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其它综合

背投电视技术

发布时间:2008/6/5 0:00:00 访问次数:341

作者: atom002@sohu.com

摘 要:背投显示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本文介绍了背投显示技术的基本光路原理,以及当前技术背景下,几种主要背投电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并且对笔者所从事的lcos背投领域做一下重点介绍。

关键词:背投技术、液晶显示、数字光处理、硅基液晶

1、 背投显示技术

背投(rear projector)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的前投(front projector)而言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图像光线的来源方式。前投系统中,观察者和投影机位于反射屏幕的同一侧,投影机投射出的光线照射到屏幕后,再经过反射到达观察者;而背投系统中,观察者和投影机位于显示屏幕的两侧,从投影机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半透明的显示屏幕上,部分透过后形成图像,所以观察者看到的是透射出来的光,其原理如图1:

图1:背投原理图

通常人们提到的多媒体投影机主要是指前投影机,与它们相比背投影的优势在于背投系统中投影机和屏幕是一个整体,用户使用时无需进行光学调整,像使用普通电视机一样简单。此外背投系统中光学投影机封闭在一个箱体内,投射到屏幕上的光线不会受到外界光线影响,因此在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下都可以完好地显示图像。正是基于这些原理产生了背投电视,由于采用的不同的投影机种类,背投技术可以分为crt(阴极射线管)、lcd(液晶)、lcos(硅基液晶)、dlp(数字光处理)等几种。到目前为止,crt背投电视的技术最为成熟,生产规模较大,性价比高,依然是国内背投电视市场的主流产品。但crt背投是靠荧光粉发光,很难提升亮度,容易使显像管老化,时间长了,画面会变暗,清晰度降低。鉴于此,随着其他三种技术的逐渐成熟,市场必将重新分割,谁将占据未来市场的主流呢?下面我将分别介绍一下lcd、dlp 、lcos三种背投电视投影技术。

2、 lcd背投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背投的成像方式为穿透式,成像器件为液晶板,是一种被动式的投影方式。它利用外光源(金属卤素灯或uhp灯),因此只要提高灯泡的功率就可以提升亮度。它利用比较成熟的液晶投影技术,色彩还原性好,亮度和对比度都优于crt背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困扰业界的灯泡寿命问题,也将得到较好的解决。目前lcd背投没有成为市场主流的原因主要在于其高成本。此外lcd背投,限于其工作原理上的原因,它的开机预热和关机后散热都需要时间,不能做到crt背投那样随开随关。

lcd 投影机按照液晶板的片数分为三片式和单片式。目前,三片式投影机是液晶板投影机的主要机种,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三片式lcd板投影机原理是光学系统把光源发射的强光通过分光镜形成r、g、b三束光,分别透射过r、g、b三色液晶板;控制信号源经过a/d转换调制后,加到液晶板上,通过控制液晶单元的开启、闭合,从而控制r、g、b三色光路的通断,然后三色光经过合色光路,在合色棱镜中汇聚,最后经透镜投射后,在屏幕上形成彩色图像。

3、 dlp背投技术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指数字光处理技术,这种技术要先把影像讯号经过数字处理后再投影出来,其投影显示质量很好。与lcd背投的透射式成像不同,dlp为反射方式。其系统核心是ti(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数字微镜器件—dmd(digital micro mirror device),dmd是显示数字可视信息的最终环节,它是在cmos的标准半导体制程上,加上一个可调变反射面的旋转机构形成的器件。通常dmd 芯片有约130万个铰接安装的微镜,一个微镜对应一个像素。dlp背投的原理是用一个积分器(integrator)将光源均匀化,通过一个有色彩三原色的色环(color wheel),将光分成r、g、b三色,微镜向光源倾斜时,光反射到镜头上,相当于光开关的“开”状态。微镜向光源反方向倾斜时,光反射不到镜头上,相当于光开关的“关”状态。其灰度等级由每秒钟光开关,开关次数比来决定。因此采用同步信号的方法,处理数字旋转镜片的电信号,将连续光转为灰阶,配合r、g、b三种颜色而将色彩表现出来,最后投影成像,便可以产生高品质、高灰度等级的图像。

目前dlp的投影机主要有单片dmd机、双片dmd机和三片dmd机。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应用。其中单片式主要应用在便携式投影产品,双片式应用于大型拼接显示墙而三片式主要应用于超高亮度投影机。一般dlp背投电视有普通彩电4-5倍的清晰度,而且有着高亮度、高对比度的优势,可达到1000:1的对比度。此外,由于数字技术的采用,使图像灰度等级提高,图像噪声消失,画面质量更稳定。但是,德州仪器公司目前是全球dmd芯片的惟一制造商,造成投影机的供给领域薄弱,核心部件供应量不足,成品率较低,价格昂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这一产

