通过q2控制d2发射红外信号。当有红外信号进入接收头时,u2的输出端出现高电位,并送到u1的p67引脚。

  nb0038是用于红外接收的一体化接收头,采用环氧树脂封装,把独立的pin二极管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其内部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接收的载波中心频率为38.0 khz,

  图3 nb0038内部结构框图

  3 编码脉冲的产生和接收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em78p156e单片机的工作频率是4 mhz,载波脉冲采用26 us,其中高电位是10 us,低电位是16 us,占空比是38.5%。在产生载波时,要检测是否有反射信号。反射信号的检测是单片机利用低电位的16 us时间内判断接收引脚是否存在相应的发射信号。

  为了确定需要编码的调制信号脉冲宽度,在1000个nb0038的接收头中,随意选择30个作实验。在约20 cm的距离内出现表面不光滑的障碍物,从单片机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信号到nb0038接收信号,检测出现在接收引脚为高电平时的载波脉冲量如表1所列。
 

表1 载波脉冲数统计
典型值 最小值 最大值
脉冲数/个 9 13 16
  
  因此,选择调制信号脉冲为24个载波脉冲宽度为:24×26 us= 624 us

  发射信号的格式如图4所示。

  图4 发射信号的格式

  3.1 编码"1"脉冲产生和接收

  (1)产生一个占空比为38.5%的载波脉冲

  首先,使红外发射控制p51=1,发射红外信号,保持时间是10 us。然后,重新使p51=0,停止发射红外信号,保持时间是16 us,

  (2)判断是否存在反射信号"1"

  在发射到第17,19,21和23个载波脉冲时,在停止发射红外信号的16 us内,检测接收引脚p52。如果p52=1,则表明存在反射信号;如果p52=0,则认为无反射信号。在这4次判断过程中,如果有3次以上判断为存在反射信号,则确认接收到反射的"1"。

  实现的软件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发送编码"1"流程

  3.2 编码"0"脉冲产生和接收

  当发射"0"脉冲时,停止发送任何红外信号。

  在相当于第17,19,21和23个载波脉冲时间的时候,检测接收引脚p52。如果p52=1,则表明存在干扰的红外信号;如果p52=0,则表明没有其他红外信号的干扰。在这4次判断过程中,如果

  1 探测障碍的原理

  在室内自动感知障碍的设备中,常使用红外线探测障碍物的存在与否。探测的基本原理是:在测量的范围内,主动向探测方向发射红外信号,如果存在障碍物,就会把发射的信号反射回发送端。在发送端,如果收到反射的信号,就确认障碍物的存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红外干扰源较多;而且在有反射光的情况下,由于光线的干扰,很容易判断失误,出现虚警。因此,有些设备在发射信号时,改进为发送一串连续的红外脉冲,然后接收反射的信号。如果接收到的红外脉冲数量超过某一门限值时,就判断障碍存在。这种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虚警率,但实验表明,在较强的反射光和使用电子镇流器方式的日光灯起辉时,仍很容易出现干扰现象。

  本文提 出 解决干扰的方案是:由单片机控制发射有一定意义的红外编码脉冲串,同时,单片机接收该脉冲串。如果接收到的信号和发射的信号基本一致,才判断为有障碍物的存在。

  探测障碍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探测障碍原理框图

  2 电路设计

  在实测电路中,使用台湾义隆公司的em78p156e单片机,红外发射管为mie552a2,红外接收头为宁波雨晶微电子有限公司的nb0038,电路如图2所示。

  当需要探测障碍物时,单片机u1首先让u2红外接收头nb0038接通电源。在发射电路中,d2为红外发射管,u1的p51引脚输出编码脉冲,通过q2控制d2发射红外信号。当有红外信号进入接收头时,u2的输出端出现高电位,并送到u1的p67引脚。

  nb0038是用于红外接收的一体化接收头,采用环氧树脂封装,把独立的pin二极管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其内部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接收的载波中心频率为38.0 khz,

  图3 nb0038内部结构框图

  3 编码脉冲的产生和接收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em78p156e单片机的工作频率是4 mhz,载波脉冲采用26 us,其中高电位是10 us,低电位是16 us,占空比是38.5%。在产生载波时,要检测是否有反射信号。反射信号的检测是单片机利用低电位的16 us时间内判断接收引脚是否存在相应的发射信号。

  为了确定需要编码的调制信号脉冲宽度,在1000个nb0038的接收头中,随意选择30个作实验。在约20 cm的距离内出现表面不光滑的障碍物,从单片机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信号到nb0038接收信号,检测出现在接收引脚为高电平时的载波脉冲量如表1所列。
 

表1 载波脉冲数统计
典型值 最小值 最大值
脉冲数/个 9 13 16
  
  因此,选择调制信号脉冲为24个载波脉冲宽度为:24×26 us= 624 us

  发射信号的格式如图4所示。

  图4 发射信号的格式

  3.1 编码"1"脉冲产生和接收

  (1)产生一个占空比为38.5%的载波脉冲

  首先,使红外发射控制p51=1,发射红外信号,保持时间是10 us。然后,重新使p51=0,停止发射红外信号,保持时间是16 us,

  (2)判断是否存在反射信号"1"

  在发射到第17,19,21和23个载波脉冲时,在停止发射红外信号的16 us内,检测接收引脚p52。如果p52=1,则表明存在反射信号;如果p52=0,则认为无反射信号。在这4次判断过程中,如果有3次以上判断为存在反射信号,则确认接收到反射的"1"。

  实现的软件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发送编码"1"流程

  3.2 编码"0"脉冲产生和接收

  当发射"0"脉冲时,停止发送任何红外信号。

  在相当于第17,19,21和23个载波脉冲时间的时候,检测接收引脚p52。如果p52=1,则表明存在干扰的红外信号;如果p52=0,则表明没有其他红外信号的干扰。在这4次判断过程中,如果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硬盘式MP3播放器终级改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NE0 2511,那是一个远方的...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