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工程实施(三)
发布时间:2008/6/5 0:00:00 访问次数:302
周志敏 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动力部
摘要:文中分析了6类布线系统与超5类布线系统的性能区别,阐述了6类布线系统的适用对象及其设计要素和标准,探讨了系统部件匹配的技术原则和布线系统介质的选择。
关键词:cat6 应用 要素 标准 匹配
1. 6类系统与超5类布线系统的不同
无论在物理属性还是性能特点上,6类系统都与超5类系统有许多不同。
1.1 物理属性
6类系统产品的双绞4线对电缆和rj45连接器等都没有变化。布线系统体系结构和定义也没有变化。而其他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有改变。整个符合目前草案的6类系统要求所有的厂家真正重新设计他们的产品。新的电缆构造形式是,在电缆中建一个十字交叉中心,把4个线对分成分别的信号区。这样可以提高电缆的next(近端串扰)性能,还可以减少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电缆连结和弯曲引起的电缆物理上的失真。许多厂家都增加了电线的交叉部分区域,从24awg改为23awg,以尽力把衰减损耗减至最小。
很多厂家顺着线对增加了每米长度内的纽绞数,电缆中4线对的各个线对之间纽绞数的差别又提高了next性能。在这些情况下,要注意确定:传播延迟和延迟偏差是否没有反过来受到影响,布线系统这两个重要参数是否合格。
在跳线插头上也有很大的衰减。所有的厂家都在为他们的6类系统插座设计特殊的插头,以提供额外的频率补偿,使配对的线对符合规范。有些厂家通过在插头里插入塑胶来把电线分隔开,另一些则在插头中插入印刷电路板(pcb)。
1.2 传输性能
除了超5类系统规范中的参数外,6类系统规范中又增加了一些性能参数。它们是插入损耗(替代衰减)、插入损耗偏差、纵向转化损耗(lcl)和纵向转化传输损耗(lctl)。
6类和超5类系统中的参数的性能标准都得到了增加,一般超过频带3~10db。超5类系统的0db psacr点规定为大约130mhz,而6类系统则规定为大约202mhz。
6类系统规范已经提出有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也有显著的改变。有些厂家声称他们的电缆和/或连接器“符合6类系统规范”,但不说明到底符合哪个版本的草案。要知道,有些产品符合1998年6类系统草案也符合tia 568草案2或草案3,但可能不符合现在的规范草案6a或最后定版发行的版本。如果您现在或不久的将来要指定选用的6类系统,它必须符合下述文档的规定:tia/eia 568a+pn-3727草案6a(2000年5月1日发布)或iso/iec 11801 wg3n598(2000年5月8日发布)。
2. 6类系统适于什么样的应用
在进行6类布线系统规划设计前,应首先掌握6类布线系统适用于什么样的应用。而直到目前,还没有公布出来需要6类布线系统支持的应用。6类布线系统具有卓越的性能,对所有超5类或更低类别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应用当然也会支持。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正在开发一种新版的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它就需要6类布线系统。
据报告中说,这些半双工网络接口卡(nic)的成本,大约比超5类布线系统里采用的全双工nic低30%。无疑,随着6类系统装置不断增多,6类系统标准成为最普遍的布线标准,将会开发出越来越多采用6类布线系统的网络应用,它能提供更快的数据率,或是在数据率相同时成本更低。
2.1 在规划六类布线系统之前,要注意以下问题
1.系统是否满足六类标准要求的在最坏情况下4连接头、100米信道模式的信道性能?
2.是否每个器件都能满足六类连接硬件的信道性能?
3.是否所有器件两方向用差模、共模方式测试,性能都可达到250mhz?
4.是否六类插座和模块化跳线可向后兼容3、4、5(5e)类布线系统?
5.布线厂家是否可以提供独立的实验室数据满足六类布线的信道测试参数?
6.是否厂家可提供满足各种线缆(utp、sctp、光纤、同轴等)应用的、高密度的、表面安装的以及适配模块化家居的工作区插座?