作者: atom002@sohu.com

摘 要:背投显示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本文介绍了背投显示技术的基本光路原理,以及当前技术背景下,几种主要背投电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并且对笔者所从事的lcos背投领域做一下重点介绍。

关键词:背投技术、液晶显示、数字光处理、硅基液晶

1、 背投显示技术

背投(rear projector)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的前投(front projector)而言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图像光线的来源方式。前投系统中,观察者和投影机位于反射屏幕的同一侧,投影机投射出的光线照射到屏幕后,再经过反射到达观察者;而背投系统中,观察者和投影机位于显示屏幕的两侧,从投影机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半透明的显示屏幕上,部分透过后形成图像,所以观察者看到的是透射出来的光,其原理如图1:

图1:背投原理图

通常人们提到的多媒体投影机主要是指前投影机,与它们相比背投影的优势在于背投系统中投影机和屏幕是一个整体,用户使用时无需进行光学调整,像使用普通电视机一样简单。此外背投系统中光学投影机封闭在一个箱体内,投射到屏幕上的光线不会受到外界光线影响,因此在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下都可以完好地显示图像。正是基于这些原理产生了背投电视,由于采用的不同的投影机种类,背投技术可以分为crt(阴极射线管)、lcd(液晶)、lcos(硅基液晶)、dlp(数字光处理)等几种。到目前为止,crt背投电视的技术最为成熟,生产规模较大,性价比高,依然是国内背投电视市场的主流产品。但crt背投是靠荧光粉发光,很难提升亮度,容易使显像管老化,时间长了,画面会变暗,清晰度降低。鉴于此,随着其他三种技术的逐渐成熟,市场必将重新分割,谁将占据未来市场的主流呢?下面我将分别介绍一下lcd、dlp 、lcos三种背投电视投影技术。

2、 lcd背投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背投的成像方式为穿透式,成像器件为液晶板,是一种被动式的投影方式。它利用外光源(金属卤素灯或uhp灯),因此只要提高灯泡的功率就可以提升亮度。它利用比较成熟的液晶投影技术,色彩还原性好,亮度和对比度都优于crt背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困扰业界的灯泡寿命问题,也将得到较好的解决。目前lcd背投没有成为市场主流的原因主要在于其高成本。此外lcd背投,限于其工作原理上的原因,它的开机预热和关机后散热都需要时间,不能做到crt背投那样随开随关。

lcd 投影机按照液晶板的片数分为三片式和单片式。目前,三片式投影机是液晶板投影机的主要机种,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三片式lcd板投影机原理是光学系统把光源发射的强光通过分光镜形成r、g、b三束光,分别透射过r、g、b三色液晶板;控制信号源经过a/d转换调制后,加到液晶板上,通过控制液晶单元的开启、闭合,从而控制r、g、b三色光路的通断,然后三色光经过合色光路,在合色棱镜中汇聚,最后经透镜投射后,在屏幕上形成彩色图像。

3、 dlp背投技术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指数字光处理技术,这种技术要先把影像讯号经过数字处理后再投影出来,其投影显示质量很好。与lcd背投的透射式成像不同,dlp为反射方式。其系统核心是ti(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数字微镜器件—dmd(digital micro mirror device),dmd是显示数字可视信息的最终环节,它是在cmos的标准半导体制程上,加上一个可调变反射面的旋转机构形成的器件。通常dmd 芯片有约130万个铰接安装的微镜,一个微镜对应一个像素。dlp背投的原理是用一个积分器(integrator)将光源均匀化,通过一个有色彩三原色的色环(color wheel),将光分成r、g、b三色,微镜向光源倾斜时,光反射到镜头上,相当于光开关的“开”状态。微镜向光源反方向倾斜时,光反射不到镜头上,相当于光开关的“关”状态。其灰度等级由每秒钟光开关,开关次数比来决定。因此采用同步信号的方法,处理数字旋转镜片的电信号,将连续光转为灰阶,配合r、g、b三种颜色而将色彩表现出来,最后投影成像,便可以产生高品质、高灰度等级的图像。

目前dlp的投影机主要有单片dmd机、双片dmd机和三片dmd机。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应用。其中单片式主要应用在便携式投影产品,双片式应用于大型拼接显示墙而三片式主要应用于超高亮度投影机。一般dlp背投电视有普通彩电4-5倍的清晰度,而且有着高亮度、高对比度的优势,可达到1000:1的对比度。此外,由于数字技术的采用,使图像灰度等级提高,图像噪声消失,画面质量更稳定。但是,德州仪器公司目前是全球dmd芯片的惟一制造商,造成投影机的供给领域薄弱,核心部件供应量不足,成品率较低,价格昂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这一产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罗盘误差及补偿
    造成罗盘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传感器误差、其他磁材料干扰等。...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