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随着人们对纳米器件研究的深入,纳米器件中的电噪声越来越受到重视。噪声性能也是纳米电子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的表征,特别是在纳米电子器件广泛应用超灵敏探测和传感方面,器件中的噪声更是直接决定了探测器的最高分辨率。电噪声伴随着电子器件的出现而出现,它影响器件性能,干扰器件工作,让有用的信号失真。然而噪声并不只是给人们带来麻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噪声来进行测量,因为噪声实质上反映着介观系统内部的输运机制。利用散粒噪声,人们成功地观测到了超导中的电子copper对和强磁场下二维电子气系统中的分数电荷。
2纳米器件中的几种噪声源
2.1热噪声
在非绝对零度下,载流子的热涨落是不可避免的噪声源。热激发会引起一个系统的能态被占据数目发生涨落,从而产生热噪声。即使在没有加电压偏置的情况下,热噪声也存在,所以被称为平衡本征噪声,是最典型的白噪声。导体中的热噪声比较简单,其能谱由nyquist公式给出
si=4rkt (1)
其中,k为boltzmann常数,r为导体的电阻,t为绝对温度。
2.2散粒噪声
散粒噪声源于载流子传输的微粒特性,并因此而得名。1918年,walter schottky在真空管中发现了散粒噪声,并发展了其理论。导体中的散粒噪声是电荷量子化的结果,与热噪声不同的是,散粒噪声必须在非平衡系统(例如加偏置电压)中才能观察到,因此被称为非平衡本征噪声。
为了解释散粒噪声的起源,我们考虑一个假想的实验[1]:观察只有一个电子入射到一个势垒上。电子通过这个势垒的几率为t,被反射的几率为r,显然有t+r=1,见图1。在这里引入被占据态数目的概念,假设被电子占据的入射态数目为nin,透射态被电子占据数目为nt,反射态被电子占据数目为nr。我们先考虑简单的情况,假设入射态被电子占据的概率为f,即满足〈nin〉=f,透射态被电子占据的概率〈nt〉=ft,反射态被占据的概率〈nr〉=fr。如果入射态没有涨落,即d(nin)=0(即方差为零),电子要么透射穿过势垒,要么被反射。因此由〈ntnr〉=0,可以算出
d(nt)=tf(1-tf) (2)
d(nr)=rf(1-rf) (3)
我们知道,方差描述的是涨落的大小,有涨落,就有噪声。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散粒噪声是电子束被势垒分离的结果,因此也被称为分离噪声。
进一步假设在一个导体中,载流子以速度v(e)入射到势垒上,在一个窄的能量间隔de内,入射电流diin(e)=eν(e)dρ(e),其中dρ(e)是能量范围de内的载流子密度,由态密度ε(e)给出,满足dρ(e)=ninε(e)de,并假设导体是完美的(不存在缺陷),其态密度为ε(e)=1/2πν(e)。可以得到
如果t非常小,或者f很小,那么式(5)中的1-tf=1,而且考虑到通过势垒的电流i=detf,最后得到schottky公式
sitit=2ei (7)
当入射载流子满足poisson分布时,可得到schottky公式,故2ei被称为散粒噪声的poisson值。
在实际的纳米器件中,载流子的运动并不是完全不相关的,载流子之间会有库仑排斥作用,如果是费米子,还必须满足pauli不相容原理。这些载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使散粒噪声减小,使之小于poisson值2ei,一般来说,相互作用力越强,散粒噪声被抑制的程度越大。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如在双隧道结中,由于正反馈的存在,使得散粒噪声大于2ei。
在介观导体中,散粒噪声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有关[2],当导体的长度l小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le时,电子满足弹道输运,这时没有散粒噪声;当l远大于le,而远小于电子电子相互作用长度lee时,即满足lelle-e,此时,散粒噪声为poisson值的1/3;当l大于电子电子相互作用长度,而远小于电子声子相互作用长度lep时,散
