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其它综合

IGBT及其子器件的几种失效模式

发布时间:2008/6/5 0:00:00 访问次数:753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和实验,概述了四种igbt及其子器件的失效模式:mos栅击穿、igbt-mos阈值电压漂移、igbt有限次连续短路脉冲冲击的积累损伤和静电保护用高压npn管的硅熔融。
  关键词:栅击穿 阈值电压漂移 积累损伤 硅熔融
1、 引言
  igbt及其派生器件,例如:igct,是mos和双极集成的混合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因此,igbt的失效模式,既有其子器件mos和双极的特有失效模式,还有混合型特有的失效模式。mos是静电极敏感器件,因此,igbt也是静电极敏感型器件,其子器件还应包括静电放电(sed)防护器件。据报道,失效的半导体器件中,由静电放电及相关原因引起的失效,占很大的比例。例如:汽车行业由于失效而要求退货的器件中,其中由静电放电引起的失效就占约30%。
本文通过案例和实验,概述igbt及其子器件的四种失效模式:
(1) mos栅击穿;
(2) igbt——mos阈值电压漂移;
(3) igbt寿命期内有限次连续短路脉冲冲击的累积损伤;
(4) 静电放电保护用高压npn管的硅熔融。
2、 mos栅击穿
igbt器件的剖面和等效电路见图1。
由图1可见,igbt是由一个mos和一个npnp四层结构集成的器件。而mos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简称。其中,氧化物通常是硅衬底上氧化而生成的sio2,有时还迭加其他的氧化物层,例如si3n4,al2o3。通常设计这层sio2的厚度ts:
微电子系统:ts<1000a电力电子系统:ts≥1000a。
sio2,介质的击穿电压是1×1019v/m。那么,mos栅极的击穿电压是100v左右。
人体产生的静电强度u:
湿度:10-20%,u>18000v;60-90%时,u≥1500v。
上述数据表明,不附加静电保护的mos管和mos集成电路(ic),只要带静电的人体接触它,mos的绝缘栅就一定被击穿。
案例: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某研究所研制的mos管和mos集成电路。不管是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还是存放在盒中的此种器件,都出现莫名其妙的失效。因此,给mos一个绰号:摸死管。
如果这种“摸死”问题不解决,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s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就不可能在1969年诞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开始怀疑静电放电的作用。为了验证,准备了10支栅极无任何防护的mos管,用晶体管特性测试仪重新测试合格后,即时将该器件再往自己身上摩擦一下再测特性,结果发现:100%栅击穿!随后,在mos管的栅极一源极之间反并联一个二极管,问题就基本解决。意外的结果:“摸死管”成了一句引以为戒的警语。该研究所内接触和应用mos管mos-ic的同事,对静电放电对器件的破坏性影响都有了深刻的体验。
3、 igbt——mos阈值电压漂移——一种可能隐藏的失效模式
mos管的阈值电压vth的方程式:
(1)
式中vss=表面态阈值电压,vhh =本征阈值电压,
常数
(费米势),n=硅衬底杂质浓度。
图2是栅电压vg和栅电容co的c—v曲线,曲线上的箭头表时扫描方向。
由图2可见。c—v曲线是一条迟滞回路,该回路包络的面积等于表面态电荷,qss是由si—sio2界面缺陷和正电荷离子引起的。而且,si—sio2界面的qss始终是正的。即vss总是向vith正向移动。这就决定了沟增强型mos管和p沟数字集成电路容易实现。
为了减小qss和防止sio2——si界面电荷交换与移动,引起阈值电压漂移,采取了许多措施:
(1) 将<111>硅衬底换为<100>硅衬底,减小硅表面的非饱和键;
(2) 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石英器皿,气体和化学试剂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和实验,概述了四种igbt及其子器件的失效模式:mos栅击穿、igbt-mos阈值电压漂移、igbt有限次连续短路脉冲冲击的积累损伤和静电保护用高压npn管的硅熔融。
  关键词:栅击穿 阈值电压漂移 积累损伤 硅熔融
1、 引言
  igbt及其派生器件,例如:igct,是mos和双极集成的混合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因此,igbt的失效模式,既有其子器件mos和双极的特有失效模式,还有混合型特有的失效模式。mos是静电极敏感器件,因此,igbt也是静电极敏感型器件,其子器件还应包括静电放电(sed)防护器件。据报道,失效的半导体器件中,由静电放电及相关原因引起的失效,占很大的比例。例如:汽车行业由于失效而要求退货的器件中,其中由静电放电引起的失效就占约30%。
本文通过案例和实验,概述igbt及其子器件的四种失效模式:
(1) mos栅击穿;
(2) igbt——mos阈值电压漂移;
(3) igbt寿命期内有限次连续短路脉冲冲击的累积损伤;
(4) 静电放电保护用高压npn管的硅熔融。
2、 mos栅击穿
igbt器件的剖面和等效电路见图1。
由图1可见,igbt是由一个mos和一个npnp四层结构集成的器件。而mos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简称。其中,氧化物通常是硅衬底上氧化而生成的sio2,有时还迭加其他的氧化物层,例如si3n4,al2o3。通常设计这层sio2的厚度ts:
微电子系统:ts<1000a电力电子系统:ts≥1000a。
sio2,介质的击穿电压是1×1019v/m。那么,mos栅极的击穿电压是100v左右。
人体产生的静电强度u:
湿度:10-20%,u>18000v;60-90%时,u≥1500v。
上述数据表明,不附加静电保护的mos管和mos集成电路(ic),只要带静电的人体接触它,mos的绝缘栅就一定被击穿。
案例: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某研究所研制的mos管和mos集成电路。不管是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还是存放在盒中的此种器件,都出现莫名其妙的失效。因此,给mos一个绰号:摸死管。
如果这种“摸死”问题不解决,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s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就不可能在1969年诞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开始怀疑静电放电的作用。为了验证,准备了10支栅极无任何防护的mos管,用晶体管特性测试仪重新测试合格后,即时将该器件再往自己身上摩擦一下再测特性,结果发现:100%栅击穿!随后,在mos管的栅极一源极之间反并联一个二极管,问题就基本解决。意外的结果:“摸死管”成了一句引以为戒的警语。该研究所内接触和应用mos管mos-ic的同事,对静电放电对器件的破坏性影响都有了深刻的体验。
3、 igbt——mos阈值电压漂移——一种可能隐藏的失效模式
mos管的阈值电压vth的方程式:
(1)
式中vss=表面态阈值电压,vhh =本征阈值电压,
常数
(费米势),n=硅衬底杂质浓度。
图2是栅电压vg和栅电容co的c—v曲线,曲线上的箭头表时扫描方向。
由图2可见。c—v曲线是一条迟滞回路,该回路包络的面积等于表面态电荷,qss是由si—sio2界面缺陷和正电荷离子引起的。而且,si—sio2界面的qss始终是正的。即vss总是向vith正向移动。这就决定了沟增强型mos管和p沟数字集成电路容易实现。
为了减小qss和防止sio2——si界面电荷交换与移动,引起阈值电压漂移,采取了许多措施:
(1) 将<111>硅衬底换为<100>硅衬底,减小硅表面的非饱和键;
(2) 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石英器皿,气体和化学试剂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