7.是否厂家可提供电信间内、工厂或现场终接的快跳线或高密度模块化跳接板。
8.是否模块化的六类连接硬件具有线缆管理及在30秒内完成压接4对线缆的功能?只有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才能为6类布线系统的规划奠定技术基础。
3.设计要素及标准
3.1设计要素
1.适配器安装在电信出口的外面。
2.配线子系统线缆及相应插孔:4对100ω非屏蔽双绞线(utp)接入8芯信息插孔;2对150ω屏蔽双绞线(stp)接入屏蔽信息插孔;62.5/125μm光纤线缆接入光纤标准接口;双介质混合型线缆接入双介质混合型信息插座。
3.干线子系统线缆及长度如表1所示;
周志敏 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动力部
摘要:文中分析了6类布线系统与超5类布线系统的性能区别,阐述了6类布线系统的适用对象及其设计要素和标准,探讨了系统部件匹配的技术原则和布线系统介质的选择。
关键词:cat6 应用 要素 标准 匹配
1. 6类系统与超5类布线系统的不同
无论在物理属性还是性能特点上,6类系统都与超5类系统有许多不同。
1.1 物理属性
6类系统产品的双绞4线对电缆和rj45连接器等都没有变化。布线系统体系结构和定义也没有变化。而其他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有改变。整个符合目前草案的6类系统要求所有的厂家真正重新设计他们的产品。新的电缆构造形式是,在电缆中建一个十字交叉中心,把4个线对分成分别的信号区。这样可以提高电缆的next(近端串扰)性能,还可以减少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电缆连结和弯曲引起的电缆物理上的失真。许多厂家都增加了电线的交叉部分区域,从24awg改为23awg,以尽力把衰减损耗减至最小。
很多厂家顺着线对增加了每米长度内的纽绞数,电缆中4线对的各个线对之间纽绞数的差别又提高了next性能。在这些情况下,要注意确定:传播延迟和延迟偏差是否没有反过来受到影响,布线系统这两个重要参数是否合格。
在跳线插头上也有很大的衰减。所有的厂家都在为他们的6类系统插座设计特殊的插头,以提供额外的频率补偿,使配对的线对符合规范。有些厂家通过在插头里插入塑胶来把电线分隔开,另一些则在插头中插入印刷电路板(pcb)。
1.2 传输性能
除了超5类系统规范中的参数外,6类系统规范中又增加了一些性能参数。它们是插入损耗(替代衰减)、插入损耗偏差、纵向转化损耗(lcl)和纵向转化传输损耗(lctl)。
6类和超5类系统中的参数的性能标准都得到了增加,一般超过频带3~10db。超5类系统的0db psacr点规定为大约130mhz,而6类系统则规定为大约202mhz。
6类系统规范已经提出有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也有显著的改变。有些厂家声称他们的电缆和/或连接器“符合6类系统规范”,但不说明到底符合哪个版本的草案。要知道,有些产品符合1998年6类系统草案也符合tia 568草案2或草案3,但可能不符合现在的规范草案6a或最后定版发行的版本。如果您现在或不久的将来要指定选用的6类系统,它必须符合下述文档的规定:tia/eia 568a+pn-3727草案6a(2000年5月1日发布)或iso/iec 11801 wg3n598(2000年5月8日发布)。
2. 6类系统适于什么样的应用
在进行6类布线系统规划设计前,应首先掌握6类布线系统适用于什么样的应用。而直到目前,还没有公布出来需要6类布线系统支持的应用。6类布线系统具有卓越的性能,对所有超5类或更低类别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应用当然也会支持。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正在开发一种新版的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它就需要6类布线系统。
据报告中说,这些半双工网络接口卡(nic)的成本,大约比超5类布线系统里采用的全双工nic低30%。无疑,随着6类系统装置不断增多,6类系统标准成为最普遍的布线标准,将会开发出越来越多采用6类布线系统的网络应用,它能提供更快的数据率,或是在数据率相同时成本更低。
2.1 在规划六类布线系统之前,要注意以下问题
1.系统是否满足六类标准要求的在最坏情况下4连接头、100米信道模式的信道性能?
2.是否每个器件都能满足六类连接硬件的信道性能?
3.是否所有器件两方向用差模、共模方式测试,性能都可达到250mhz?
4.是否六类插座和模块化跳线可向后兼容3、4、5(5e)类布线系统?
5.布线厂家是否可以提供独立的实验室数据满足六类布线的信道测试参数?
6.是否厂家可提供满足各种线缆(utp、sctp、光纤、同轴等)应用的、高密度的、表面安装的以及适配模块化家居的工作区插座?
7.是否厂家可提供电信间内、工厂或现场终接的快跳线或高密度模块化跳接板。
8.是否模块化的六类连接硬件具有线缆管理及在30秒内完成压接4对线缆的功能?只有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才能为6类布线系统的规划奠定技术基础。
3.设计要素及标准
3.1设计要素
1.适配器安装在电信出口的外面。
2.配线子系统线缆及相应插孔:4对100ω非屏蔽双绞线(utp)接入8芯信息插孔;2对150ω屏蔽双绞线(stp)接入屏蔽信息插孔;62.5/125μm光纤线缆接入光纤标准接口;双介质混合型线缆接入双介质混合型信息插座。
3.干线子系统线缆及长度如表1所示;
上一篇:智能玩具—市场的宠儿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