张声勇,王太宏 |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北京 100080) | 1引言
随着人们对纳米器件研究的深入,纳米器件中的电噪声越来越受到重视。噪声性能也是纳米电子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的表征,特别是在纳米电子器件广泛应用超灵敏探测和传感方面,器件中的噪声更是直接决定了探测器的最高分辨率。电噪声伴随着电子器件的出现而出现,它影响器件性能,干扰器件工作,让有用的信号失真。然而噪声并不只是给人们带来麻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噪声来进行测量,因为噪声实质上反映着介观系统内部的输运机制。利用散粒噪声,人们成功地观测到了超导中的电子copper对和强磁场下二维电子气系统中的分数电荷。
2纳米器件中的几种噪声源
2.1热噪声
在非绝对零度下,载流子的热涨落是不可避免的噪声源。热激发会引起一个系统的能态被占据数目发生涨落,从而产生热噪声。即使在没有加电压偏置的情况下,热噪声也存在,所以被称为平衡本征噪声,是最典型的白噪声。导体中的热噪声比较简单,其能谱由nyquist公式给出
si=4rkt (1)
其中,k为boltzmann常数,r为导体的电阻,t为绝对温度。
2.2散粒噪声
散粒噪声源于载流子传输的微粒特性,并因此而得名。1918年,walter schottky在真空管中发现了散粒噪声,并发展了其理论。导体中的散粒噪声是电荷量子化的结果,与热噪声不同的是,散粒噪声必须在非平衡系统(例如加偏置电压)中才能观察到,因此被称为非平衡本征噪声。
为了解释散粒噪声的起源,我们考虑一个假想的实验[1]:观察只有一个电子入射到一个势垒上。电子通过这个势垒的几率为t,被反射的几率为r,显然有t+r=1,见图1。在这里引入被占据态数目的概念,假设被电子占据的入射态数目为nin,透射态被电子占据数目为nt,反射态被电子占据数目为nr。我们先考虑简单的情况,假设入射态被电子占据的概率为f,即满足〈nin〉=f,透射态被电子占据的概率〈nt〉=ft,反射态被占据的概率〈nr〉=fr。如果入射态没有涨落,即d(nin)=0(即方差为零),电子要么透射穿过势垒,要么被反射。因此由〈ntnr〉=0,可以算出
d(nt)=tf(1-tf) (2)
d(nr)=rf(1-rf) (3)
我们知道,方差描述的是涨落的大小,有涨落,就有噪声。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散粒噪声是电子束被势垒分离的结果,因此也被称为分离噪声。
进一步假设在一个导体中,载流子以速度v(e)入射到势垒上,在一个窄的能量间隔de内,入射电流diin(e)=eν(e)dρ(e),其中dρ(e)是能量范围de内的载流子密度,由态密度ε(e)给出,满足dρ(e)=ninε(e)de,并假设导体是完美的(不存在缺陷),其态密度为ε(e)=1/2πν(e)。可以得到
如果t非常小,或者f很小,那么式(5)中的1-tf=1,而且考虑到通过势垒的电流i=detf,最后得到schottky公式
sitit=2ei (7)
当入射载流子满足poisson分布时,可得到schottky公式,故2ei被称为散粒噪声的poisson值。
在实际的纳米器件中,载流子的运动并不是完全不相关的,载流子之间会有库仑排斥作用,如果是费米子,还必须满足pauli不相容原理。这些载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使散粒噪声减小,使之小于poisson值2ei,一般来说,相互作用力越强,散粒噪声被抑制的程度越大。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如在双隧道结中,由于正反馈的存在,使得散粒噪声大于2ei。
在介观导体中,散粒噪声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有关[2],当导体的长度l小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le时,电子满足弹道输运,这时没有散粒噪声;当l远大于le,而远小于电子电子相互作用长度lee时,即满足lelle-e,此时,散粒噪声为poisson值的1/3;当l大于电子电子相互作用长度,而远小于电子声子相互作用长度lep时,散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